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互联网三农频道工作人员查询

聚焦三农工作站站长:程金箱

聚焦三农频道热线:13653386251

综合新闻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聚焦三农频道 >> 人物报道 >> 浏览文章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时间:2021年10月2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蓝天白云下,良田碧野围绕着村落,平坦交错的林荫道路蜿蜒伸向远方;横贯南北的高铁巨龙悠然长卧,飞驰的火车不时疾速掠过;斜倚静卧村头地边的一池河塘,碧水幽幽;错落有致的村居,房前屋后绿意盎然。这里就是徐老家,地图上找不到的,皖北平原腹地上的一处小村庄。三间红砖青瓦的低矮房屋座落在徐老家村中,静静地伫立着,斑驳的墙面路砖,老式的板凳桌椅,饱经岁月沧桑。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周边四邻楼房遮掩,老宅小屋宁静安详。缘于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活动,老屋的主人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徐天江尘封了70余年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方徐徐展开……

一、峥嵘岁月稠

源自河南太康的淮河支流茨河一路奔流不息,蜿蜒流淌入皖北太和,在这里她左拐右绕沿途又汇入无数条小河细流,欢腾雀跃着从西北往东南流入茨淮新河。茨河两岸散落分布着数不胜数的村村落落。徐老家就是茨河滋润下的一处小村庄,这里谷丰鱼肥、美丽富饶,人们安居乐业。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一九五零年的农历年底,徐老家村的村民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他们正满怀希望憧憬着用自已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新生活。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个小村庄原本的宁静安详。一九五零年农历腊月二十八(1951年2月4日)再过二天就是春节了,正是喜迎新年、阖家团圆的日子。安徽省太和县关集区闫庙大队干部匆匆来到徐老家村进行抗美援朝参军动员:父老乡亲们,美国鬼子不想让咱们过上好日子,欺负咱邻国朝鲜,战火都烧到了咱中国家门口,美国佬飞机狂轰乱炸,我国东北鸭绿江畔房屋倒塌无数,老百姓死伤惨重,毛主席号召全国有志青年积极参军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年20岁的徐天江,一位年富力强的热血青年,他甚至都没有跟家里人说一声,就直接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军情紧急,当天夜里他们这批热血青年就在关集胡老庄集合,随即连夜出发赶到了阜阳插花庙,在这里部队为他们发了衣服,换了军装。没有停歇,他们又急匆匆赶到阜阳三里湾乘坐轮船,一天一夜来到蚌埠。在这里新兵们每人得了一块大饼充饥,来不及休息,便又急匆匆从蚌埠坐火车北上辽宁本溪。抵达本溪后,徐天江这批新兵就立即开展了越野、爬山、射击、投掷手留弹等军事科目训练,还学习简单常用的朝鲜话、美国话,全军上下都在加紧备战。朝鲜前线战事吃紧,他们只训练了7天,就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参战。

过了鸭绿江后,他们连续急行军奔赴战斗前线。白天敌机狂轰乱炸,部队就分散隐避,夜里快速行军,一直走了一个多月,行军路上险象环生。“桥下有定时炸弹,快速跑步通过”一天夜里部队经过一座桥梁时,前边战士传话催促赶紧通过大桥,人还没有过完,炸弹就响了,大桥断成了几截。路况不熟,条件艰苦,即便在非战斗情况下,战士们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天夜里,下着小雨,天黑地湿路滑。徐天江挑着炊事班的铁锅、油桶,走在一个不知名的山梁上,一不小心滑倒了,连锅带人一齐滚到山沟里,好在没有大碍,只擦破了点皮,流了点血。等徐天江带着铁锅、油桶重新爬上山梁,部队早走远了,他就沿着部队行进的方向往前追赶。一直到天明才看见一个小村庄,部队正在这里稍事休息。“小徐,可算等到你了,赶快休息”班长在村头正焦急地等着他。这时候,徐天江饥肠辘辘,可是却没有一口吃的喝的,他就掰点松树枝铺在地上,枕着树枝倒头就睡着了。“小徐,小徐,快起来,部队出发了”不知道啥时候,班长催叫徐天江赶快起来走。徐天江揉了揉惺松的眼睛,站起身来,跟着大部队快步往前跑。注意隐蔽,敌机来了”话音刚落,敌人的飞机就从头上“轰轰”飞过,不停往下扔炸弹。新兵没有作战经验,战士们四处奔跑躲避,大家拼命跑到北边山坡上一小树林里,就地隐蔽起来,才算喘口气。没多久,天渐渐亮了,敌人飞机过来丢了一通炸弹后,就飞走了。部队休整时,班长说今天一夜,我们急行军跑了180里路。

