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市场行情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新麦价格为何不涨反跌?

时间:2016年05月29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字体:

  目前南方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部分地区已经开镰收获,局部地区新麦开始实行零星上市,在“去库存”大背景下,今年小麦价格走势该如何演绎?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当前生产和市场形势看,如后期天气正常,今年夏粮有望继续丰收。依据4月下旬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统计,2016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6180万亩,同比下降3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13010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左右,可能出现自2004年至今12年来的首次减产。虽然预计略有减产,但不影响小麦市场供需格局,小麦市场依旧供应充裕,“去库存”压力依旧很大。
  据市场价格监测,自2015年托市收购结束之后,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出现了下行,继而长期低迷徘徊,粮食经纪人和贸易商出库不畅,库存保管压力增加,少数出现了亏损。今年4月份之后行情开始回暖,市场价格稳步走高,购销价格贴近或仍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5月中旬安徽市场粮源充裕、品种丰富、购销平缓、交易稳定,受粮源偏紧,市场麦粉价格稳中略涨,全省三等混合小麦收购均价114.72元/百斤,较上旬收购价上涨了1.01元/百斤,涨幅0.89%,出库均价117.87元/百斤,较上旬出库价上涨了1元/百斤,涨幅0.86%。江苏全省三等小麦收购均价116.60元/百斤,较上旬略升了0.1元/百斤,三等小麦出库均价在120.20元/百斤,较上旬上涨了0.4元/百斤。
  随着天气转为晴好,新季小麦收获进程加快,上市数量大幅增加,市场粮源过剩,社会粮食收购主体入市收购谨慎,政策性粮食收购主体在保持上年的中储粮、中粮和中纺等3家基础上,增加了中航工业和农垦集团两家,收购仓容偏紧的矛盾依旧存在。新麦集中上市时,虽有托市政策支撑市场价格,但力度减弱,新麦价格将在托市收购价格下方徘徊,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新麦和陈麦之间存有合理价差,按照常年规律,标准品质新陈小麦之间有3~8元/百斤的价差,因为新小麦初期上市,水分、杂质含量相对较高,且新麦在最初收割后还需要经过一个稳定期才能适用于加工,加上部分农户劳动力短缺,新麦收割后就田间地头被粮食经纪人或贸易商以较低的价格收进,再经过烘干处理择机销售。同时,政策性收储小麦质量管控严格,使得超标小麦难以入库,而不少贸易商或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往往通过掺兑的方式来取得价格优势,从而拉低整个市场均价。
   二是天气因素,首先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江淮地区降雨频繁,间歇时间短,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性较高,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年总体的小麦品质,其次在小麦收获时节,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不仅拖慢进程,而且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也有不利影响,而小麦品质的提升或降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面较长一个时期的市场行情。
   三是政策性收购仓容易矛盾较大,由于连年收储,主产区特别是稻麦产区现有国家政策性粮食占用仓容较多,新粮收购仓容总体看比较紧张,尤其部分市县、部分品种收购仓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影响托市收购政策效应发挥。
   四是收购主体入市较往年谨慎,据了解,各种类市场主体对未来预期较低,特别是经过去年的疲软行情,更是对收购粮食储存态度谨慎,在行情缺乏明确走势指引的情况下,“随购随销”“随用随购”成为多数企业的经营策略,入市收购积极性大为降低。
 
(作者:缪加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新麦价格为何不涨反跌?]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