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故乡御海泉,
舵背雪鬓尽暮年。
举杯碰盏行迟滞,
深情厚义在杯间。
共忆同窗风波里,
已是五十五年前。
时光已逝人衰老,
但愿健康渡晚年。
这是石家庄市平山县南甸中学六四届十六班同学联谊会参加活动时一位唯一农民参与者即思写的随感。诗不诗、词不词的文字虽粗俗无究,但也反映出了时光的无情、岁月的苍桑。诚然,相聚参宴期间,人们禁不住要相互举杯碰盏,相互问候祝福,但见到实况者都会发自肺腑的叹息,时光啊、时光!人生啊、人生!
参加聚会者按相约时间来到古镇南甸最为豪华实惠的御海泉饭店,门口相遇、四目圆睁,同窗共读、风雨同舟四个半年头的老同学竟不曾相识。需通过互报姓名、家乡地址后才大悟,噢!xx呀,这样子了啊!话这样说着,何不取镜看看自己,也是两鬓斑白,皱纹满面了。(老三届:应六七年秋毕业,“文革”原因六八年末离开)。
57年前的秋季,他们相聚在南甸中校。虽三年困难时期已过,但人们的生活仍不富裕,住宿生每月除交粮票或兑粮证外还需花3、5元钱的伙食费,有些家庭也负担不起,20华里以外学生走读的还很多,有的只能带上点红薯、玉米面饼子之类,能有白面馒头或烙饼的就算高级食品了。还有的连这些也带不上,午间带着的同学会随手掰下一半给没带饭的同学递过去勉强充饥。
66年春天“文革”开始了,这个十六班是全校掀起运动高潮最早的一个班。上午第一堂课英语老师王思敏走上讲台,欲象往常一样用英语对话:
但没有如愿以常,有一名同学突然站起疾呼,“不上课了,城市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我们也要闹革命!”年幼无知的同学有的随声呼应,有的冷漠旁观,有的不知所措。王老师经过反复的劝阻,但效果欠佳,吵声不停,无奈,只好卷起书离开讲台。
自此,学校的“文革运动”开始了,抓走资派、抓历史不清、家庭出身不好的师生进行批斗、批判无休无止。继尔发展成了外出取经的“大串联”甚至进京。 运动无休止,直到68年年底放假了,自此这帮人也再无相聚。
值得庆幸的是:这群人时逢好运,虽只有初中=年级的学业,但属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时处社会大量招用人材的机会,大批被行政、教育、工业、企业、商业招用。另有应征入伍后转业于其他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河北在保定成立了空军预备学校,滑翔学校。从学校中招收贫下中农出身的学生去学习,因“文革”运动停办,学生都转移到部队成了现役军人。
此人群中,职级高者属地、市级,有的属县、处,科级,也有的奋斗一生只处职工,但每月都有几千元的经济收入。在农业战线干了几十个春秋的,也庆幸由国家照顾,每月发给104元的补贴。别的花费子女们还可接济点。 时光流逝,岁月峥嵘。距离别(68年)到今天己53个年头了,公职者十多年前退休,务农者也只能是半休半耕了。
此次集会是由在石市的一位和在农村居住的两位联通发起的,原计划80多岁高龄的时任班主任老师还到场,但因身体原因没到,不过以手机徽信方式发来贺词。 组织者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设制了会标、时任班长致词、宣读老师贺词、合影、编制通讯录等。
进入暮年,闲腵无聊,阔别几十年的学友相聚推杯换盏,慰问祝福,实乃其乐无穷。 但愿同窗挚友如老班长致词中所言,争取再活30年向百岁奋进!也为祖国下一个百年梦的实现呕心沥血,发挥余热。
刘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