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庄稼
  • 性别:女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123@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98 篇
    回复总数:38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132915 人次
    总访问数:39160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huangjia发表的博文
如何鉴别假记者 [2007/11/14 17:56:00|by:zhuangjia]

在中国,新闻工作是党的神圣事业,记者曾是受到社会尊重的群体。但是,假记者的出现和泛滥,极大地 损害了新闻记者的声誉。假记者到底有多少,恐怕难以说清,但假记者的活动范围很广,假记者在全国很多地 方都或明或暗地存在。

开着挂有“新闻采访”牌子的汽车,拿着价格不菲的照相机,以新闻采访为名,行敲诈钱财之实,这就 是假记者。假记者并非一眼就能认出。一名货车司机生意赔本后改行当“记者”在山西行骗,索要钱财不成还 怒斥企业“人家姑娘回娘家还给个包袱呢”。有的假记者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新闻专业培训,敲诈的手段更加高 明和隐蔽。

那么,假记者是如何通过新闻采访获取钱财的呢?

——冒充“中央新闻媒体”记者骗钱坑人。与地方媒体相比,中央新闻单位影响大、权威性高,一些假记者 自称是中央新闻单位记者,以曝光相要挟榨取钱财。他们诈骗的手段有,为群众“伸张正义”,为企业“取得领 导批示解决问题”,曝光企业、官员的“丑行”等。

——以境外杂志名义骗取钱财。一些杂志在香港、澳门等地注册,在内地活动,以逃避有关部门监管。这些 杂志仅仅有“国际标准刊号”,但往往会特别注明“送中央领导,送全国人大、国务院、公安部”等字样,在 读者中提高权威性。

——与某些政府部门个别人勾结敲诈钱财。在某省,个别县委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明知对方是假记者,在煤 矿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前来。矿主希望灭稿时,宣传部工作人员特别提醒,“我听说过这位记者,他 很厉害”。与假记者见面时佯装初次相见,握手时用食指在假记者的手心上轻轻划两下,意思是“钱已经到手 了”,然后再和假记者分钱。

如何识别假记者?一句话,凡是以新闻采访为名要钱要物的,都可以称为假记者,当事人都可以而且应 该向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举报。

典型案例:

对于怎么挣煤老板的钱?还在上世纪末,山西就产生过一群以煤炭寄生虫自居的新闻 工作者,他们像包打听一样寻找线索,然后,很努力地去挖掘线索背后的东西(当然主要是见不得光的东西), 然后利用自己生花妙笔进行大势渲染。当一篇所谓的批评报道出炉后,被批评的煤老板的电话总会及时响起。 剩下的事儿好象已经心知肚明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整出个皆大欢喜。这还算是相对老实的,或者说涉世 未深的。遇到真正厉害的主儿,根本就懒得动笔,直接搞出一个提纲卖钱。一些出道早的记者靠着这样的方式 娶了媳妇买了房子开起了车子。

这在许多产煤大省好象已经不是啥秘密,甚至已有人开始推而广之将此法运用到了其 他行业。人常说久走夜路要撞鬼嘛,在某个行业做久了,难免就能找到政策和法律的软肋,更何况还有那些明 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儿呢,于是就有了怕记者的人。在山西的某些安全问题严重的地方,提防记者成了从 上到下的共识,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为企业的口号。怕记者的人是很容易找到的,可记者怕谁呢?众所周知,作 为和平年代的风险行业,记者是应该具有无畏精神的,这里说的当然是那些为民请命为民疾呼的记者。但那些 一生没有一篇文字发表却中饱了私囊的新闻工作者们是有怕的,他们怕什么?怕车祸怕意外怕遇到软硬不吃的 对手更怕事先说好出了事儿与单位无关的单位,也怕好容易搞回来的钱还要被生生扯走几大张。

一直以来,都不缺少拿灰色钱的记者,一直以后仍然会有这样的记者。我知道一件事 ,一个煤老板知道记者是来索取钞票的,于是事先安排人偷拍了拿钱及谈话过程,等记者的钱还没装进腰包, 这位老板就拿出了拍摄的东西。最终记者不仅退还了钱,还不得不按照他的吩咐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报道,据 我所知,这位准备挣钱买车的记者从此再没有胆子干这样的事儿了。现在明白了吧?记者就怕这路爷。

典型观点:

官员跟媒体的关系到底如何?是喜爱呢还是憎恨?表面上看,那些欢迎媒体监督的官 员自己也受到民众的欢迎,而那些对媒体心怀愤恨的官员自己也遭到民众的愤恨。事实上,在一个现代社会中 ,官员不喜欢媒体可能更是好事。

官员公开指责媒体,正好证明了当地媒体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在继续监督 的过程之中,没有被这位官员所控制。如果新闻媒体具有独立立场和自由报道的权利,它必然紧紧盯住当权者 ,对权力的使用挑三拣四,再三质疑和追问。无论这位当权者是清廉还是腐化,恐怕都很难不对媒体感到恼火 的。更何况,李普曼曾经论证过,当那些领导者常常猛一回头,发现真正的领导者原来不是自己,而是媒体。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曾经忌恨媒体。

