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许杰
  • 性别:男
  • 地区:定兴县天宫寺乡西王各庄
  • QQ号:953162935
  • Email:xj2347@126.com
  • 个人签名: 只要心里充满阳光,满眼都是美丽风景!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41 篇
    回复总数:920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174540 人次
    总访问数:38426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dxby发表的博文
十九年的坚守 为了一个承诺[2011/9/19 22:44:00|by:dxby]
十九年的坚守为了一个承诺

             —记定兴县北庄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先

 

       因为他,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上访专业村,变成一个年人均收入6000元,大街笔直、小楼林立的省级文明生态村;因为他,一个交通闭塞的偏僻村,变成一个在北方蔬菜市场赫赫有名的专业村。

  就是他,为新农村建设操持投入几百万元,自己却居无定所;就是他,为了19年前的一个承诺,掏出了心、豁出身子,倾尽所能终无悔。

  他,省劳动模范、定兴县北庄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先。



  “不让父老乡亲富起来,不让北庄头变成‘聚宝盆’,就对不起一撇一捺这个‘人’,更对不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谓!”

  20年前的北庄头——“十里八乡穷窝窝,上访告状人真多,姑娘远嫁他乡去,光棍凄苦泪成河。”

  因为穷,一些人省里告、县里泡,四处上访。1989年县委派出工作组入驻该村。

  1990年深秋的田野里,民选的村主任李先坐在土埂上,苦思冥想的结果是:乱,因为穷;村两委没威信,因为致富无门。在两委会上,李先做出了需要心血坚守的承诺:“不让父老乡亲富起来,不让北庄头变成‘聚宝盆’,就对不起一撇一捺这个‘人’,更对不得起共产党员的称谓!”

  李先分析道:附近的村镇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北庄头已失去了一次机遇。现在发展高效农业是趋势,特别适合咱们村地多无钱的村情。

  经过市场调研,村两委决定上蔬菜大棚,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群众的信任。

  “说破嘴,不如干成事!”李先一咬牙,拽回在企业上班的大儿子,全家上阵。经他鼓动,村干部带头一气立起21个冷棚。埋头苦干一年,26亩冷棚菜创下了亩纯收入10000元的高效益。

  初战告捷,猛然激发了群众的热情,第二年,全村就有200多户报名种植大棚菜。

  高兴之余,资金成了天大的事。建个棚需要3000元,可村里能拿出几百元的就算大户啦。面对大伙儿久违的热情,为不耽误时令,李先和干部们商量破釜沉舟,让农户先整地、育苗、打桩子,他自己则硬着头皮到县里跑资金。

  面对闻名全县的“告状村”,管钱的人都摇头。碰了一鼻子灰的李先,瞅着地里望不到边的半拉子大棚,望着群众期待的眼神,“就不信没帮穷人的官儿。”他撂下这句话,蹬车再闯县城。又是无数闭门羹、满耳窝心话,逼得他找县长书记呛火:“北庄头村穷,俺们想正干,想致富,又符合国家政策,要不给钱,明天俺就把铺盖卷搬到这儿。”

  被感动的县领导帮助联系当时的地区农开办,几经周折,以李先个人的名义贷款30万元。

  马不停蹄,李先带人天南地北购买物资。为省钱,白天办事,晚上赶路,从没住过旅馆,吃过饭店。俩人跑云南,1千块钱熬了半个多月。“那会儿,好像着了魔,看见遍地的大棚,个个都像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一点闪失。”李先动情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乡亲们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挣了几十万元。

  第三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李先,贷款150万元,又建冷棚1000亩,成立了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农民基金协会、技术服务公司,还建了交易市场。从此,北庄头村民开始走上了富裕道路,村集体也破天荒有了十来万元的收入。

  “北庄头要真正成为‘聚宝盆’,要有生产规模,要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更要放开眼量,建立培养人才的高地。”

  北庄头富了,挺起腰板的村民们一抖多年的憋屈,沾沾自喜。看在眼里的李先在村两委会上说:“北庄头要真正成为‘聚宝盆’,要有生产规模,要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更要放开眼量,建立培养人才的高地。”

  这些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村集体负债经营,投资100多万元,打井、改电,硬化的田间道直通每一个大棚。只有3000多亩地的北庄头人,目前种植冷棚超过4000亩,多出的是邻村甚至外县的地。

