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15533180169@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671 篇
    回复总数:1062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145665 人次
    总访问数:24508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徐托柱发表的博文
“冒失鬼儿”的故事[2018/6/11 21:34:21|by:徐托柱]

"冒失鬼儿″的故事





王彦博  

      故园不大,故事不少。一位人称"冒失鬼儿″的村里"长者″,几十年间在村里传有谐趣,原因是他 姓"李″、名"云立″的真名不熟内外,但"冒失鬼儿″的"艺″称,却尽人皆知。每当有人问起本名叫不响,"外号儿″响当当的原因,"长者″总会淡淡一笑说 : " 那是我的戏演得太好了…… ″  。

    "冒失鬼儿″演戏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演的那出戏叫《白字先生》,是我家父执笔创作的一部多幕话剧。近日,笔者故园访贤,伴随着耄耋族人的激动讲传,我了解到了故事的起承转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社会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文化“扫盲”运动,“有文化为荣,无文化知羞”成为划时代新风。父亲是时担任村里干部,负责乡亲们的“普及识字班”,为使村里父老形象地了解到不识字或写错字、白字的害处,他老人家创作了多幕话剧《白字先生》,并多次组织多场演出,其况之盛至今为老辈人竖指,教育作用之大,令我今天读来亦泪滴湿襟。

     故事说的是李姓父子在城市经商,婆媳相扶在农村度日。临近年节,城里生意特火,金银日进,但碍于缺少人手打理,收入受到影响,便请人写信,要家乡来人帮助经营。

    写信人虽被称为“半仙”,但实则大腹便便,白字错字不离手。“收费”过后,口里诌念“柜上忙雇一人”。书写时,把“忙”字少写了竖“心”,雇人的“雇”写成了别字一一事故的“故”,六字错二,埋下了闹剧之“根”。

    信被剧中人毛世贵 (谐音“冒失鬼儿″,由笔者开篇称呼的那位村里"长者″扮演)策马送回父子家乡,村里一老秀才看后,脸色骤变,连呼“大事不好,柜上死人了!”  力劝节哀。在家的婆媳闻之如雷炸顶,忙问亡故何人?  老秀才告之信未明示……。婆媳二人都认为"故″的是自己的丈夫,双叹哭天怆地,乡亲们闻讯也都过来帮忙布“丧,一时间,李家门前挂纸线,悬哀联,绕白布,哭连天,张扬起大丧场面。

被请到别家、酒足饭饱的毛世贵看到“丧像”,未问子丑寅卯,连夜上马,回城禀告柜上。问之谁“故”,毛世贵言告未及细探,父子俩抱头痛哭,立即扔下黄金收益,星夜奔乡。

    待父子临门进院,婆媳俩吓了一跳,刹那间失气倒地,疑是“白天见鬼”。真相大白后,父、子、婆、媳四人仰天长叹,发出了“没文化真的不行″的心灵呼唤。

    令观众和乡亲们记忆深久的是,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精秒设计,与演员逼真、细腻、维妙维肖的表演,使"长者″扮演的"毛世贵″,被广大受众谐音、转音喊成了"冒失鬼儿",且一直叫到了现在。

     抚剧细思,"冒失鬼儿″的谐称与《白字先生》的创作,应该是家父以笔代言,告诉世人了一句常理  : "无论任何时代,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

时下,不少人似乎看破世事,推崇“读书无用”,农村里十三四岁孩童弃学抓钱的比比皆是,城市里扔“笔杆子”抓“钱袋子”的“少爷”亦呈增多之相。倘若这些民族的新生代渐向“文盲”发展,那我们这个社会将是怎样的一个悲剧?!思之,令人不寒而栗。有鉴于此,笔者吁请,全社会都要重视文化雨露的遍洒,各阶层都要“镖把”“扭抓”知识的普及。试想一个文明发展的社会,一定会是高素质要素的优化组合,而绝不会是“文盲”充斥的国度。

阅读次数(561) | 回复数(0)
上一篇:徐托柱春天的诗行絮语之六春花
下一篇:徐托柱诗歌生命的独白系列之三人生恰似火车运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