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国中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pingyinzgz@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34 篇
    回复总数:765 条
    留言总数:22 条
    日志阅读:1532282 人次
    总访问数:174040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秦皇岛坪茵发表的博文
文章贱得没有人读了,得退出农民网了,占着茅房不拉屎,惭愧。[2017/3/12 11:00:50|by:秦皇岛坪茵]

吃大锅粥

                                     囗

张国中

    陆游作过一首诗,名曰《食粥》:“世人各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普普通通的一碗粥,在诗人眼里,竟然赶上神仙的灵丹妙药了。



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传统饮食。它营养十分丰富,易于消化,能增进肠胃蠕动,调节血液循环,尤其脾胃虚弱的人最适宜食粥。

    明朝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粥记》中说:“每日早饭食粥一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体,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益彰,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我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各地都有食粥的习惯。尤其是长城以北的边塞地区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丘陵地带,土地十分瘠薄,坡耕地较多,适宜种植谷物。一年一茬,谷子生长期较长,碾出来的金黄小米,熬出来的粥,香喷喷的,又好吃又禁饿。农民喝饱一顿粥,照样能干半天体力活儿。

    从前,当地农家由于生活贫困,为了节约粮食,所以把粥作为主要食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地人风趣地嘲弄塞外青龙(今青龙满族自治县)人食粥,有人给编了两句顺口溜:“一入青龙门,稀粥两大盆,酱的添瓢水,稀的照进人。那时侯,能喝上稀粥,就不错了。因为粮食不够吃,常常吃糠咽菜。挖野菜,吃甘薯,喝稀粥,都是为了揎大肚儿。

    宋朝的范仲淹,幼年家贫,曾经留下“断齑划粥”的成语。“齑”、齑菜,是淹制的咸菜,“断齑”就是连咸菜都吃不到,“划粥”就是把煮熟的粥,盛在盆里,待其冷却凝结以后,在粥盆里划成等份界限,每次食其中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其生活何等艰苦?范仲淹在这种条件下,刻苦读书,孜孜不倦,后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断齑划粥”成为古人勤学的典故。范仲淹的“断齑划粥”鞭策和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刻苦读书学习,成为千古学子勤奋读书的典范。

    “文革”时期,风靡一时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粥棚脱险”一场中,描写了北满地下秘密工作者,共产党员李玉和到粥棚与上级组织派来的交通员接洽关系时,遭遇日本鬼子宪兵队的搜查,李玉和在粥舖以吃粥为由,机智地将“密电码”埋藏在饭盒里的粥底中,躲过了鬼子宪兵的搜查。演《红灯记》那当儿,正置“四人帮”横行,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级还强调什么“以粮为纲”,老百姓却填不饱肚子。

    某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演“粥棚脱险”一场时,扮演粥棚的掌柜的说:“伙计,再来一碗粥!”一个扮演吃粥的群众角色却风趣地说:“不来了,没有粮票啦!”因为那时候,粮食、布匹等一切物资,均凭票证供应。他无意中说了一句实话,招来了麻烦,被红卫兵揪出来,挨了一顿批判,说他有意攻击革命样板戏,反党反社会主义。扣帽子,打棍子,上“纲”上“线”,由于说了一句风凉话,却吃了不少苦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三副肠子闲着两副,你还跟他谈什么革命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

    笔者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低指标,瓜菜代”时期,有一则小故事,是讽刺“大锅粥”的(吃食堂)。有两个乡土诗人,以从食堂端来的一碗稀粥为题,各作了一首诗:

    甲的诗是:

           “数米沽成一碗粥,东风一阵浪悠悠。

             远看真像菱花镜,缺少佳人美头。

    乙的诗是:

          “几米沽成数碗粥,东风一阵浪悠悠。

            一泓好似汪洋海,可叹还缺一叶舟。”

    可见,大锅粥稀得实在可怜了。

    故乡粥的滋味我们那一代人已经尝遍了。什么野菜粥、甘薯粥、倭瓜粥、破米粥、稗沫子粥……苦辣酸甜,味道各异。可是现在,由于胃口不好,笔者仍然喜欢吃粥……

   (不妥之处授权删改)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榆林甸学区转 张国中 邮编066400 电话 13343347499

标签:秦皇岛坪茵     阅读次数(490) | 回复数(3)
上一篇:荆棘
下一篇:端午节读诗词抒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