不停地连续急行军,徐天江和战友们终于来到了前线。他们所在的26军正在西方山、五圣山、鸡雄山一线构建新的防线。徐天江所在的77师230团3营9连小炮班,班长张和德,副班长江少武,驻扎在平康谷地。战士们每天操练使枪用炮,瞄准、校向、填弹、发射,反复操练,大家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投入战斗。

1951年6月18日晚,徐天江入朝第一仗:鸡雄山阻击战正式打响。我们面前的敌人就是李承晚的伪九师,美国陆战第一师,他们都是王牌军。可我们志愿军绝不是吃素的,我们就是来啃硬骨头的,我们要坚决消灭这两个王牌师,彻底灭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打出中国军人的气势和尊严!……”。战斗动员大会上徐天江同战友们一样,激情澎湃,热血喷涌,个个振臂高呼,士气高昂。18日晚,连队推进到前沿阵地,冲锋号响起,指挥员大呼一声“冲啊!”徐天江同战友们一起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很快就攻占了山头,敌人溃退败逃,有的枪支一扔就跑了。正当战士们打扫战场时,狡猾的敌人突然反攻,飞机、大炮、坦克一齐往阵地上打,我方伤亡惨重,接命令后志愿军撤下阵来。

第三天晚上,徐天江所在部队组织夜间反击偷袭战。按照我们的作战方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帝的优势是武器装备精良、火力强大,劣势在于不善于打夜战、打近战。我们就发挥夜战近战优势,专门组织夜袭战。当晚战士们一股作气,又攻上山头,打的敌人乱作一团:有的嗷嗷乱叫,也听不懂他们哭喊什么;有的双膝跪下,举手投降当了俘虏。天刚微亮,敌人又开始反扑,飞机大炮一个劲往阵地上打,战士们伤亡严重,只得撤下阵来。由于伤亡过大,徐天江所在的部队对战斗人员进行了重新编制,明确了新的战斗任务。战斗越来越激烈,第四天敌人更疯狂了,大炮飞机一整天都没停,天上地上,炸弹,炮弹像暴雨一样不停地落下来,原本一座绿油油的小山被炸得遍地焦土。战士们打得十分顽强,小战士孙开明才十五岁,不停甩手榴弹,胳膊都甩肿了,疼得直哭,依然咬牙坚持。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和美国鬼子贴身肉博战,刺刀见红,四班长王保江用刚缴获的美国铁锹头砸死了10多个敌人,后来荣获三级人民英雄”。

