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于建祥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814297507@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8 篇
    回复总数:1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5284 人次
    总访问数:1075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ongbeifeiya发表的博文
荷塘往事[2010/8/12 10:05:00|by:zhongbeifeiya]

又是仲夏,荷塘里开放着来自水中的袅娜,于是那散落在记忆里的星星点点如同阅荷楼上的风铃,被串成了串,叮叮铃铃地,回响在古典与现代的清风里。


关于荷的最早记忆是诗经里的《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然后就是汉朝民歌里那句有名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此时一幅以荷花为背景以爱情为内容的写意就这样坦率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写满了里对美好女子的倾慕、向往,也倒映着红男绿女嬉闹追逐的影子,所以一看就知道这里的荷花该是挤挤挨挨亲密无间地开在塘里,闪耀着自然野性的光芒。


后来就是《西洲曲》中那个让人回味了一千多年的片断。清晨,打开妆匣,捏着翠钿轻轻呵着气,把它小心地贴在额上。然后垫着脚尖悄悄来到门前,门内是穿杏红单衫的女子,门外却不见为她赴约的情郎。很失落却还有希望,出门了走向采莲的南塘。低头摆弄手中的莲子,莲子青青就像南塘的流水,把莲子放进衣袖,莲子红红就像此时的心情。不知是不是经过乐府加工的缘故,与民歌里的直白相比,此时的荷塘已是很大的不同,少了些香艳多了些惆怅,婉转含蓄中还带着一份君心似我心的执着。


到了宋朝,荷花因为周敦颐的《爱莲说》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的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它的中通外直表里如一,还有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傲然不群正契合了古代文人的向住与追求。从此不见了因清姿素容生出的暖昧,取而代之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于是,作为爱情背景的荷渐渐淡去,作为君子精神的荷愈加清晰。而南宋的《高阁观荷图》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这是一幅惹人喜爱的图,小桥、竹篱、幼童和依水而建的屋宇在茂密树丛的掩映下宁静又真实。斜卧在竹榻上的人面朝荷塘,神情从容闲适。总觉得这画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竹篱、屋宇画得工稳细致,是生活,荷塘、远山意境闲雅悠淡,是心胸。观荷的人身在现实,胸怀广阔,把自己的志向寄情于荷花,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情感归属。


荷塘空荡辽阔,虽已入夏却还未着花,倒省却了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烦恼,更没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寂寥。荷叶田田如盖,稍显稀疏,这样最好,即使在随风起舞的时候也能保持彼此的尊重。远处是烟云缭绕的远山,远山的远处则是一片茫茫,茫茫之处似乎有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代文人都把“治国、平天下”视为自己的理想,因为这个理想,他们经历了无数坎坷也承载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虽然理想与现实常常对立,可处在其中的人总得找出精神的出路,于是就有了“穷则独善其身”的话。我猜想这观荷的人定是不得志的,得志的人没有看无花之荷的心情,又想一个不得志的人能守着这空旷的荷塘又乐在其中,心里定是香远益清,因为只有内心的生机盎然,才能拥有面对生活磨砺的从容。


此时,站在悦荷楼上,将往事融入眼前的一池浓淡,不禁生出一个疑问,若是失意,我们能否也会在心中辟一个广阔的荷塘,开出和古人一样美丽的荷花?

标签:荷塘往事     阅读次数(255) | 回复数(0)
上一篇:曾经不在意
下一篇:大名联通公司作虚假广告欺诈客户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