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庄稼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123@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98 篇
    回复总数:38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132608 人次
    总访问数:39114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uangjia发表的博文
高考拔头筹 30年不知分数[2007/5/8 22:10:00|by:zhuangjia]


  “到1977年的时候,我开始感到苦闷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儿。”

  ■名片

  




刘学红  1957年出生于山东,1975年毕业于和平街二中,1976年到密云县高岭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其高考作文被当年的《人民日报》全文登录。



  刘学红1977年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

  ■相关链接

  不知高考考了多少分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在这次考试里,北京市首个文科状元由刘学红女士摘得,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她说,当时曾经一字一字地抄过“文革”前的考试卷,白天劳动,晚上复习,终于考取了北京市文科第一名。那一年的录取比例为29∶1.刘学红毕业后在报社工作,后来成为中青在线总经理。

  她谦虚地道出“状元只是一种符号”。她介绍,自己参加1977年高考时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被《人民日报》选作范文刊登,当时全国各地仅选了三篇。

  “其实我当年高考考了多少分,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刘学红笑着说。

  1977年的苦闷

  1976年3月,我插队到了密云。到这个地方来的原因是受到了宣传教育的影响。每到高中生毕业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听知青先进代表作大型报告,同时组织我们去参观。我去过平谷一个山村,知识青年为山里的村民修水库、修路。我挺受感动,觉得自己应该像他们那样,所以我们有11个人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学校就帮我们联系,把我们分到了密云水库北边的高岭乡。

  到1977年的时候,我开始感到苦闷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儿。更多时候,你的价值体现在力气上。

  你力气大,挖坑比别人多,工分就比别人挣得多。要是论力气,女的永远比不过男的,这是我不甘心的。另外,你学的知识、文化无用武之地。就是弄一个会演(搞文艺演出),建广播站什么的,大队找你去了,但这是不计工分的。为此,我还写了四句诗,表达自己的苦闷。当时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有一个知青主动提出扎根。我就问她:“你还真想在这儿扎根干一辈子?”她说如果自己不留下,弟弟就不能留城,也要下乡。另一方面,如果不表态扎根,就评不了先进;评不了先进,就入不了党;入不了党,推荐上大学就可能没你的份儿。

  但是,我从没有提出扎根。

  另外一件对我刺激比较大的事是,生产队会计的女儿,年龄跟我差不多大,平常在一块儿玩得挺好。1977年年初的时候,她被推荐到北京大学低温物理系上大学去了。当时,我们就知道大队下来一个名额,她连考试都没有参加就直接去北大了。因为平时大家都在一起玩儿,对各自的智力和文化水平都是了解的。我就想,凭什么你能上北大我就不能上?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7年10月,我们从广播里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大家特别高兴,人人跃跃欲试。

  原来休息的时候,大家一般在朝阳的山坡上铺块布一躺。现在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边开始看书复习。为此,生产队的队长还很不满意。不久,11个知青全都花五毛钱报了名,只有一个女孩考试的时候没去。

  离高考只有半个月的时候,我们向生产队请了假,回到了家,集中复习。

  在考试前两三天,我回到了知青点。12月10日,我走进了考场。刚开始去的时候,我有点紧张。拿到试卷以后我发现,题目比自己想像的简单多了。

  当年的语文高考题只有30%的基础知识,70%是作文。1977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我从1976年3月到高岭插队,到参加高考,正好是一年多时间,对植物来说,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在考语文的前一天,我躺在床上,看着屋顶的大梁,跟放电影似的,在大脑里把我这两年的生活过了一遍。我想,不管作文是什么题目,你肯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东西。而这两年的生活,对我来说感受最为深刻。因此,在写《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篇高考作文的时候,我只是设计了一个新的主题,然后按照这个主题把那些熟悉的事件放进去一捋,写的时候就一气呵成了。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卷子正好是我高中老师所在的那个组判的,他告诉我,我的作文得了99分(然后按照70%折)。他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作文卷面非常干净,连修改的字都特别少。他也不知道这是我的卷子,还特意把这篇作文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作文上了《人民日报》

  春节期间,我在家等通知。2月19日下午,我在街上碰到表示要扎根的那个同学,她说,刘学红,你的作文见报了。

  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今天的“报纸和新闻摘要”广播了,她弟弟听到的。我问她是哪个报纸,她说是《人民日报》。我就和她一起到附近的同学家看报纸,但报纸没来。待了一会儿,我就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我从窗户看到,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的爸爸回来了。我一到家,他就从身后拿出报纸放到我桌子上说,看看是不是你写的。我这才想起来这件事。我一看标题和第一句话,说是我写的。这件事在我爸爸的单位很快传开了,大家都认为我上大学肯定没问题了。我说“不可能吧,作文上了报纸,不见得就能发录取通知书”,别人说没那事,作文都上报纸了,哪里还有上不了大学的?虽然口里不肯承认,但我心里头还是认为,进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我原以为录取通知书能发到生产队,到那里一问,他们告诉我都在公社。那一年,在这里扎根的知青就我和那个表示要扎根儿的那个女孩考上了。

  办完手续,等我3月4号到北大报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一个星期。巧合的是,我1976年3月4号到密云插队,到1978年3月4号进北大,正好是两年时间。因为当时不公布分数,进北大以后,我还特意去系里查,老师说,你都考到北大了,还查什么呀!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第二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他们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背熟了。


  口述:刘学红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弘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标签:高考     阅读次数(542) | 回复数(0)
上一篇:怎样选购音响
下一篇:别让“作秀”式宣传伤害好人好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