紧张激烈的战斗一直在继续。一天晚上,徐天江和战友们去摸营(偷袭敌人),去了一个步兵排,徐天江所在的炮兵班配合突击步兵行动,跟在他们后面,刚到敌人封锁线时,狡猾的敌人有所发觉,一连打过来了几十发炮弹,徐天江扛着炮,看不见路,一不小心被绊倒了,副班长上前一把拽住他的手“小徐,你没事吧?大炮咋样”“没事,我就摔破点皮,大炮好好的”。徐天江同战友们继续快速前进,冲锋到前沿阵地后,瞄准敌人目标,立即连打多发,炮弹发发命中目标,这时阵地上手榴弹,冲锋枪响个不停,可等摸到敌人碉堡时,徐天江听到战友们喊“上当了”碉堡里面没有敌人,狡猾的敌人在外边设了埋伏,摸营冲锋的战士反被敌人包围了。战场上子弹乱飞,大家都打红了眼,左冲右突拼死突围出去,最后只有6名战士冲出了包围圈。这时候主力部队已经后撤,徐天江同战友返回阵地找不着大部队,只得往回走,一路上敌机不停轰炸,又有2名战友不幸牺牲了。跑到半山坡上,徐天江实在走不动了,听到山沟里有潺潺流水声,不远处一条山涧小溪,他就去找水喝,溪水沟沿长满嫩绿野草,他随手揪了一把,实在饥饿难耐,搁嘴里就吃,感觉蛮好吃。“小徐,好吃吗?给我点吃”副班长过来问徐天江,正说着话,这时连队派来一直搜寻他们的战士送饭来了。从突围出来到现在已经三天三夜了,徐天江又饥又饿,这么热的天,饭早变了味,又酸又臭,他和班长却觉得十分香甜,每人吃了两碗,酸臭味都没品出来。送饭的战士对余班长说我们主力部队已后撤,你们今天晚上就顺着这个山梁爬到山顶,然后再往北走下山,有一条公路,在路边有一个叫沙其店的村庄,我们的部队就在那里休整。费了好大劲,徐天江他们总算找到了大部队,就住在沙其店(村庄)休整。这时部队又补充了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来自江苏、浙江、湖北三省。在沙其店,部队修筑防御工事,每日操练学习,徐天江技战术日益熟练精湛,进步很快,被提拔为战斗小组长。

谈起这艰苦卓绝的入朝第一战,老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清楚地记得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鸡雄山山头阵地,阵地多次易手,后来230团奉命撤退,据守鸡雄山以北阵地。他所在的志愿军顽强抗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重创了南韩敌伪九师,以及号称王牌的美国陆战第一师,歼灭2000多敌人,志愿军也伤亡惨重,徐天江记得参战时他们连有130多人,撤退时仅剩50余人,太多太多的战友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在沙其店,徐天江所在的志愿军部队给养极其困难,敌人一天到晚狂轰乱炸我军后勤补给线,战士们生活困难,40多个人一顿饭只有2斤面,大家吃的全是苦菜汤。战事不吃紧的时候,徐天江就和战友们拿着袋子满山找挖野菜,挖满一袋回来就交给食堂,战士们打的饭全是野菜汤,难得一星点汤面,一点也不顶饿,一个人能喝十来碗。这其间防空洞里还有一位本地朝鲜老大娘。为躲避战火村里人都跑了,她因年纪大腿脚不好,跑不动,没有逃走。徐天江他们天天看望她,给她端茶送饭,她总是说“康撒哈密达”(朝鲜语谢谢的意思)。

沙其店休整后,到了初秋,徐天江所在部队驻防五圣山419高地,他们天天在山上挖工事,修战壕,防御敌人的进攻。转眼进入农历十月,气温一天比一天冷,鸭绿江大桥被敌人炸坏,后勤物资供应不上,7连8连的棉衣发下来了,徐天江所在的9连还没有发,他穿着的一条单薄裤子多处透风,破破烂烂的难以见人。一天夜里,天下着雨,刮着大风,徐天江浑身冻得受不了。夜里,敌人大举进攻,先是大炮坦克,炮弹密集得像下雨一样。志愿军奋起反击,步兵冲锋在前,徐天江他们炮兵就紧紧跟在后面进行火力支援。徐天江和张陆2人一组,一门60式迫击炮,20发炮弹,敌人步兵开始进攻了,徐天江牢牢记住班长的叮嘱,就是要照准打,狠狠地打。他铆足了劲,瞄好准,发发炮弹都打在敌人窝里,很快敌人被打退了。战斗间隙,张陆叫徐天江一起到洞里(战壕)暖和暖和,才走了几米远,敌人打来一发冷弹,就落在徐天江的身后,是个穿甲弹,弹钻在地下就炸了,掀起的土坷垃瞬间把徐天江埋住了“小徐、小徐,伤着你没有?”张陆赶紧过来拉拽徐天江“没有事,你咋样?” “我好着呢,没有事。两人相视一笑,在山头阵地上,志愿军多次打退了敌人进攻,形成拉锯战。

