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午间课堂 >> 种植参谋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玉米优质丰产 严防丝黑穗病

时间:2014年07月22日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 【字体: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属,病组织中散出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微米,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在成熟前常集合成孢子球并由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25~30℃,适温约为25℃,低于17℃或高32.5℃不能萌发;缺氧时不易萌发。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冬孢子萌发最适pH4.0~6.0,中性或偏酸性环境利于冬孢子萌发,但偏碱性环境抑制萌发。丝黑粉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侵染玉米的丝黑粉菌不能侵染高粱;侵染高粱的丝黑粉菌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很低,这是两个不同的专化型。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途径 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冬孢子在玉米雌穗吐丝期开始成熟,且大量落到土壤中,部分则落到种子上(尤其是收获期)。播种后,一般在种子发芽或幼苗刚出土时侵染胚芽,有的在2~3叶期也发生侵染(有报道认为侵染终期为7~8叶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分隔的担孢子,担孢子萌发生成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侵入,并很快扩展到茎部且沿生长点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时,菌丝则进入花器原始体,侵入雌穗和雄穗,最后破坏雄花和雌花。由于玉米生长锥生长较快,菌丝扩展较慢,未能进入植株茎部生长点,这就造成有些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无病的现象。
   三、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流行的条件
   1.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是导致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病原菌可能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导致原来抗病的品种丧失抗性。
   2.长期连作致使土壤含菌量迅速增加。据报道,如果以病株率来反映菌量,那么土壤中含菌量每年可大约增长10倍。
   3.使用未腐熟的厩肥。据试验,施猪粪的田块发病率为0.1%,而沟施带菌牛粪的田块发病率高达17.4%~23%,铺施牛粪的田块发病率为10.6%~11.1%。
   4.种子带菌未经消毒、病株残体未被妥善处理都会使土壤中菌量增加,导致该病的严重发生。
   5.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与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土壤温度在15~30℃范围内都利于病菌侵入,以25℃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病菌侵入,在20%的湿度条件下发病率最高。另外,海拔越高、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弱的情况下发病较重。
   四、发病的主要原因
   1.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 病菌积累和带菌田的扩大是病害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两年以上,特别是洼地或离不流动水泡子较近的地块菌源较多。玉米作为主要作物,无法轮作倒茬,连年的发病导致了土壤中病菌的自然积累和病田面积的扩大。田间病株没被及时拔除并深埋,病株直接被砍倒在田间,致使病菌散落在土壤中,导致发病逐年加重。
   2.感病品种 这是导致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在田间菌源富集条件下,如果种植抗病品种,病害一般不会大面积发生。易感病玉米品种有:吉单209、丹638、丹639、登海1等,如果不用防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包衣,发病则较重。
   3.出苗时气温偏低 为病害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玉米播种后,从播种到出苗历时20天左右的时间,如遇春季地温低、干旱、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种子质量差,生活力低,出苗慢,就能延长病菌侵染时间,造成苗势弱,抗病能力差,胚芽长时间在土壤中生长,使玉米丝黑穗病病源菌侵染概率大大增加,发病重。
   五、防治措施
   1.积极推广抗病品种 不同的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较大,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
   2.适期播种,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适时播种,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播期,避免出现盲目早播现象发生,缩短病菌在土中对玉米侵染的时间。
   3.推广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在积极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种衣剂,进一步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农业措施减少菌源。减少田间菌源的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科学使用种衣剂等。根据具体情况,应尽量延迟间苗时间,拔出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窄小、丛生、茎弯曲、基部稍粗、分蘖多的病苗。同时应重视将田间病株在黑粉没散出时及时拔除或将病果穗摘除,然后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5.拔除病株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切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拔除病苗、可疑苗,拔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拔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拔除,彻底扫残。拔除的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玉米优质丰产 严防丝黑穗病]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磁县交警大队暑期组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查看]
    风景秀美武当山
    [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