  规模种植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劳力,村里的文化广场成了劳务市场,种植旺季来打工的每天有上千人,当村有不少村民种菜靠雇工,自己只管销售,外来打工的农民一年就挣走80多万元。现在,北庄头的蔬菜产业辐射周边七八个乡镇。

  为种出俏销的菜,北庄头人二次创业。李先力主聘请河北农大教授,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建成3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组建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昌明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昌明”牌、“庄头”牌商标,顺利通过无公害认证,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山西、内蒙等地。现在,北庄头的蔬菜瓜果在批发市场,能左右市场行情,而且进了大城市的超市。

  “要把蔬菜产业做大了,做强、做长远还要靠有文化的下一代”李先说。2006年,北庄头投资170万元,建起了占地50亩的中心小学和高标准幼儿园。村民们自豪地说:每年村里都出十几个大学生。

  “小家的事,都要为大家的事让路。乡亲们富裕了,村集体发展了,心里就亮堂了!”

  “李书记,就有一个家——公家。克己奉公,这个词说说容易,做到难,19年如一日更难。为老百姓干了那么多好事,为村里积累了那么多财富,他自己却没个安乐窝,老俩跟着儿子们轮流住。”村干部梁文魁说到动情处泪湿了双眼。

  在北庄头村采访,乡亲们主动聚过来,和记者念叨他们自己的村支书——

  说克己吧,他从来不沾集体的一点光。村委会挂着一块“廉洁奉公”的匾,李先常说,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

  1993年,北庄头在全县率先实行财务公开,李先主持制定了村两委议事规程和评议考核、民主生活会、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大事向党员和群众代表报告,接受群众评议。

  那年,村里的生产资料门市部要盘给个人。这可是赚钱的营生,李先的儿子想买下,李先说:谁都行,咱家的人不行!全村绝大多数人家早住上了新房,而他的大儿子正翻盖新房。

  说奉公吧,他把自个整个地捐给了村上。刚开始搞大棚,他带头种了两年,后来怕耽误公事,就不种了。自个家的事没经营好,可公家的事经营得可是“科学发展”,远景的美、近期的实!

  这些年,村里年年搞公益建设。200万元建的蔬菜交易市场设施齐全,集体出资进行蔬菜无公害检测。80万元拓宽硬化了街道,还起了戏楼。村小学校,一个教室安两个冷暖空调,孩子们热不住冷不了……

  虽然村集体年收入40万,可李书记凡事还是精打细算。去年,村里修小广场,他天天长在工地。那天,他解雇了一个小工,说,出工不出力,北庄头的钱不是这么好挣的。

  去年,积劳成疾的李先躺倒了,浑身浮肿、无力,卧床不起。大病没看透,眼下又染上了带状疱疹,疼得死去活来。

  “这两年,光治病就花了十几万元,要不是有新农合,他连病都看不起。又不弄棚,哪有钱。”村干部梁宗贵说,“现在就靠三个儿子摊钱治病。他大儿子说,让爸安心治病,大不了不盖新房了。”

  “他躺在病床上,惦记的还是村里的事。交易市场的大棚用了多年,架子都锈了,今年春天我们想重新刷一遍漆。昨天在病床上的李书记打电话说,他又了解了一下行情,承包工程的报价太高,让我们再比较一下。为了集体这个家,他把心操碎了。”村主任李振海说,“我知道他的家底儿,劝他给组织写个困难申请。他说,咱这么多年没沾集体的光,现在也不能吃老本。这个老李呀,就是这样,平时乐哈哈挺和蔼的,可一碰集体的事,脸儿就拉下来了。”

  躺在病床上的李先对记者说,刚通车的张石高速公路,引线经过村边,大货车直通过来,等我们建个配菜中心,就能全年交易,这对我们村,对全县的蔬菜发展都是大好事。”

  我们采访时感受到,67岁的李先,心明眼亮、观念超前,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也可以自己致富。思考再三,记者还是向李先质疑。

  李先平静地说:“这个理我也常想,一是以前人们告状,就是告村干部沾点小便宜,有前车之鉴;二是承诺的事就要干好,不掏绝劲就干不好。还是那句话,自打上任,就把自个交给了村集体,什么家事也得为村里的事让路。乡亲们富裕了,村集体发展了,心里就亮堂了!再说市委领导这么关心基层干部,一年几千元的工资也够用了。”


                                                                 转自《人民网》        图片摄影:许杰

标签:村官     阅读次数(482) | 回复数(4)
上一篇:士刚兄,节哀!
下一篇:定兴小孩玩球落水 兰沟村民冰河救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