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劳动之余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直隶总督报答小店掌柜

时间:2016年08月19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字体:

  方观承(1698—1768年),安徽桐城县人,字遐谷,号宜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生于安徽桐城。方观承的祖父官至工部主事,父亲方式济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康熙五十年(1711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其著作《南山集》一书中录有南明桂王时史事,并用南明年号,被督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下狱,两年后被处死。因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方观承的曾祖父方孝标著作中有关桂王抗清的章节,方家因此受到牵连。方观承的祖父与父亲被流放至黑龙江。方观承及其兄因年龄幼小,免于流放,寄食于南京清凉山寺,靠僧人接济为生。兄弟二人每年都要千里跋涉,往来黑龙江与南京之间,到塞外探视亲人,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早期坎坷的经历,并没使方观承就此消沉,而是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愈加刻苦勤奋,尤其工诗擅书,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清雍正四年(1726年),方观承赴东北省亲,一路上靠卖字维持生计。行至沧州庆云县(今盐山县庆云镇。不同于今天的山东庆云县)时,天色已晚,只好在东关李家老店住下。因一路劳顿,加上饥寒交迫,方观承当晚就病了,随身携带的盘费也已花光。店主李掌柜为人宽仁憨厚,不嫌不弃,煎药熬汤。数月后,方病体痊愈,执意继续去东北寻亲。此时已是寒冬,如果去东北不是冻死就得饿死,何况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怎能经得起此番辛苦?好心的李掌柜苦苦劝阻,才打消了方观承去东北的念头,安心住了下来。方观承白天打零工,卖字画,晚上攻读诗文。来年春天,方观承可以去东北省亲了,临行前,他跪拜在李掌柜面前,干恩万谢,洒泪而别。临别时,方观承流露感激之情,并有报答之意。
   方观承离开庆云赶赴东北。不久,祖父、父亲因受不了苦寒,相继在黑龙江病故。无依无靠、贫困之极的方观承流落京城,在东华门外靠为人测字谋生。在随后的一个偶然机会里,方观承被平郡王福彭相中,并成为其府中幕僚。
   雍正十年(1732年),平郡王福彭任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方观承被福彭选中作为谋士相从,并引荐给雍正帝。皇帝也很赏识他,给了他一个内阁中书的头衔。后来雍正皇帝选宫殿匾额“天下重英豪”五个大字,方观承的作品入选。据说他写到“豪”字最大的竖勾时,感到臂膀实在乏力,那一勾是用脚将笔踢上去的,所以看起来非常有力。雍正皇帝龙颜大悦,随后派其主政保定。所以民间流传着“方观承一脚踢了一个保定府”的说法。乾隆十四年,方观承被提升为直隶总督。
   乾隆年间,庆云大旱。方观承被提升为直隶总督后,想到庆云人民的困苦生活,心急如焚,就亲自到庆云赈灾。县令出迎十余里,将县衙打扫得干干净净,方观承却执意要住在庆云县东关李家老店。
   李掌柜看见官差来到,急忙跪拜迎接,方抢步上前拉起了李掌柜。当认出了当年的落难才子以后,李掌柜喜出望外,又打扫出方观承当年住过的店房,让他住了下来。方率领百姓开渠打井,让庄稼得以浇灌,并从家乡引来薯种,种植于庆云。庆云人种甘薯就是方观承引进的。方看到庆云灾情如此严重,上奏朝廷,乾隆帝免除了庆云三分赋税。因庆云靠近大海,属苦海盐边,因而又多给了些“丁粮灶户”,以减轻庆云百姓的田赋,同时多给拨付了一些“灶户粮”指标,以减轻庆云百姓的税负。何谓“灶户粮”呢?据孙炳焕《岁甘桥小考》一文记载,乾隆皇帝为公平税负,对沿海一带收入偏低的“煎盐之民户”采取了特殊的税收政策,将丁粮与地赋合而为一,实行了一种赋税很轻的“灶户粮”政策。方观承为报庆云之恩,将庆云的部分良田也划成“灶田”,所以庆云百姓非常感谢他,纷纷要求给他树立一尊“纪恩碑”,并要求方观承亲自为“纪恩碑”题写碑文。于是,“纪恩碑”于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应运而生,并矗立于东关大桥北侧。其碑文是:雾气潮痕点不收,孤城已尽海东头。蓬茅十室寒长旱,秭稗终年饱即休。并养有泉添沃泽,桥成无棣减湍流。治民忧岁臣何事,圣主恩深每欲筹。本来人们树立“纪恩碑”意在感谢方观承的恩惠,但深知官场规矩的方观成却谦虚地写出了“治民忧岁臣何事,圣主恩深每欲筹”,把功劳记在了皇帝身上,以示皇恩浩荡(碑文县志有录)。
   回京前,方观承与李掌柜道别说:“我赈灾已结束,要回复圣命,不知何日相见。你有何要求,尽管提出,有求必应。”李掌柜本忠厚善良之人,什么都不要,不求其报答,方观承却坚决要报当年救命之恩。李说:“既然这样,我现在磨面,缺一头小驴。”方立即令人买来小驴一头送与李掌柜,方才回京复命。事后,人们都戏称李掌柜叫“李二驴子”,一直流传至今,李掌柜后人至今仍住东关村。
   方观承始终心系庆云百姓,当庆云的东通济桥毁坏,要建新桥之际,他又一次来到庆云,依旧住李家老店,并为此桥捐资。当时的县令甘怡及离任的工部员外郎刘广恕带领群众修通大桥,方观承为此桥起名“岁甘桥”,并在鬲津河北岸建碑亭一个,立碑一通,亲书“甘岁桥”三个大字,背面有方观承《次庆云作》诗一首,字体刚劲有力,书法自成一体,以至后人都拓其字学之。方观承为庆云百姓做了无数好事,人们为纪念他,立碑一块,永示纪念。
   盐山县政协 刘耀
(作者:刘耀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石家庄的传说

下一篇:20分钟和15分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直隶总督报答小店掌柜]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贴子
最新博文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河北·惠农文化传播(石家庄)有限公司 办公QQ:2806279960 中国农民博客QQ群:213551375 业务电话:1823318991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7983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