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建好的乡村学校为何成了“空校”

时间:2015年05月06日信息来源:农村大众 【字体:

  记者近期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调研发现,乡村教育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出现“苦乐不均”的苗头:一边是偏远教学点条件简陋,勉强维持,另一边在农村修建的大量学校却成了“空校”,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大量学生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村民要求恢复村级教学点。山乡教育究竟该怎么办?
现实:
山乡教学点勉强维持

  从铁山教学点到武都区龙坝乡不足10公里路程,但由于山路崎岖,加上下着小雨,道路泥泞不堪,记者一行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铁山教学点有32名学生,只有1间教室和1间教师宿舍。“铁山教学点至今还是复式教学,一二三年级在一起上课,几乎没有像样的教具,上课‘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村聘代课老师孟玉强说。
  前些年,乡上有撤并铁山教学点的想法,但村民因接送孩子不方便拒绝撤并。虽然学校留了下来,可从硬件到教学质量都只能是勉强维持。
  据甘肃省教育厅介绍,截至2013年底,甘肃省5人以下的学校还有853个。
矛盾:
既要集中,又要分散

  武都区教育局局长黄克良介绍,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把孩子送到城区上学。
  但农村教育的一个现实是:因为到乡镇学校上学山高路远,接送不便。虽然有免补政策,上寄宿学校难免增加家庭负担,每到学期开学时,都有家长提出要恢复乡村曾经被撤并的教学点。黄克良说,既要靠“集中”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又要在乡村分散的学校、教学点保证起码的教育公平,守住底线。更让教育部门头疼的是,花了钱、出了力在乡村建的学校成了“空校”,武都区目前已有74所乡村完小或教学点因无生源已成“空校”。
  当地一些村干部说,一方面农村人口大量外出使村校空置,另一方面,随着本地经济发展加快,一些早期外出打工的人口出现回流。这种情况下,一刀切的“集中”和“保留”都不现实。
路径:
山乡教育要精准投入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大集中、小分散”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小分散”的关键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施策。现有不少政策、做法缺乏精准性是造成乡村教育种种矛盾的原因。
  一些乡村干部和群众说,有些村学校明明缺老师,可上面来的项目却是盖校舍;有些教育硬件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当地人口变化因素。
  部分教育专家认为,目前农村教育要精准解决。学校要建在哪里,配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硬件,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深入调查,拿出精准方案。现有的教育投入也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可调整性,避免浪费。  (据新华社电)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 明年高考加分项目减了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建好的乡村学校为何成了“空校”]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倒在春运返乡路上的
    2015年2月8日中午,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一名由广东江门驾驶摩托车返乡的民[查看]
    磁县西来村向白血病
    1月4日下午,磁县西来村村民再献爱心,在村委会门口为本村白血病患儿柴子晗[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