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laonong123@tom.com
  • 个人签名: 植根田间,相知冷暖!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63 篇
    回复总数:51 条
    留言总数:24 条
    日志阅读:107732 人次
    总访问数:42997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nongmin123发表的博文
给农村孩子单独设计一套教材吧[2010/8/11 16:08:00|by:nongmin123]

沧州市委党校 路清俊 胡庆文 李文东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2009年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目前我国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现行的农村教育制造了一个庞大的亚文化群体
  由于农村教育质量低,农民就业能力差,农民经济状况差,反过来又影响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投资,这样最终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亚文化群:一个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的群体。我国的8亿农民平均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毕业水平,尚有25%左右的文盲;农民工在市场经济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成为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低。
  农村教育应有别于城市教育
  农村教育功能应有两项:即基本功能——全民教育提高文化素质;特殊功能——技术教育。
  据统计,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17所农村初级学校辍学率最高的达到74.3%,平均辍学率约为43%。沧州市抽样调查显示,市区县城及近郊高中学业完成率22%,远郊和远离县城的乡村的高中学业完成率为10%。黄骅市某乡2008届高中毕业生为10人,初三时100人,初一时180人。初中辍学率为80%,高中辍学率为90%。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路上渐渐掉队的农村学生干什么去了?据统计,在家务农的不足5%,80%的打工,15%在家闲晃,5%的报名参加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由此,我们再来看农民工就业受阻的原因就很明显了。
  美国教育家郝沃德.加德纳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我们所犯的错误就是:把所有的孩子当作同样的个体来对待,以同样的方式教她们学习同样的课程,还以为这样做才公平合理。因此我们在设计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区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这两个重要因素。另外还要考虑到城乡学生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现实需要等方面的差别,减少“教育缺失”,增加教育功能,美国斯尔维亚和约翰收集分析了200份学生作业,评审了2500名教师,结果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适合他们”。我国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
  从农村小学开始增设技术课
  要研发一套农村小学直至高中的技术教育教材。内容设置上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外国基础教育先进经验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前瞻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与现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相接轨,使农村教育能更早适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职业技术学校数量,扩大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一项调查显示,对孩子辍学后的出路问题,家长赞成参加职业教育的占80%以上,另外的20%也不反对,但对当前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毕业后是否能就业心存疑虑。可见,我国的技术教育市场是很大的。如此庞大的待教群体,要满足这一项需求,国家和社会要用很大的力度和大量的投资做基础。
  要增加对初级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
  从政策上调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的投资比例。韩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含职业教育)、初等(九年义务教育或初中小学教育)教育三个阶段政府投入的比例是1:2:2.5,初等教育政府投入的比例最高。中国却是相反,这个比例是10:2:1,大部分公共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上。美国的这个比例是1.2:1.25:1,中等教育政府投入的比例最高。美国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现在美国大约有25%的学生专修职业课程。每年中学毕业生中90%以上至少接受一门职业课程的训练。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公办和社会力量办学两种形式。我国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初中毕业生的50%到70%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中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并存在着数量少、分布不均衡、规模小、设备落后、师资不足、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职业技术学校数量,扩大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阅读次数(313) | 回复数(0)
上一篇:永年庞先生寻求谷子地里驱鸟的方法
下一篇:供需两端发力解柑橘卖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