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王友年
  • 性别:男
  • 地区:河北雄县大营镇西昝村
  • QQ号:173346627
  • Email:wyn809@heinfo.net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70 篇
    回复总数:375 条
    留言总数:3 条
    日志阅读:138962 人次
    总访问数:34739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uiyun发表的博文
烟雨浔阳楼[2013/8/10 20:14:47|by:zhuiyun]

烟雨浔阳楼

      登上浔阳楼,与我,真的是纯属偶然。

      受邀参加身影榜样作家的颁奖活动,我是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到的九江,九江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湿漉漉的,有的地方还能看出积水的痕迹,想必在我来之前,这里刚刚下过雨。

      很早,我就这样主观的认为:下雨,对于九江这样的地理环境,应该是最平常不过的了。况且在准备来九江的前三四天里,我每天都要关注这里的气象预报,令我担心的是,预报中,六月底的几天里,九江市区除了中雨转大雨,就是大雨转大暴雨。这不免让我暗自担心,这样的天气能登庐山吗?

      我和其他的朋友一样,把登庐山当成这次九江行的主要行程,期盼程度,甚至胜于去领奖。所以,一直暗自祷告,这三天里,九江千万别下雨啊!

      在九江车站,我感受着南方空气特有的湿润,抬眼望着天,天上的云,并不稠密,像大大小小的棉花团,虽然间或掉下几个雨滴,却不像有大雨或者大暴雨的迹象,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打车到了开会的酒店后,与几位一见如故的朋友们进过午餐后,才听到外面的雨声已经淅淅沥沥了,雨不大,有些缠绵,心中暗自问自己:这就是江南雨吗?

      因为一路坐车劳累,也就不想出门。同屋的李老师却总念叨着去江边,我说:要去您去吧!我只想睡觉。李老师大我几岁,很健谈,而我是困极了,在雨声和李老师的宪法法院的构想中,我不顾礼貌,竟然睡熟了。

      一觉醒来,已经不见李老师的踪影。只是隐约还记得他说去江边转转。我不禁坐不住了,何不也趁着这个机会,去领略一下长江呢?这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绝对是一个诱惑。

      这雨不急不慢的下了多半天,想必也有些倦意了,我走出酒店,雨已经变的零零星星。九江市内的街道不算宽敞,两旁叫不上名字的树木,枝繁叶茂,树冠已经连在了一起。细雨如烟,将远处的景物涂抹的一片朦胧,只觉得一切都是湿润的。

      对于这座陌生的城市,我的印象只局限于小时候看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因为那里面有一句台词:“东起淮阴,西至九江”,知道九江在长江边上。而九江与水浒的关系,则是登上浔阳楼才明了的。

      说来惭愧,我确实不知道水浒传里的那座浔阳楼原本就在九江。看来,我读水浒,还是只图了一个热闹。不求甚解,读书的大忌,看来此话不假。

      古代江州,就是如今的九江。这在高中课本里应该会有注释的,当年白居易的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还有那“浔阳江头夜送客”,我曾背的滚瓜烂熟,难道当时老师没有讲解这“浔阳江头”在何处?江州司马又是什么官职?

      纸上得来终觉浅。三十年前读《琵琶行》,如今忘得只还有这一两句的印象了。

“这里到江边多远?”出租车司机是个大嫂,她可能看出我是外地人,反而不经意地问我:“你要到哪个江边呢?”

       我茫然了,随便问道:“那江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好玩的地方多了,浔阳楼,烟雨亭.......”她一连说了好几处,可惜我没记住几个,只是这浔阳楼三个字,把我仅存的那点印象从脑子里调了出来,我一阵兴奋,不假思索地说,“就去浔阳楼!”

      站在浔阳楼的西门停车场上,我抬头仰望这座三层飞檐斗拱的仿宋古建筑,远处看,浔阳楼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回廊,古朴凝重,和周围建筑相比,很是大气。遗憾的是街对面的建筑,与之很不相称,让人感到与这座楼有些不协调。

      或许是临近傍晚的原因,亦或是雨天,此时的浔阳楼异常的清静。我从西门进院,绕到南面正门进了一楼。一楼正厅,迎面是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英雄好汉,栩栩如生。东西两侧的墙壁上,是描写水浒英雄故事的瓷雕壁画,再现了当年水浒英雄们行侠仗义的主要场面。

      登上二楼,这里好像是一间茶室的布置,四壁上有名人字画,都是和浔阳楼有关的。四周摆着江南上好的名茶,只是此时太过清冷,只有一个小姑娘,默默的拾掇着什么,是卖茶吗?我只在心里这么想着,眼光却停留在那些书画上。说心里话,我很喜欢此时此地的清静,看着那些乌黑发亮的茶具,暗自寻思,如若不是这下雨天,不是这雨中的黄昏,这里是否是茶客云集,高谈阔论呢?是否会出现如宋公明那样仕途失意醉酒赋诗的文人骚客呢?或许也有如李逵那样的莽汉,提着板斧冒冒失失地闯进来呢?

