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炕头夜话 >> 说话说理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耕地成鸡肋?流转大趋势?(三)

时间:2014年12月23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 【字体:

正方观点
合理流转,耕地不再是鸡肋
□王君(唐山市滦南县方各庄镇高各庄村)
  土地成鸡肋的原因,主要是种地保守、管理滞后、效益不理想所致。以京、津、唐、秦环围的冀东为例,一些依靠传统种植的农民,土地成了真正的鸡肋。一般种一茬玉米和栽种一茬大白菜,纯收入在千元左右。而外出打工,到京唐港、曹妃甸,一个普工每天工资200元左右,就是在家留守的一位普通妇女,在温室、暖棚或大田干一些零星杂活,每天也可获取百元左右的报酬。管理一年农田的纯收入,打工只需几天的时间就能既轻松又实惠地获取。
  特别是2012年暴雨涝灾过后,粮食、蔬菜减产严重,有的甚至绝产,致使2013年的土地转包价格由过去的每亩400元左右,跌至150元左右,更有甚者乞人种植承包费分文不收。
  而与我地相距不过千米的乐亭县烧纸庄,土地却是农民的香饽饽。因为该村搞的是温室大棚,是现代化的农业,栽植的全部是高效蔬菜,每亩纯收入在万元左右,栽植大棚桃和甜瓜效益更高。因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品足不出村即被客商收购,棚室管理也全由雇佣人员负责,既轻闲又高回报。
  就以上情况看,若想土地不再是鸡肋,必须政府重视、典型引路、市场调控、法规保障,走特色种植、高效管理的合作化之路。

一家一户耕种 收成没有保证
□薛生海(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镇南马冢村)
  这几年,大部分农民把耕地弃掉,走进城市去打工、做生意,认为比种地强,因此很好的耕地变成一块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有的人把地靠给留守妇女,有的靠给上年岁的人。有的夫妻双双去打工,老人只好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全担起来,地里庄稼管理不到位,只能种一棵是一棵,能收一粒是一粒,正像俗话说的“养女不算饭钱”。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除了种子、化肥、水费、耕种费等成本还有点赚头,如果遇到天灾,连本带利全都泡汤。
  我们村地处半山区,山坡多,地块小,有的1亩地划归七八户承包,机械耕种不方便,全靠人力点种,费力收成少。今年发现很多村开始走出去参观学习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但愿能够取得成果。

耕地分散经营弊端有三
囗张国中(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岳各庄村)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村搞大集体,吃大锅饭,不注重科学种田,搞得人心涣散,一穷二白,农民过着“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日子,经常吃不饱饭。安徽凤阳小冈村的生产责任制大包干,开辟了一条包产到户、分田到人的历史新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分田到户解决了老百姓饿肚子的问题。如今,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11年递增,储备丰富,没有灾荒,人民富裕,和谐美满,土地流转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是大势所趋。
  笔者以为,目前耕地由个人经营有诸多弊端:
  第一,农民现在不担心吃饭问题,而是追求金钱和生活质量,因而纷纷进城打工或经商,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地方土地被闲置撂荒,成为“鸡肋”。
  第二,生产责任制30年来,耕地过度疲劳经营,严重缺少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土地像吸食鸦片和扎洋针、吃顶药一样,施了化肥就长庄稼,不施化肥就没有收获。土地越种越瘠薄,越种越板结。
  第三,分散经营土地有诸多弊病,张家三垄,李家五垄,刘家一裹脚条子,赵家一裹脚条子,大好的土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因为界石或边垄,农民难免为土地闹矛盾纠纷,而且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
  笔者以为,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实现小城镇化,农民全面实现小康,必须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赞
□翟远进(山东省东平县农业局)
中央政策指航船,农村土地搞流转;
法律法规作保障,自愿流转要规范;
承包关系不改变,农户转让使用权;
农户土地流转后,经济收入更可观;
一亩土地不投资,年内收入一千元;
散户土地流转后,招商引资产业园;
产业结构好调整,集约经营设施添;
规模种植效益高,现代农业大发展;
解放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富家园;
工商业户土地转,放开经营心里坦;
职工家属土地转,不用种地也有钱;
农户家中土地转,腾出劳力把钱赚;
男子外出去打工,一年能挣一二万;
留守妇女守家园,产业务工能挣钱;
产业园里把活干,一天能挣五十元;
建立流转合作社,保障土地能流转;
年内收入有保障,年底分红笑欢颜;
土地流转意义大,小康路上做贡献。

