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劳动之余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挑水的岁月

时间:2016年10月31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字体:

  挑水的岁月
  挑水曾是每家每户的必修课。我家7口人,父母和我们兄妹5个。人多用水就多,屋角放一个大水缸,能盛七八担水。那时,我们兄妹都小,挑水都是父亲一个人的事儿,给爷爷奶奶挑水也是父亲的任务。因为白天要下地干活儿,人们都是利用早晨时间挑水。父母每天很早就起来,母亲生火做饭,父亲挑水。当母亲把我们喊醒,闻到饭香,看见院子里水桶晃出的一溜鲜明水印,就知道母亲把饭做熟了,父亲把水缸挑满了。
  我挑起扁担,是成家之后。妻是本村人,父亲死于日寇侵华期间。我们结婚后住在岳母家,我当然要负责挑水。我村是个大村子,岳母家在村北,吃水井在村南,挑一担水往返足有四里地。对于一介书生的我,的确是一个挑战。开始的时候不会“颤担”,梆硬的扁担死死压在肩上,两只手紧握着扁担,不敢迈步,生怕扁担从肩上掉下来。肩上硌出血印儿,疼痛难忍。挑一担水换好几次肩,又不会换肩的技巧。别人将扁担在脖颈后边一绕,从左肩换到右肩,一会儿又一绕,从右肩换到左肩,非常麻利,玩杂技似的。我不行。要换肩,就得把挑子撂下,头从扁担下边钻过去,再挑起来。既误时又费力,笨笨的,一副狼狈相。岳母家附近有一口苦水井。妻和岳母心疼我,备了两个水缸,一个盛甜水,一个盛苦水。做饭喝水用甜水,刷锅喂猪洗衣服用苦水。
  熟能生巧,渐渐地,我不憷头挑水了。
  清晨,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是井台。人们在排队等待的工夫,谈农事,论家常,盼丰收,把小小井台变成了交流的平台。
  清晨,最好看的风景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挑水人,如同沿街巡演的秧歌队。挑空担的人,迈着小碎步,屁股一步一扭,前后两只水桶一左一右地一步一摆动,铁环当啷啷直响,嘴里或吹口哨,或哼歌曲,或唱戏曲,悠哉悠哉,乐哉乐哉。挑重担的人则是另一般走相,屏住气,迈开脚,甩开胳膊大步走。这样扁担能颤起来,盛满水的桶不摇晃不洒水,还省劲儿。所以挑重担的都比挑空担的走得快,走得急。每天早晨挑水高潮过后,从井台到各家门口,散落的水印儿像瓜蔓一样,爬满街巷,无意中给街道洒了一遍水。
  到了1982年,我调到县里工作。老伴在城郊村办小学当老师,我们一家人住在学校里。当时只有城里机关单位用上了自来水,我们住的小学仍然靠挑水。村里派一位大叔到学校做杂工,给师生挑水。我不好意思让大叔挑,可是我没有扁担,市场上也没卖的,只好常借用大叔的。后来大叔看我执意要自己动手,便把他闲置的一根挑水扁担送我。直到1987年,我搬进新建的县委家属院,才用上了自来水,但大叔送我的扁担一直保存着,成了我的“教具”,抓住机会便给孩子们讲述从前挑水吃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武强县城馨园小区
  程振国
(作者:程振国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挑水的岁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