敌人仍不死心,时不时发动进攻,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大炮,志愿军都躲到防御工事里,敌人的飞机大炮一停,战士们就都出来了,跟随着咱们的坦克往上冲。一时间,我们的小炮、机枪,手榴弹一齐往敌人窝里打,敌人抵挡不住仓皇败退,趁此时机,战士们抢去收拾遗弃的枪支弹药。不一会,敌人又来轰炸了,战士们又赶紧躲进战壕。就这样反反复复来回拼杀争夺,战士们一连打退了敌人的5次进攻。

一天夜里,徐天江正在修筑工事,班长叫徐天江烧开水给战友们喝。徐天江烧好开水,就匆匆给战友们送过去,走到半路上,冷不防的敌人突然打来了一发炮弹,徐天江听声音是朝他这个方向飞来,不容多想,他立即趴下了,炮弹就在他身旁不远处爆炸,感觉头顶上凉嗖嗖的,摸摸也没有受伤,应该是炮弹碎片擦着头皮飞过去了。乖乖!好险哪,徐天江激灵了一下,他又一次死里逃生。

战斗随时都会发生,一天早晨,敌人又突然发起了疯狂进攻,大炮飞机整整打了一天,阵地上天昏地暗,碉堡打塌了,战壕被打平了,战士们都躲在防空洞里,有的被埋住了,身上落满弹片灰土,看不见鼻子眼睛。我方伤亡很大,徐天江看到7连防守418高地的一个小炮手,被迫转移到419阵地,整个7连只剩5个人了。

丧心病狂的敌人在前线战场上打不赢,就打起后方补给的主意,天天轰炸道路桥梁,集中火力打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给养。徐天江所在的部队吃不饱饭,穿不上棉衣,每个人发给两小碗高粱米,锅碗都被打烂了。这一切都没有难住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就地取材,把高粱米搁在石头片子上边,烤熟了吃,这种石头片子是朝鲜老百姓盖房子当瓦使的,比大拇指还厚,火候把不准的就烤焦了,每天吃口干粮就口雪,还要时刻防备着敌人,就这样日夜坚守着。后来志愿军后勤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运保障物资,前线条件大有改善,配发了高粱米面、饼干、压缩粮,吃饱了肚子,换上了新装,战士们更增添了战胜敌人的信心。战场上打不赢,美国佬就想通过谈判捞取利益,谈判桌上他们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于是就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就这样五圣山阻击战,徐天江所在的志愿军坚守了128天,彻底打败打垮了敌人。敌人在英勇的志愿军面前寸步难行,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痴心妄想,让美国鬼子真正晓得了中国人不好惹,也不能惹,惹不起。

徐天江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坚守到1952年春天,部队奉命换防,回国休整。回来路上,徐天江一双鞋子前后开窗,左右烂洞,凑合着走了一段路,不知啥时候走没了,就这样没有鞋子赤着脚又走了百里路。后来副班长刘治山专门跟副指导员汇报要了双鞋子给徐天江穿,一直走了一个多月,赶到了朝鲜新义州,当天夜里回到了祖国丹东市。第二天早操点名时,因连日长途行军,奔波劳累,营养跟不上,徐天江忽然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地上。醒来时听到副连长叫炊事员“给小徐弄碗病号饭,加两个鸡蛋。”这是当时志愿军部队里最好的待遇了,徐天江望着站立身边一脸焦虑的战友们,一行热泪再也止不住,瞬间夺眶而出。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朝鲜历经1年零4个月的战斗,徐天江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鸡雄山阻击战,五圣山阻击战等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1952年6月徐天江回到了祖国怀抱。回想起这段峥嵘岁月,老人一直感到无尚光荣,他深深地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想起同战友一起出生入死的战斗岁月,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泪水涟涟。“此生无憾,我是多么幸运,今天能够安享晚年,是党和国家的关心照顾才有了我们退休老兵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从小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解放前没吃没喝的,爹妈拉纤糊口,我衣不蔽体,居无定所,睡在磨房里,家里穷的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了我吃的、穿的,我不去保卫我们的新中国,谁去保卫?谁去保卫?”说到动情处,老人言语哽咽,潸然泪下,浅显质朴的话语,发人深省,令人动容。

