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王桂祥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0
  • Email:wuixi@nongmin.com.cn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1 篇
    回复总数:94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45098 人次
    总访问数:25350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wangguixiang发表的博文
“小沈阳”低俗吗?[2010/8/2 13:25:00|by:wangguixiang]
                                  “小沈阳”低俗吗?

                                                                                                                          文/归乡


     据悉美国7月23日的《新闻周刊》刊登一篇文章叫《“小沈阳”是中国最低俗的人》,原文我没看,不管这篇文章出自何人之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这篇文章里没有意气的部分。也可以说明作者,对中国文化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雅”大多脱胎于“俗”。甚至可以说是极具低俗。就拿号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第一大雅《诗经》来说吧,很多篇章里都有描写男欢女爱的场面,有得甚至于现代人都不能说出的“粗口”。其后果,完全可以被现代人列为扫除的“黄色诗”之类。


    据考证《诗经》最初形成于东西周时期流行在民间的底层民众自娱自乐的俗句,和上层祭祀用的礼歌、军乐等聚集编制而成的诗集。从中国的“诗”文化的角度,就可以管窥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套从选料加工,再到成熟发展的全过程的。


    “四言”兴盛于东西周,衰落于东汉末期。东汉末虽有曹操等人的死水一击,但也只能算是“四言”最后的“回光返照”。接下来的东西晋基本结束了“四言”诗的格式,代之而起的是“五言”格式。隋唐的大一统的和平时期,又附加给中国古代“诗”文化于儒释道思想的博大宏伟极富抒情浪漫色彩。容度更大的“七言”骤然崛起。崛起后的“七言”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顶峰,并在后唐迅速衰落。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诗”文化又在已有的唐诗基层上发展了音律要求更加严格的“词曲”,这种“词曲”又在明清时代迅速衰落。民国后的“新文化运动”把“诗”发展成“白话诗”,借以白话从而通俗化,即使这样也没有让“诗”文化再次繁荣起来。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来推敲中国高雅文化主要来源与低庸俗文化的土壤。没有低庸俗文化的土壤就不会长成高雅文化的参天大树。低庸俗文化经过一代代文人不懈的留精去粗妙手再造后,逐渐形成高雅的“阳春白雪”。


    “二人转”文化就是《诗经》的另一翻版。我们不能不说“二人转”里存在着很大的“俗”。我从东北待了六年,多少也对这种文化形式有所了解。它本身出自民间,跟民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民间喜欢的就是那种只逗人一乐的“俗”和那种掩口一笑的“荤口”。你还别不信!拿出所谓高雅的东西他们还不买你的账,你不服也不行!能在一年一度的“春晚”顶起旗幡的,非赵本山的“二人转”小品不可。


    我总认为“小沈阳现象”是“二人转”转变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大众文化即通俗文化,跟民间的低庸俗文化有了些进步,这种进步基本是成功的。“小沈阳”也在很大的争议中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二人转”也从白山黑水中逐渐走向了全国这个大舞台上,这都是值得庆幸的。但我们不能不说,一种不被人知的文化形式的崛起,肯定会遇到不同寻常的阻力,这种阻力也有来自旧有的,也有来自正在萌生的文化形式。一种文化形式的崛起,除它本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以外,还要有时代的需要和观众的认可。后一点尤为重要。


    东北走出来一个“二人转”,“二人转”里冒出个“小沈阳”。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压力,但别忘了,观众才是最有资格的评判者!

阅读次数(351) | 回复数(3)
上一篇:别拿错了“炒锅”
下一篇:别把自己当成猪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