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李学宾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feixiangmianhua@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91 篇
    回复总数:159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64824 人次
    总访问数:8661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xuebin1975发表的博文
肥乡发现明太学生杜公碑记[2019/8/8 15:43:05|by:lixuebin1975]

肥乡发现明万历年间太学生杜公碑

(李学宾)2019731日上午,肥乡区肥乡镇蔡庄村后。肥乡幸福大道东延施工现场挖路基时,发现古石碑一通,上报肥乡文广新局后,及时组织人员开挖清土,并邀请邯郸市局相关专家到现场了解情况。31日晚上,蔡庄部分群众牺牲休息时间继续工作,终于使400多年前的古石碑得以重见天日,引发周边群众好奇,参观者络绎不绝,文化爱好者纷纷亲临现场考证碑文,通过快手、抖音发布作品积极传播,引起轰动。

81日清晨,笔者刚从北京回来,顾不上休息,匆忙赶到现场,在蔡庄村王艳彬和胡庄村胡先生的帮助下,下到墓坑内,将碑文整理摘抄下来,并用手机将石碑的正反两面拍摄下来,积极进行整理,在断句辩字上参照西南寒士、北营福臣整理的内容,并请教文史专家刘永清老师,按照繁体字原文,简体字断句解释的方式对碑文进行的解读。

该石碑发现时,顶部距离地面约60厘米,圆首方趺,碑身高163厘米,宽63.5厘米,厚19.3厘米,石碑顶部下方约40厘米处断为两截,疑似施工时钩机无意损坏。

墓碑阳面中央部分阴刻大字明故太学生显考杜公之墓,左边刻有立碑时间,为万历三十六年岁次戊申孟冬吉旦,即公元160810月,距今411年。左下侧刻有立碑人信息,为不孝男杜心甫立石。墓碑背面刻有明太学生杜公碑记一文,共计392字,顶格满43字。内容是赞皇县教谕杜心甫为父亲杜经、母亲孙氏合葬迁居新茔地而请同乡高邮州同知李天爵撰文。

在碑文中,首先交代了李天爵与墓主杜经的关系,并历数杜氏家族由来,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肥乡前屯村后世代繁衍情况。交代杜经父亲杜坚急公好义,救穷济困之善行,杜经兄弟三人,只有其本人读书,志向远大,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但终未进仕途为官。他为哥哥张罗本家子弟入门为后,与弟弟分家不争家产,兄弟和睦,家风优良。在介绍完杜经夫妇生卒年情况后,又交代了其子杜心甫及后人的情况,并交代撰文原因,告知后世杜氏家族世系情况。

该墓碑出土对于研究肥乡明清时期丧葬及明代移民情况提供了实物,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建议及时迁移保护起来。

附:

明太學生杜公碑記(原文)

歲進士高郵州同知邑人南崗李天爵撰文

夫興庵公諱經吾邑巨族也歲丙午卒公男績唐因遷塋乞余文勒石樹墓以志不朽余與公有姑旧之親師弟之雅今固知公也敢以不工于文為辭試稽遠祖諱彥保者山西洪同人也緣國初遷居肥鄉比李文屯居焉彥保生有才有才生占占生通通生望望生安安生鑒公父也耕農為業喜賑窮匱或有負稱貸者視之如遺終不責償屢鄉飲無忝制筵配李氏無出張氏生子三公其仲也兄桐義官弟梧學椽唯公習儒早步黌序駸駸有上達之志也既而啚南不果入太學卒業優遊終身所願足也

按公遊泮之歲隨值父與李母俱逝公哀悔慟切喪禮如制不忍兄桐無子選族姪杜項立以為後與弟梧分家資多推讓毫不與爭願除莊產一分以補納監之費其素行寬厚如此。

公生於嘉靖丁未九月二十卒于萬曆丙戌正月初二配孫氏有閑德苦節孀居後公十九年卒生於嘉靖甲辰十一月初二卒于萬曆甲辰正月二十生子心甫廩生娶陶氏孫男一名碩孫女一茲因母孫氏歸窆啟公合葬新卜之塋故勒石數言以示將來者