二、壮志不言愁

回国后,徐天江随所在部队来到了山东烟台,继续扛枪守卫国家,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他工作认真,积极负责,不久当上了排长,1955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3年6月,徐天江从部队转业到太和县人民银行工作。不大的小院,十来间简陋低矮的平房,走进一间小屋,二张小木桌,几把椅子,多人挤在一起,这就是当时工作办公的场所。没有电脑计算机,没有空调电扇,没有复印打印机,就连一把算盘都是稀罕物。

徐天江入职太和县人民银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出纳股押送现金。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交通工具就是匹“宝马”,所谓“宝马”就是被大家视为宝贝一样的一匹大白马,而非今天的宝马轿车,那时候调款都是用马驮着,人牵着马送去的。盛夏的一天,徐天江和吴敬训股长去太和县关集区农信社送款。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大雨,瓢泼似的大雨下个不停,淋的睁不开眼,脚下的“水泥路”泥泞难行,处处是泥坑水洼。呱唧,一脚是泥,呱唧,又一脚还是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连个避雨歇脚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硬着头皮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赶,牵着大白马不停地往前赶路。人早成了“落汤鸡”。

限于当时的条件,好多次执行任务,徐天江只能徒步行走,肩挑背扛。一九六四年腊月二十九,大雪封了路,太和到阜阳的汽车停运,当时太和县人行有紧急调度任务,苦于人手紧张,单位就让徐天江一人押送库存黄金、白银到阜阳分行。雪下的又紧又大,路面积雪有尺把厚,寒风呼啸,冰凉刺骨,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几十斤重的金银全用麻袋装着,徐天江连扛带背,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赶。虽天寒地冻,但他身上的汗水一直未干过,天不亮就出发,一直走到晌午才赶到阜阳分行,路上就吃了捎带的两块干馍,垫把垫把,就算是一顿饭。完成任务后,徐天江又原路返回太和县人行住处,怎么走回太和的,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天早就黑透了,棉裤下半身,棉鞋都浸透了雪水,这一来一回,从太和到阜阳走了一百六十多里路,脚肿的脱鞋都困难。本想着第二天大年三十赶回老家过年呢,但脚疼的抬都抬不起来,挪一挪都痛疼难忍,实在走不动,家也没法回。那时候,押运钱款,一走一天,百把几十里路,一天吃两顿饭,一天吃一顿饭在当时都是常事。吃点苦,遭点罪,受点累,徐天江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这些算得了什么,同朝鲜战场上遭受的艰难困苦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根本没法比。他脑子里想的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绝不能拖了后腿,影响了工作。

押送的工作除了辛苦劳累,还有意外惊险,突发情况尤需机智果断应对。有次徐天江和同事于树军俩人到蚌埠市分行调款,他们从街上租了几辆黄包车,拉了整整36箱票子,从蚌埠市分行出来,天还没亮,刚出门不久,在去车站的路上,碰到几个年轻陌生人,拦着道不让走“你们这拉的是什么”一个个双手叉腰挡住道路,逼问纠缠,非要让他们来拉送这批货件,强行索要不菲的钱款。事发突然,一时又摸不清对方底细和动机,徐天江和老于立马把枪掏了出来,严历喝退吓阻了他们。徐天江让老于赶紧在前边带着几辆黄包车先走,他持枪断后,那几个人一直尾随着不肯离去,形势依然十分紧张。徐天江时刻警惕着对方,就这样僵持着来到了车站。这时天也亮了,车站工作人员也多了起来,徐天江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终算有惊无险。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1965年,太和县人行购买了自行车,徐天江他们押送款骑上了洋车子”,心里美滋滋的,又快又方便。后来按照组织安排,徐天江离开押送岗位,专项负责单位保卫工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994年,徐天江退休的时候,太和县人行已经有了专门的武装押送车,一切都变了样,鸟枪换炮,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都已淘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徐天江上岗工作的几十年正是太和人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困难发展期。他时刻不忘党恩,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忠实履职尽责,一直辛苦努力工作,为太和人行事业的发展流下了无数汗水,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