三言两语
  △焦传祥(邯郸市曲周县郑桥卫生所):自已种地收成薄,流转倒能得实惠。现在农民种地投资大、收入小,人工又值钱,耕地确实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种吧,毕竟是自已名下的口粮田,不舍得扔掉。土地流转的确是个好方法,农民可从中得到实惠,承包者和种地高手可种高产经济作物,获较大效益。
  △李清萍(沧州市吴桥县于集镇新场村):没能耐的才种这点儿地维持生与活,难怪各行各业都看不起种地的。
  △刘贵良(邢台市临西县白地办事处党尔寨):现在我们村以每年1200斤小麦把地承包给了一家合作社,但这只是小小一部分,如果试验成功的话明年估计能全部承包出去。
  △刘春台(中国农技协棉委会):有些户只种一季玉米,比种两季收入不少,还省心省力。更甚者干脆把耕种和收获玉米的活儿都包出去,放心外出打工。地收入少了,总收入更多了。
  △刘彦清(衡水市阜城县阜城镇南旺村):按正常年份,一般地力和平常百姓的种植水平,夏秋两季亩产2000斤,一亩地也就四五百元的盈利。家有二十多亩地,可以收入万八块。这叫小康不足,吃粮有余。我们这里浇地很费电,大约亩用70多度,花费42元以上,能提50吨水上来。
  △衡水市一位读者打电话说:赵旭东老师没有把除草治虫的成本算进去,每亩地也该有35元投入。

反方观点
俺村包地的赔了
□郭秀英(衡水市故城县西半屯镇前赵村)
  记得1996年,我们村刮起了一股买农机热,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型拖拉机或三马车(那时大都是12马力的),那情形就像看电视剧到了精彩处,大家都鼓掌吆喝一样。为啥买农机?就为自己运送粪肥、庄稼和耕地方便。我们村平均每人1.5亩地,有的小户仅三四亩地就占用了那么个大家伙,那可是占用了许多村民大半个家底儿啊。没过多少年,旋耕犁推广,三马车因为灵活方便,虽然使用率也大大降低,但比拖拉机强多了,后者大部分趴在家里,能够卖出的价格也低得可怜,要知道,当初买一台新的得一万多块呢。还有浇地用的潜水泵、塑料管子等等,哪一样也得买啊。记得我家还有一台柴油发动机,是为了抽河水用的,笨重得很,如今已换成电动水泵。我和哥哥一大家十六七亩地,仅水泵用着的、用过的就有4台了。确切地说,刚分家那几年,我们的财力差不多都投到种地硬件建设上了。
  看到网友赵旭东老师的土地支出账,我觉得起码还应该有农机具的维修费、折旧费,如此算来种地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了。
  去年秋收后,我们邻村一户村民用流转方式包了80多亩地建了大棚,先种菠菜,因为价低,丰产不丰收,卖不出去的只好倒进大坑里。后来种了西瓜,因为经验不足,头茬瓜没弄成,第二茬西瓜熟后,又赶上大批上市,算算还是不挣钱。西瓜秧拔除后种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又赶上今年菜贱伤农。一亩园十亩田,这家雇的技术员、工人听说多时光工资每天也有一千多块,再加上每亩800块的承包费,化肥、农药、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吧,如果一直没有效益,恐怕这位村民很难支撑下去。
  如今村子里80后种地的很少,70后60后50后成了生力军,10年20年后,那些90后00后在城里扎根,谁还会惦记家里的几亩地呢?所以,土地流转早已是大势所趋,大规模种植不仅成本降低,还可以产生最大效益。但凡事有利也有弊,采用农民互联网博友周世刚老师的说法,从甘肃内蒙运来的西瓜到我们河北才卖到3至5角钱,那产地可能连两角都不到吧。盼望国家能出台一些措施,或者来个雪中送炭,至少能让种地大户们安心种地,另外对失地农民也有所安置,让他们手中有活干,家里有钱花。
  土地流转因人而异因地域而异,土地流转法也应该面面俱到,防备别有用心之人从中谋利。守住红线内,留给子孙耕,上边念的是好经,希望别被坏和尚念歪了。