      那些,都不是我想看到的,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清静,就如那个小姑娘,连头都不抬,似乎进来什么人,根本与她无关。这也好,两不相扰,原本就是一种境界。

我只专注那些书画,没有喧嚣,岂不甚好。

      登上三楼,才恍然明白,原来在外看,是三层楼的斗檐飞脊,而里面却藏着一层,这一层是一个回廊,中间和二楼想通,向下望去,能看到那个默默无语的小姑娘。回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当代画家的名作,以大写意小写意的水墨画居多。由于此楼是内回廊结构,没有窗子,光线较暗,全凭灯光照明,所以用手机拍照,效果很差,遗憾没有留下满意的照片。

      在三楼的楼梯处,我看到有一标志牌,醒目地写道:登上四楼,可以远眺庐山。看来,九江的名气,还是仗着庐山呢。

      古人有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顶楼,果然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了。四楼和三楼设计的正好相反,四楼把回廊设计在了外面,回廊四周是红漆雕栏,环绕了顶楼的东西南北四面,可以凭栏远望四面八方。而我,能在这里看到宽阔的长江,很是兴奋。虽然六年前我也曾跨过长江,但来去都在深夜,无缘一睹长江的雄浑壮美,而此时,我可以尽情饱览长江,体会古人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叹,也算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次经历吧。

      檐下还断续地滴着雨,北望长江,远方有云,有雾,有雨。云雾如烟,烟雨茫茫,更让人觉得长江没有尽头了。江面上没有来往的船只,靠南岸,只有散落的一些游船,也都静静地停泊着,今日小雨,无风。江面波纹舒缓有致,像极了雍容华贵的少妇,平和中却能感受着内在的一种冲动。我也隐约看到了长江的流速,平缓,只不过相对而言吧!

      看着不是水流湍急的长江,心想:当年渡江战役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渡江,大概就因了这里的江水相对平缓吧!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主观认为。

      向下望去,在浔阳楼下的不远处,有几个闲钓的人,在细雨中拿着鱼竿,披着雨具,神情颇为懒散,但看得出很是惬意。

      我在此处停留的最久,直到小雨渐停。此时,西边的天空。云朵之间有了缝隙,太阳光从云朵的缝隙中溜出那么一点点,形成了若隐若现的霞色,远处的长江水也泛起了片片波光。往西望去,此时心中竟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幻想,同在这长江边的名楼,应该最出名的不在这,而在西面的武汉黄鹤楼和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于是翘首远望,但遮住视线的,仍是那片片的云烟。

      江水顺流向东,我也随着江水把目光移向东方。此时,我才发现东方的景致要比西面多一些。首先是九江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气势恢宏,全钢结构,让人感到坚固安稳。另外还有一处亭子,建在水中;大桥的东面,稍往北一点,有一高高的塔尖,透过云雾,看的真切。后来才知道那是烟雨亭和琵琶亭两处景点。临近傍晚了,那里肯定去不成了。

      看来,真的是和浔阳楼有缘了。只是出租车大姐的一句话,让我相识了浔阳楼。

身倚栏杆,站立了许久,看着满江烟雨,感受着水墨一般的景色,很是贪恋。终归要离去的,便一个劲的拍照,且把这烟雨江南留在相册里吧。

      四楼上面也是一个茶室的布置,四张八仙桌,桌上是黝黑的黑陶茶具。只是只有茶具,没有茶客。北门旁边,有个一摄影师傅,茶室西面是一个卖工艺品的,在扇面上写着题诗。我让摄影师傅处理相片,他问我,相片上是否打印上宋江的题浔阳楼诗,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是文人失意的宣泄。其实何必呢?宋江,还是太看重功名了,所以结局那么悲惨。追逐功名,还不如置身这烟雨浩渺中,享人生不羁之快哉!

      在等摄像师傅处理相片的时候,我们聊起九江,听他一番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长江流经此处,名字就叫浔阳江了。过去,我一直以为浔阳江是一条比长江小很多的江,而且隐藏在芦苇中,这是我当年背诵《琵琶行》时的主观臆断,如今亲临此地,才知当年是多大的谬误了。看来,望文生义去读书,误人不浅。

      天色渐晚,江面上的烟色四下散开,眼看就要弥漫整个浔阳江。走出浔阳楼时,飞檐上落下一个雨滴,正中我的额头。没想到,浔阳楼是与这样的方式和我告别呢。

      在楼前的大街上,我隐约看到了东面的塔尖,那里真的是白乐天听琵琶的地方吗?夜色将晚,看来与那里终是无缘了。下来日程安排的紧凑,会后就上庐山了,回程的车票已买好,再来九江,不知何日!

      回望浔阳楼,心中暗自庆幸,虽说是偶然登楼,却也像一桩夙愿,在不觉中就了了。人生,有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的时候获得的。比如,我与浔阳楼。

标签:烟雨     阅读次数(262) | 回复数(2)
上一篇:浔阳楼上远眺长江
下一篇:给农博的朋友们拜年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