三、为霞尚满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没有伴奏,没有配乐,这熟悉的歌声,徐天江老人唱的依旧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老人沉浸在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恋中。2021年6月,阜阳市人行党委书记、行长齐元礼一行专程来到太和关集徐老家采访慰问徐天江老人,共上一堂特殊的党课,老人佩戴上奖章,深情地讲述着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教育年轻人,赓续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徐天江老人始终不忘这份责任担当,好的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小辈们做人行事但凡老人看不惯的,他总要跟你说道说道,摆事实,讲道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直到小辈们改邪归正”,心服口服。

人口多,收入少,一家老小就靠徐天江那点微薄的退休工资维持,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退休后的徐天江,一天也闲不住,他和老伴琢磨良久,在县城细阳路开了个小饭馆,挣点零钱贴补家用,也方便周边及往来群众吃口热饭。这是徐天江老人最朴实的想法,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遇到啥困难,他总是自已想办法克服解决,从不向单位诉说家庭困难,给单位找麻烦。小饭馆开业了,他和老伴从早忙到晚,把小饭馆收拾得干干净净,生鲜蔬菜、新鲜好肉,食材品质过硬,饭菜做的有滋有味,给的份量足,价格又便宜,打零工做杂活的农民总爱到这里下碗肉丝面条啥的。上街买菜,洗涮拾缀,从天不亮忙到深夜,哪怕就一个客人只要一碗饭,老人依旧拔开炉子下厨忙活。饭馆人来人往,生意不错,老顾客尤其多,可物价不停上涨,老人还是认准了那个价,雷打不动。辛辛苦苦却也赚不了几个钱,家人小孩都劝他别干了,可徐天江还是硬撑着,他念念不忘的是这些老顾客,他们到城里打短工挣点钱不容易,到这里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歇一下脚,末了叙叙话、聊聊天,特别的自在舒坦,看到他们高兴,老人心里也美滋滋的。终日劳累忙碌,年岁又大,老伴累得直不起腰,打不了下手,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徐天江方停了小饭馆营生。多少年了,好多老顾客至今仍记得县城细阳路上的一处小饭馆,老俩口厚道实在,饭菜可口,价格便宜,方便了多少人,也温暖了多少人。

返回老家,老俩口耕田种地,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到头忙碌着。村里道路整修,拓宽硬化,徐天江带头捐款出力,修好了路,也方便了乡亲出行。前几年,村里实施改水改厕,有些乡亲一时想不通、不理解,咱这家家户户的都有茅厕、有水井的,搞啥子新花样,又花钱又费力的,群众意见不一,改水改厕工程难以进行。这时,徐天江老人来了,他就同大家摆摆理,说道说道,好歹说服了四邻乡亲们,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村里庄外有邻里斗殴、打架闹事、家庭不和的仍旧少不了找徐天江去评评理,断断家务事。看不惯的、有背公序良俗他就爱批评批评,就爱说道说道,乡亲们都信得过他。徐天江老人有一手炸油条的好手艺,乡村生孩子满月,娘家人送面、送油条是这里多年来的民规习俗,但凡四邻乡亲的只要过来打声招呼,徐天江老人就会过去一展手艺,洗洗手,挽起袖子,就下厨忙活起来,他炸出的油条焦黄酥脆,有模有样,色香味具佳。乡里乡亲的有个红白事啥的,也总要请徐天江老人过去掌掌眼,安排料理一下大事小情。对此,老人有求必应,放下手里的活计,赶过去照应一下。

腰不躬、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已是91岁高龄的徐天江老人走起路来依旧步稳不乱,精神矍铄,衣着整洁,举手投足间显露出军人的气质。徐天江和老伴住在低矮的小屋里,一日三餐,自做自吃,简衣素食,清贫自乐。孩子们对父亲的家教印象深刻,小时候他们吃饭掉个饭粒都要捡起来,父亲一辈子俭朴,眼里可容不得星点沙粒,最见不得人浪费粮食。老人晓理明义,教育子女做人就要实正,行得正、站得直,处处光明磊落。多年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徐家几代人受益匪浅。  

    秋日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茨河畔边的徐老家静谥安详。静坐房前屋下,沐浴夕阳余晖,志愿军老战士徐天江慈眉善目,安然详和。  

作者:刘广信


(作者:佚名 编辑:pingshan)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安徽省太和县抗美援朝老兵徐天江的故事]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7839690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849417744
Copyright 2003-2016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