流转不规范 老农民吃亏
□多风书(石家庄市平山县温塘镇米家庄村)
  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要想效益好,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化发展,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平原地区,耕、种、收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而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民,种的是层层梯田,高低大小不一,一块地分成三四户、五六户,有的用手扶拖拉机耕地,有的则全靠人工,流转起来就很难。
  若有合理的土地流转方式,能让农民受益,保障农民的生活所需,农民求之不得。现在有的企业老板和投资商联手村干部,说是将土地流转让农民受益,实际上在算计农民。如某村的土地流转费每亩4万元,一签就50年,每年每亩才800元。邻村土地流转每亩10万元、12万元、15万元不等。明显的地价差异让农民很吃亏。这样低价收购、高价转让的土地,农民谈何受益?有的农户为了眼前的小利益就转让了,但像这样的土地转让能解决村民的长远问题吗?钱花完就没有了,农民又没有退休金,没有安度晚年的养老金,没有实报实销的就医卡,后顾之忧谁来解决?
  土地流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变味儿。农民失去了良田,生活得不到保障,只能肥了某个人,亏了大部分老实巴交的农民。

俺村流转不顺利
□郑灿潭(沧州市东光县灯明寺镇郑集村)
  昨天,村委会召开了村民会议,商讨土地流转问题,每亩900元,63户同意,31户不同意,没有成功,太可惜了。同意流转的户认为这个价格已经不错了,自己种也多收不了多少;不愿流转的户认为,地没了不知去干啥。别的村有成功的,感觉流转土地还不错。

不能急于求成
□赵庆根(衡水市故城县武官寨镇后屯村)
   据调查了解,我地的土地承包大户失败的不少。今年承包户有的种菜,菜便宜赔钱;有的种谷子,杂草比谷子都多,收谷子雇工,打工的收了谷穗都拿回自已家去了。这个消息一传开,周围村的人都来抢,因面积大,打工的人多看不过来,最后谷子所剩无几。农民无地心内慌,外出打工挣钱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一是活不好找,二是挣钱不多,三是老人、女人出不去。
   我认为,承包大户应有经济实力,有专业技术,有大型耕作机械,只看到国家的资金补贴不行,强行流转不合民意,不顺民心,只能两败俱伤,不能急于求成。

种地有赚头 不想被流转
  △马玉莹(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中黄蒿村):我们村有3个生产小组,现在的第一和第二小组除了个别农户愿意把地流转出去,其余全不愿流转。由于这几年甘薯产量高,销售形势好,最差的亩收益也在两千元以上(扣除所有开支)。我们隔壁的两个农户,每家均有5亩地,可是每家卖甘薯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像这样的农户,他怎么愿意以800元到12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出去呢?
  △赵志强(农民互联网网友):我们这里农民对土地还是比较重视的,可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吧。今年部分农民光粜湿玉米棒子亩收入就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光一季玉米纯收入就有1000元。再加上小麦的收入,不算自己的用工,收入还是可观的。我们这里人均耕地2至3亩,每年地里有一定收入,不少人都是打工种地两不误。
  △冯俊云(衡水市饶阳县大官厅镇大官厅村):我们这里有好多外乡人来包地种麻山药的,每亩2200元,还管以后平地。有人想种我家的地,我们不外包,外包还不如自己种呢。今年麻山药长成了按种植面积出售,1米卖到18元,算下来每亩地纯收入1万余元。种植麻山药要求沙性好的地块,种出来不能糊头,那样才有商品价值,这样一块地也就能连种两三年,所以能种的地越来越少。我们的地块能种,比包出去效益要好,所以不想流转。如果只是种小麦、玉米还是包出去好,毕竟每亩地收入不了2000元。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耕地成鸡肋?流转大趋势?(三)]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邯郸磁县白血病宝宝
    柴子晗,男,2012年6月7日出生,家住河北省磁县磁州镇西来村,2014年12月24日[查看]
    报农文艺晚会
    2015年1月5日晚上,《河北农民报》总编陈兴旺等部分编辑、记者和来自四面八[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