附:

明太学生①杜公碑记(简体字加断句)

岁进士②高邮州同知③邑人南岗李天爵撰文

夫兴庵公讳经,吾邑巨族也。岁丙午卒,公男绩唐因迁茔乞余文,勒石树墓以志不朽。余与公有姑旧(通舅)之亲,师弟之雅,今固知公也,敢以不工于文为辞?试稽:远祖讳彦保者,山西洪同(通洞)人也。缘国初迁居肥乡比李文屯(今前屯村)居焉。彦保生有才,有才生占,占生通,通生望,望生安,安生鉴,公父也,耕农为业。喜赈穷匮或有负称贷者,视之如遗,终不责偿。屡乡饮④无忝制筵。配李氏无出。张氏生子三,公其仲也。兄桐义官⑤;弟梧学椽,唯公习儒,早步黉序⑥,骎骎有上达之志也。既而啚南不果,入太学卒业,优游终身,所愿足也。

按:公游泮⑦之岁,随值父与李母俱逝,公哀悔恸切,丧礼如制。不忍兄桐无子,选族姪杜项立以为后。与弟梧分家,资多推让,毫不与争,愿除庄产一分,以补纳监⑧之费,其素行宽厚如此。

公生于嘉靖丁未(公元1547)九月二十,卒于万历丙戌(公元1586)正月初二,配孙氏,有闲(通娴)德,苦节孀居,后公十九年卒,生于嘉靖甲辰(1544年)十一月初二,卒于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正月二十。生子心甫⑩,廪生,娶陶氏,孙男一,名硕。孙女一,兹因母孙氏归窆⑨,启公合葬新卜之茔,故勒石数言以示将来者。

注:

1、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的叫贡生;亦有由捐纳而得者,称为监生

2、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的一种雅化的别称,不是真正的进士。明清时代的“岁贡()”是“贡生”的一类。“贡生”是什么?明清科举时期,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

3、高邮州同知: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县。明洪武元年(1368)降高邮府置。省附郭高邮县。下辖两县,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宝应、金湖等市、县地。清属扬州府,不辖县。1912年改为高邮县。同知:明清时期官名,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4、乡饮: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后汉书•李忠传》:“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北史•邢卲传》:“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 赵翼 《重游泮宫》诗:“举觞应唤新先辈,乡饮惭叨旧大宾。”

5、义官:义官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设的一种编外官职,明朝时最为盛行,由官府直接任命或采用其他奖励形式向社会颁布。荣获义官称号后即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能直接参与当地官府、域内的管理事宜。因为这些义官的家境富裕,不拿俸禄,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各地志书多有"义官"的记载。

6、黉序:古代的学校。《北齐书•文宣帝纪》:“诏郡国修立黉序,广延髦儁,敦述儒风。”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十六:“圣人司教化,黉序育羣才。”《清史稿•礼志三》:“厥后以热河 为时巡所,黉序肇兴,定 大成殿 龛案如太学式,祭器、乐器亦如之。”

7、游泮:明 科举制度,经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者就读于学宫,称游泮。泮即泮宫,原为 西周 诸侯所设的大学之名。 后州县皆置,仍沿用此称。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宫为泮宫。 时,儒生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游泮”。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谈资•戴大宾对》:“ 戴大宾 八岁游泮。”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令与弟 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妇据其赀,延师教子,竟得游泮。

8、纳监: 科举时代富家子弟纳资为监生。

9、归窆(bian: 归葬。窆,下葬。

10、杜心甫(生卒年不详),明肥乡前李文屯(今肥乡前屯)人。挨贡(明清科举制度,府﹑州﹑县学生员,按规定次序选升为贡生,谓之挨贡。)。官至赞皇(今属河北)教谕,曾为祖父、父母立碑。父杜经,伯父杜桐,叔父杜梧。



标签:肥乡,发现,太学,学生,碑记     阅读次数(820) | 回复数(1)
上一篇:肥乡乡村教师续写族谱记录600年乡愁
下一篇:书生担道义——赵文濂在肥乡的那些事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