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孟燕君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78396900@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415 篇
    回复总数:6458 条
    留言总数:418 条
    日志阅读:902648 人次
    总访问数:376086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mengyanjun发表的博文
农民说话 说农民话[2015/5/6 20:36:05|by:mengyanjun]

  “农民说话,说农民话”,这是《小孟<说话>:来自草根的声音》第一部出版后,小孟在给朋友们赠书时写在扉页上的8个字。小孟是被报社聘请来的农民编辑和记者,因此,小孟既是农民又是编辑记者,既代表农民说话又在替农民说话。而参与小孟话题的人,也都是深扎在乡野村庄的农民草根,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头脑。农民自说自话,真实、朴实、真情实感,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呼声和愿望、意见和建议,这就是《说话》专版以及《小孟<说话>》这套系列书籍的最大特点。

  小孟为啥要创办《说话》?还是先从咱农民办事难说起吧。

  诸位,您是否注意到了,在某些地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成了领导干部的衙门,人民群众很难进去。

  2012330日凌晨1时许,唐山市丰润区丰韩公路东侧,原“丰润二化”对过的一家汽修厂,被十几名暴徒开着工程机械连砸带推变成废墟,小孟当天到出警的公安局刑警队了解情况,找主管局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办公室接待人员,门卫均称下乡了,连门也不让进。

  同年4月中旬,小孟采访平山县某大型企业强征耕地事件,到地方各级国土部门了解该企业有无合法的占地手续,均吃闭门羹。某国土局的门卫问:“局里面你认识人不?”小孟说不认识。门卫说:“你不认识人肯定不让你进去。你要是认识谁,打个电话,让他打个招呼就让你进去。”小孟出示了记者证说:“我是一个新闻记者,公事公办可以不?麻烦你和办公室联系一下,就说省农民报的记者来了解一个情况。”门卫连连摇头:“你没有关系,不沾。”这真是:衙门口,朝南开,没有关系别进来。一个持有“署证”的记者连门都进不去,何况咱老百姓呢!

  试问一下县委书记和县长、乡委书记和乡长,从上任到卸任,你进过多少户老乡的门?和多少老乡同吃过一锅饭?你心里经常装着的,是给你送礼买官的人和有钱的老板,还是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有些领导干部上班下班进出大门都坐在小轿车里,不晒太阳不经雨露,衣服笔挺一尘不染,出入的都是高级场所,为官几年当地的人民群众大都不认识他。

  还是这年,96日上午,小孟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暗访元氏县公办第一中学违规创办复读班(人称“高四”)的事情,当门卫得知有复读生要找负责人交费入学,积极帮忙联系,几次为小孟出入校门大开绿灯。下午,当门卫了解到小孟的记者身份后,竟然关闭电子大门,不允许出去。小孟准备拨打110报警时才放行。下午,小孟到元氏县教育局采访时正下雨,大门敞开着,并无人“把守”,便把车停到院里,然后上楼采访有关人员。等小孟出门时,却遭到保安人员不雅语言的警告:“××的,你们是怎么进去的?谁让你们××的……”记者请他说话不要带把儿,他反倒纳闷了:“我说话怎么了?”记者把他的话复述一遍,他愤怒了:“谁××说了?”瞧瞧,一个是教书育人的公立重点中学,一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窗口部门责任人如此素质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请问这些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你们的笑脸丢到哪里去了?你们的文明用语和热情接待的工作态度丢到哪里去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响反“四风”、打“虎”拍“蝇”的伟大战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拥护。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小孟发起的话题《说说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引起大家的共鸣,纷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身边的一个个事例,讲述“四风”对干群关系的危害。

  2012年,报社领导安排小孟搞了一年舆论监督,并在报纸上公开了热线电话。通过24小时全天候接听电话,再往下面一走,活生生的民生民情就装满了大脑。

  藁城市(现已改为石家庄市藁城区)某村的低保户田振林常年有病,爱人身患残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借住村民的两间布满裂缝、一下雨就漏的危房里。他把4000元土地使用费交给村支书,申请了一处宅基地,正当他们砌墙基时,一个村民不但推倒了墙基,还打了他们,称这是他家的承包地。而村支书收了钱什么都不管了。老田从乡里到市里跑了多少趟都没人替他做主,只好求助媒体。这就叫欺负老实人。

  肥乡县有一位年轻时从外省嫁过来的老太太,已经七八十岁了,她的儿子从部队复员后因车祸丧生,儿媳带着孙女改嫁,闺女也早就出嫁了。因为农村里不少人家的承包地是村东一小块儿、村南一长条儿,比较分散。她家的耕地分别被两户村民霸占耕种十几年,有一块地被高速公路占用后,补偿款她都得不到,她索要一次就挨一顿揍。老太太带着土地承包证书四处上访告状,问题好几年都解决不了。这是明着欺负老太太家里没有人啊!

