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孟燕君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78396900@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415 篇
    回复总数:6458 条
    留言总数:418 条
    日志阅读:901848 人次
    总访问数:375976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mengyanjun发表的博文
《趟出高粱地》:师恩难忘[2007/5/13 18:32:00|by:mengyanjun]

到1989年,从我向报社投寄第一篇稿件算起,文学写作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我开始断断续续地发表文章,有小说、散文、通俗故事、杂谈、民间文学、童话,还写新闻报道、历史地名考释。虽然作品由县级、地级逐渐登上了省级和国家级报刊电台,但没有几篇力度深、影响大的。为了上个台阶,我报名参加了《人民文学》杂志社1989年度的创作培训班。杂志社规定,辅导教师只以代号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函授指导,不允许透露真实姓名。
我的老师代号89007。从一开始教学联系我就猜出,这是一位热情、细致的长者,他对我的作业批改得很细,除了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还鼓励我上进。他在1989年3月20日给我的回函中写道:


孟燕君同志:短篇五题收悉,其中《聋子》已选入第一期函授版《人民文学》。你的小短篇大都精巧多思,今后可多写些。小短篇的语言尽可能要精,情味要浓,选准角度。尽可能向深处开掘。结构新,语言精,情美意深,应为你小小说的特色。努力吧!


我和89007老师并没限制在六篇作业上,我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问题都向他请教,他总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在我个人创作比较杂,不知今后的文学道路怎样走的问题上,89007老师于1989年5月10日这样向我回复:


孟燕君同学:你好!来信悉。所询问题简复如下。由于每个人的精力及情况不同,在文学方面的主攻方向各异,或小说,或诗歌,有的是全面开花。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二作为主攻方向为宜。因为每种文学样式都有它的特点,不深入研究,似难有独到之见地或有新的创造。你是个“杂家”,你可从过去的写作中认真反思一下,哪种样式更适合于你去写作,那今后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好了。当然,不意味着其它样式就不去理睬。有时某个体裁适合反映某种题材,不妨临时改变一下。这些意见,请你参考。祝进步!


随着时间的延伸,我们由同志式的友谊发展为亲密的师生关系,这从他在信中对我的称谓里可以看出。89007老师使我选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即儿童文学,以小说和散文为主。这年,我在《人民文学》、《华夏少年》、《农民日报》、《金色少年》、《邢台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十几篇小说和散文,大都是经过了这位老师的指点才改定的。由于老师指导有效,加上我的勤奋,我被评为《人民文学》1989年度全国优秀学员。当时全国选出155名,我排列在河北省5名优秀学员之首。
学习结束后,我专门写信给89007老师,再三恳求他把他的大名告诉我,终于如愿,他叫毛宪文,在《人民文学》退休后被返聘工作,当时他把家庭住址也寄了来,希望我去京时到家作客。由于几次搬家,部分信件和资料丢失,那封记载着毛老师住址的信至今没有下落,所以,如今有了去京出差的机会,总想拜访可爱的老师,却难以实现。
1991年,我又参加了《人民文学》作家班的学习。我的91005号辅导老师对我很严格,甚至是严厉,当时,我对他的批评和建议极难接受。如1991年7月15日他给我的信写道:


孟燕君:你好!《桃林啊》你以前寄来过,我仿佛已对这种东西提过意见,就你的文字能力来看,是比较出色的,你对事物的观察也是敏锐的,你的立意也还可以,但总引不出什么读者的感情,似乎总有一种不入时的感觉,由这些引出的道理似乎太单太纯,而现在更需要的是一种复杂的对社会的透视。从《园中小记》能看出,你行文生动,有跳跃,对散文的写作已驾轻就熟,但你想告诉人们什么呢?阐明你对生活的热爱?现实中,你可以看看近年来的获奖作品,全是写新时期的各种矛盾冲突,从而表现出复杂的现状,单一歌唱的作品正在走下坡路。


由于我当时已开始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经他批改后退回的作业又在地方报刊发表,便对他的意见不以为然,说句实在话,对他不照顾发表我的作品有些耿耿于怀。然而,时隔几年之后,我竟改变了过去对91005老师的看法,我发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正是他曾经给我指出并提出改进方向的问题。直到现在,他的观点仍然在指导着我的文学创作。因为当时对91005老师没好感,所以,至今仍不知他的名字。但我感谢他、铭记他。
1991年,我同时参加了《飞天》文学杂志社的小说散文创作培训。辅导我学习的刘传坤老师,也是一位退休后被返聘的老编辑。编辑部规定,小说散文组学员每两月交小说或散文1篇,我几乎每月都寄去1至2篇习作,刘老师不但不拒绝,还赞赏我的勤奋,鼓励我多写,同时要求我写精品,要写就写成功,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当年10月的《飞天》杂志,我的散文终于发表在散文四题之首。1992年4月,我的散文《刺槐花开五月情》,在培训结束后,又被刘老师编发在《飞天》“散文十四家”中。临西县政府的同志们当时就议论,说孟燕君成散文家了,我告诉他们,我的作品够不上家,顶多是学生习作,是刘老师栽培我、鼓励我。
刘育贤,笔名山村人,这位海燕出版社副编审、《金色少年》杂志副主编,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给我写信最多的老师。从1990年5月的《金色少年》发表我的小说《改》起,我们之间就建立起固定的联系,这不仅是编者与作者的交流,而且还是师生之间的指导和学习。《金色少年》虽然成年人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的版面有限,他总是每年尽量编发我的几篇文章,其中小说《改》发表后又收进了《优秀儿童小说选》,散文《七月蝉趣》于1991年7月在《金色少年》发表后,又被《儿童文学选刊》、《散文选萃》及《初中生课外读物精选》等十余家报刊书籍转载,并获得邢台地区第三届文艺振兴奖,另有几篇作品被《一百粒谷子》、《命大的孩子》、《童话故事精品丛书》收入。
我和刘育贤老师从未谋面,却成为互相了解的至交。他的成就令我佩服,他的品德令我学有榜样。1974年,他从豫西山乡走进省城,20余年来,时刻深深地爱着乡下忍辱负重、多灾多磨的妻子。妻子养儿育女、种地持家,还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事迹和精神令每一位知情者感动落泪。刘老师曾在日记中写道:“妻子是太阳,妻子是月亮。没有太阳和月亮,我就无法生活和工作。”回想我的文学之路,莫不是与妻子宗婷的艰辛付出密切相关。我如今虽然成了省报的记者和编辑,出了书,成了省级作家,但仍然深深地爱着乡下的妻子,刘老师就是我的榜样。
1989年,我进入北京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于1991年7月15日取得了写作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
写到这里,孙芳田、左建协、毛宪文、91005、刘传坤、刘育贤……一长串人名又在我脑海中闪现。在过去10数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是他们给我点燃了信念的灯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们不但教会我做文,还教会我做人,他们的恩情,我将终生难忘。
由于受这些恩师的教育和熏陶,我在担任少儿文学函校辅导教师后,把老师们的爱心发扬光大,因此,被许多小读者称为——

标签:趟出高粱地     阅读次数(532) | 回复数(0)
上一篇:《趟出高粱地》:燕君阿姨
下一篇:恩师的肯定,农民互联网拥民团队砥砺奋进的动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