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2754574691@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16 篇
    回复总数:343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178806 人次
    总访问数:27681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ongguowen发表的博文
想念故乡[2018/7/24 8:11:41|by:songguowen]


          来到山外没几天,就没来由地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山,想念故乡的水,想念故乡的空气,想念故乡的鸟儿,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想念故乡的亲人朋友……                             丈夫的故乡自然也是我的故乡,这是镶嵌在巍巍太行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名叫西葛丹。在认识丈夫之前,听别人说,此地是个深山老沟。认识丈夫之后,亲眼见证了此地确实是个深山老沟。不过,我还给它起了个冠冕堂皇的称谓:世外桃源。

        大番村名都有各自的来历,我们村也不例外。它与世称“小仙翁”的葛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葛洪,字雅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医学家、炼丹家和道家传人。相传,他曾在座落于村子西北部的大台山(也叫大台垴)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因此,山脚下的村庄取名葛丹村。后来,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将其划分为两个村:东葛丹和西葛丹。西葛丹又分为三大片:南坡、北坡和仙洞。我家就在仙洞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借助了葛仙翁的名气,我的家乡,家乡的大台山,也名声在外。一年四季不断有游人登高游玩。

        赏景何须要远游,开门便是太行峰。山里人守着大台山,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无须驾车,无须组团,抬腿就走,那叫一个方便。

         我和丈夫相伴,不止一次地爬上了大台山。登临海拔1093.7米的峰顶,一览众山小,顿觉胸臆开阔,世间繁杂皆无。山上好几处天然形成的洞穴,有葛仙翁炼丹的仙人洞,栖身的楼眼洞,还有什么圈马洞,双眼洞等等,洞开绝壁,鬼斧神工,险象环生,洞内蜿蜒曲折,神秘莫测,很值得一游。

        数年前,初次到丈夫家,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丈夫骑一辆刚买不久的嘉陵带着我。一路上,眼不离山,山不离眼。远山,近山,高山,矮山,大山,小山,山连山,山环山,越往里,山越高,沟越窄,路上车辆行人极少,颇有“曲径通幽”的感觉。

         进入仙洞区,由于路况不好,车,骑不到家,寄放在路边的人家。我跟随丈夫踏着被时光打磨得光溜溜的青石街道,一溜迂回向上。但见:正沟两边的青石窑洞依山傍势而建,高低错落,疏密有秩;门前向阳的长条石上,翁妪聚集,含饴弄孙;房前屋后桃花正红,梨花正白,野蜂正忙;正沟的梯田里,男男女女,三三两两,左平右拢。见我们走近,其中一位女的,我现在的三嫂,故意放大了嗓门,拉着长调,问:“文儿,和你相跟的那是谁呀?”丈夫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其他的几位也跟着起哄:“文儿,那是谁呀?”丈夫憋了半晌,憋出两个字:“同学。”说罢,匆匆走过。“不对吧?是你媳妇吧!哈哈……”身后传来嬉笑声。

        拐过一道弯,又来一道弯,走过一道门,又现一道门。记不清拐了多少道弯,走过了多少道门,一直走到“无路可走”时,眼前豁然出现了“我”的家。正如杜牧在<<山行>>中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占据着村庄的制高点,眼界开阔。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青山逶迤,四面合围;山上松柏苍翠,杂木丛生;沟沟坎坎,梯田层层;羊肠山路,缠山绕梁……俨如走进了桃花源。

        有山自然就有景,居住在此,入眼皆风景。山里四季分明,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杂花生树,飞鸟穿林;夏日,山峦叠翠,树影婆娑;秋来,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冬至,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一年四季,我都喜欢,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偏爱夏。尤喜夏至以前的夏,清新亮丽。春花凋谢,经过几场好雨的滋润,夏便挟裹着绿来了。深绿、浅绿、不深不浅的绿,不几日的工夫,还没等你察觉,它们就堆满了山坡,铺平了梯田,盖严了村庄。人们好似掉进了绿色的染缸,隔沟拉话,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夏日的清晨,携丈夫信步于山间小路,我习惯称之为绿萝径,山风拂面,呼吸着山里特有的清新可人的空气,身心倍感舒爽。各种各样的山野小花,纷纷跃入眼帘。不管有无人看,它们都执著热烈地绽放。看,路墙根,地岸边,一丛丛,一簇簇的荆条开着一串串蓝中泛着白粉的小花,花小小的,有的竟然小到一个点,却也是一大四小,五个桃形花瓣组合而成,气味芳香浓郁。缠绕着野草荆棘爬上地岸的牵牛花,擎着一把把白的、白粉的、粉的、粉红的、紫的、淡紫的等等,各种颜色的小喇叭,好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幸运的话,在背阴坡,杂草丛中,还能看到山丹丹花,我们当地叫山桃花。“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抹鲜红,红得抢眼。我真想把它们连根挖起,移栽到家里。不过,这也只是因喜欢而一时冲动的一个闪念,我清楚自己是不会这么做的。每看到一种野花,我都会近前俯身细细端详,数数它们的花瓣,嗅嗅它们的芳香,跟它们轻言慢语一阵……起身还欲前行,蓦然一抬首,呀!对面叠翠的山头不知什么时候罩上了一层金色。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赶忙招呼丈夫观看,山头是金色的绿,其下是本真的绿,两绿拼接,绝美!我不禁感叹天地间的色彩是如此的丰富!

        要说夏景,雨后的景色更美。夜雨之后,翌晨,金蝉高歌,鸟儿啁啾。起床,开门,哇!恍若置身于仙境!连绵起伏的山峦清翠欲流。半山腰升起浓浓的白雾,轮廓清晰,像一块长长的洁白的绸缎,不知是被谁舞弄着,时而左飘,时而右移,时而掀起,时而下落。一会儿又变幻成巨大的白色帷幕,时而拉开,时而合拢,时而半开不开。一会儿又如天上的白云散落在山间,这儿一朵,那儿一团。一会儿又似白烟,时而四下散开,时而袅袅上升,聚拢到山尖,与蓝天相接,与白云握手……哦,姿态万千,变化莫测。与此同时,大山又是另一番景象。一会儿隐匿于雾中,一会儿突雾而出,一会儿若隐若现,好似在雾中游逸。观景忘我,如痴如醉,如梦似幻。

       山里的美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可惜了,我不会作画,要不然一定会作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示给世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却在前年,即2016年7月19日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致使村里停电停水,通讯中断。道路被冲毁,连路基也找不到了,变成了乱石河滩。梯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山似的乱石堆。蓄水池塌陷,自来水管道被冲毁。地岸坍塌,窑洞出水……满目疮痍。

        我曾一度担心这个小山村也许就此湮灭了。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错误的。山里人的骨头是硬的,山里人的脊梁是压不弯的。山里人不等不靠,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自救,联系外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好心人士的援助下,通讯恢复,电力畅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重新修好了通村公路。重建了蓄水池,重新架设了自来水管道。其他的损毁也在一点一点地修复。

        小山村又恢复了洪灾以前的美丽安宁祥和。留守在村的山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时,田间劳作,挥汗如雨;闲时,山间漫步,坐看云起。远离城市喧嚣,尽享山沟清雅。

        原本想着就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沟沟里悠哉悠哉地呆一辈子了。可随着时间地推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为了孩子着想,我们也不得不走出大山,离开故乡。啊!我可爱的故乡,我美丽的故乡,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标签:18348894993     阅读次数(494) | 回复数(3)
上一篇:难忘当年“买”媳妇
下一篇:三言两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