。尤其是布什政府,干过一些非常丢脸的勾当,比如在记者中派驻卧底,在白宫的新 闻发布会上提一些不让布什难堪的问题;重金收买电视名嘴和专栏作家,为布什的教育新政策鼓与呼。因为布 什政府遭到媒体大量的批评与质问,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几乎天天在报纸上挨骂。布什曾经轻蔑地说,他 从来不看报纸,以此来表达对报纸的怨恨。

关键在于,政府与媒体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互相独立、平行的两条线。政府常 常搞点小动作,但是这些小动作也在媒体的监督之下,就像上面说的两桩,被揭发出来就成了丑闻。如果发生 矛盾,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去告媒体,但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去管制媒体,去规定舆论监督可不可,去给媒体 发一个奖状。

就分工而言,媒体的职能是监督,而政府的职能是为公众服务并接受监督,所以媒体 可以随便批评政府,政府官员也可以就媒体批评的准确性进行辩解,却不能公开指责媒体不该报道某事,更不 用说怪罪媒体的报道使问题扩大化了。

典型分析:

在官场,有句名言: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是怎么回事?放火、防盗是安全问题,应该 说怎么也与防记者扯不上关系啊?可是,当人们打开网上,“苏丹红”、“红心鸭蛋”、冤案公之于众”、“ 假药”横行,很多对社会有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最后当被媒体曝光后,许多相关部 门迫于民众舆论的压力才行动起来。有的部门负责人也因此被查处、被免职、被追究刑事。所以,很多权利部 门就把记者当作防范的对象,腐败严重的地方,把防记者与防火、防盗列为头等大事。因为在权利腐化、个人 贪污成风的现实面前,党纪国法只不过是某些人的纸上谈兵,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才是真实的表面文章。许多 腐败分子可以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记者曝光。丑行一旦被公众知道,地位就会不保,甚至失去自由和生 命,所以,对记者是恨之入骨。

疑问:

驻地记者站的记者为何常被指控为假记者?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记者站除了完成报 社的硬性广告任务外,都是自收自支,报社对记者站办公、工资、差旅、福利等等是一概不问,提供的只是一 个记者站合法的登记证明,记者证或新闻工作证。只要你接受了这些条件你就可以成为该报社驻地记者站负责 人。

驻地记者站的负责人,可以根本就不会写文章,对他来说,中心工作是:借用了记者 的身份在外是瞒天过海,与政府上下层层拉关系,搞创收。自己的腰囊鼓了,报社因此也得到更多的经济上实 惠。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只要有记者前往市、县基层采访,所得到的回馈全是“记者都是要钱的人士 ”。受访单位即使有什么好的工作经验也不愿意提供,生怕该报刊登之后又被别的记者站的人员找他们索钱。 有些企业法人自曝家底:他们曾经将几万元钱汇入驻地记者站的账户,记者站负责人答应以报道的方式作回报 ,但至今是石沉大海--这就是利用记者身份诈骗。一个记者站,一个记者的声誉就此毁于一旦。

想必众多真正新闻人,都并非要个记者的衔头。只有那些想混入新闻队伍的门外汉, 才借用记者的头衔到处招摇撞骗,在一个新闻自由的时代,一个法治的时代,新闻人是不会损害自己的声誉的 。

一篇报道,通常的稿费收入不过数百元,不抵记者的差旅费用。所以,我们的报业体 制必须改革,必须让真记者有责任、有勇气、有能力去报道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铲除假记者的生存土壤 。看那些人,玩弄多么诡诈的伎俩啊,“凡没有新闻出版署公章的记者证,一律都是假记者。”看那些人,以 为有几个黑钱,就可以公然作恶,“有新闻出版署记者证,就是真记者,给他钱让他走;没有新闻出版署记者 证,就收拾他。”,因为“你们的眼睛瞎了。”这是多么恶毒的教唆啊。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持有新闻出版署记者证,这个证就是工资单,就是钞票,就是 特权,甚至可以免死。

什么假记者,什么敲诈勒索,什么没有采访权,什么从来没有在网上搜到他写的文章 ,真不知,这样的不幸要不幸到多久,才能结束?





《记者证》是衡量真假记者的标准吗?


2007年1月10日,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聘用记者兰成长,在大同市浑源县采访时被人打死。可是,就在在 警方侦查的节骨眼上,大同市新闻出版局表示,受害人兰成长没有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记者证》, 所以是假记者。浑源县委宣传部则表示,记者去煤矿采访如果“不通过我们,我们没法保障他们人身

标签:假记者     阅读次数(403) | 回复数(0)
上一篇:哀哉记者站——中国特有新闻体制下的“怪胎”
下一篇:别让“作秀”式宣传伤害好人好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