  涞水县修高速公路,一个村支书家已经废弃的石灰窑根本不在拆迁范围,竟然申报了补偿款,采矿权已经过期的一处山坡被占,也要国家补偿,仅这两项村支书就牟利千万元。平山县一个村有铁矿,村支书和村主任涉贪金额上亿元,至今出逃已两年。这就叫小村官大腐败。

  流经邢台市宁晋县的洨河上游是石家庄市的赵县和栾城,受化工厂排污影响,宁晋有个村庄不但癌症患者连年增多,而且用河水浇灌的玉米大片绝收。而县内有印染厂、牛仔服生产基地,对地下水的污染也非常严重。这年69日,小孟就目睹了该县耿庄桥镇冯家台村,500亩小麦因为浇了被污染的河水致使小麦绝产的情况。“垃圾围村,被污染的家园如何变美?”就走进了小孟的话题。

  有一次到唐山某县参加报友组织的公益活动,当地派出所一位负责人无意中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因为好多青壮年男人外出务工和经商,村里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某村就出了一个“罪大恶极的败类”,一个被黄色书刊和网络上黄色内容教坏的青年,趁夜里强暴了多个老太太。虽说坏人已落入法网受到严惩,但是,那些已是满堂儿孙的老奶奶,以及他们的家人,该承受多大的精神折磨啊。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关注。

  那年秋天,河北农民报优秀通讯员、魏县铁杆报友朱永庆做手术住院,小孟和周边县市的一些报友前去看望。那次小孟才了解到,老朱本来生活就不富裕,因为治病欠了很多债务,儿媳妇上网聊天竟然跟网友跑了,让他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小孟通过调查发现,婚外情在村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临西县吕寨乡的农妇张书艳,遵纪守法经营农资二十多年,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打开了一片天地。然而,她推广种植山东某公司提供的未经审定的“某某试种一号”玉米种子摊上了大事。夏秋之交一场风雨过后,当地别人推广的很多玉米品种都没有倒伏,她推广的二百余亩玉米品种不光是大部分倒了,而且是从根部折断。还有一些没有倒的,竟然不长籽粒。企业派人实地查看后承认品种有问题,答应赔偿农民,还几次让张书艳统计面积,计算损失。然而,企业这个月说开会,下个月说领导出差,后来竟然不理会这桩事了。张书艳经济上受损,声誉更是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整天上门索赔的老乡,她精神都要崩溃了。

  在农村,很多不良农资商春天把种子、农药和肥料“忽悠”出去,赶紧闭门上锁,躲到一边。秋后要是没出什么问题,庄稼都收了,便重新开张,做下一年的生意。一旦出了大事,赔付不起,便人去屋空。假冒伪劣农资年年打,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也经常花样翻新、升级招术,因此每年都有老乡上当受骗。

  乡亲们在生产生活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喜怒哀乐,小孟感同身受,当2012年末报社研究改版《炕头阅读》专刊时,小孟就下定了创办《说话》的决心。

  2013年,河北农民报和农民互联网报网互动专题版块《说话》的开办,让最基层的草根农民有了说话的地方,有了掏心窝的地方,有了建言献策的地方。

  小孟采写的新闻稿件曾多次荣获全国农民报协会评选的好稿奖和河北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编辑的言论稿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须注重开启民智》获得编辑一等奖,创办并主持的《现实版拍案惊奇》获得河北报业协会评选的好专栏奖,《说话》专版创办一年就获得了河北农民报总编辑特别奖。2013年《说话》版言论合集《小孟<说话>:来自草根的声音》出版后,同样受到了广大农民网友和报纸读者的欢迎。隆尧县的张现辉外出打工时带着这本书,工友们劳动之余不再寂寞;景县的退休教师吴振菊带着这本书进京帮女儿看孩子,被女婿带到单位,同事们争相传阅,使吴老师在京城找到了知音;河北省农业厅农经处原处长李洪波获悉该书出版,特意委托河北农民报编辑李晓给他搞一本,他认为从事农业工作必须要了解农民;曲周县的刘树敏读过该书大发感慨:“假如有哪个两会的代表能够把这本书带到人民大会堂该有多好啊!”

  大家通过农民互联网不断表达着对《说话》专版和《小孟<说话>:来自草根的声音》这本书的喜爱,而且多是赞美和表扬,小孟认为还有很多不足,因为这毕竟只是农民说话,只有草根的声音。如果能邀请权威部门的专家点评,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三农”话题讨论,就可以避免以偏概全,甚至某些言论一边倒,参考价值也会更高。《农业局咋成了“卖炉子的”?》就因为没有报道正面的好典型,大家太过关注负面东西,小孟只是在农民互联网上做了电子杂志,没有上报纸。由于网友们从一个炉子的话题说开来,把近些年国家对于农业的各项补贴中的不正之风也说到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也收录进来。总之,《说话》有待提高。

  草根农民能大胆发声说真话,《说话》能够顺利走过两年多的路程,《小孟<说话>:来自草根的声音》能够再次结集出版,我们除了感谢报社的领导和参与话题的广大网友、读者,更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阅读次数(1443) | 回复数(17)
上一篇:我是农民 绝不忘本
下一篇:恩师的肯定,农民互联网拥民团队砥砺奋进的动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