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保密
  • 性别:保密
  • 地区:保密
  • QQ号:保密
  • Email:保密
  • 个人签名: 保密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0 篇
    回复总数:389 条
    留言总数:6 条
    日志阅读:155142 人次
    总访问数:44858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向阳花发表的博文
昨日入城市[2015/11/18 9:38:22|by:向阳花]

     看着夫瘦弱的肩,独自挑起我们的小家的经济重担有些艰难。我一狠心把两个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看,悄悄地打点行装,毅然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加入打工一族,成为一名打工嫂。

     我是到一家超市打工的。真是羞答答的老板静悄悄地黑。宿舍离超市远。早晨五点多,我们就得起床,然后跑步去超市,因为晚一分钟要罚款二十元,并且要交现金。到晚上十点钟下班。说是十点钟下班,可是正点下班的时候很少,有时十点半,有时十一点。记得那一次因为下大雨不知哪儿出故障停了电,本以为这回好了,可以早下班了——至少可以正点下班了。谁知那可恨的维修工很快将故障排除了,结果害得我们不但没正点下班,还多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呢!那一天是十二点半下班。因为那天下大雨,店门前半米深的水,被阻滞的车排成长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来买东西的人很多,这天赐的商机,老板岂肯放过?我们没有午休,没有周末,管吃管住。吃的基本上全是“绿色食品”。什么菜便宜吃什么菜,春天吃菠菜,夏秋天吃便宜菜,冬天基本上“走不出白菜地”。早晨一律吃咸菜。至于肉,不用拿放大镜去找,菜里根本没有。

     其实超市活不太累,就是时间长点,加之老板管理不善,时不时就有不肯打站票的家伙不干了,于是超市门边墙上永远贴着“招工数名,工资面议”的海报。

      铁打的超市,流水的员工。应聘的来了一拨又一拨,走了一拨又一拨,这一年下来,招工人数达百人次,其实正常营业只需十几个人即可。来应聘的不少,有的干半天还没适应就走了;有的干几天就走了。有些老员工欺生。有时老板不在,她们就对新来的员工吆五喝六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地乱使唤,弄得她们无所适从。有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勤工俭学,跑超市来打工来了,没几天愣是让那几个老员工给气跑了。那些老员工之所以欺生是有其目的的。来一个给治跑一个,一旦超市人手不够,她们就乘机向老板提出辞工。没办法,为了超市能继续营业 ,老板只好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捎带涨工资的办法来留住那些老员工。

     超市只有前台的收银员,换的人数少一点。因为她们算作超市的“白领一族”,她们可以三班倒,而理货员不行;她们在超市客流量小,或者没人时可以聊聊天,而理货员不行,不但不行,还要无休止地摆货,擦货架,查货,补货,写缺货单。到后来收银员之间也闹起矛盾来。当客流高峰时,有的收银台前排着长队,有的收银台前没几个人。有的收银员态度不好,有的收银员竟耍奸。工资一样多,干的活却不一样多,那些干得多的开始发牢骚,怠工,甚至罢工。斗争的结果是实行了“绩效工资制”,收银员按收银多少计酬,于是,收银员的收银热情又高涨起来了 。

      我这个人干活到哪儿都这样,既不会跑在最前头,也绝不会落在最后头。别人怎么干,咱就怎么干呗。只是有时觉得日子过得有点乏味。我爱看书,因为时间限制,没时间买书,后来我发现公共厕所(超市没有厕所)附近有一个小书摊。于是,我常常借去厕所之机到那个书摊去转转,去看两眼杂志什么的,然后跑步回超市,功夫大了就会吃老板的“白眼”。我只是去看书,却很少买书。去的次数多了,光看不买,卖书的有一天就恼了:“别看了,你又不买!"所以偶尔也买一本。买了书我没时间看,早上上班早,晚上下班晚,下班后还要洗衣服什么的。那阵子可把我闷坏了。,幸亏买了个小收音机给我解闷,否则,我还真的“与世隔绝”了呢!没有书的日子真的是太难熬了!时间仿佛是踩着我的心尖走过去的。让时间这样白白溜走,太心疼了。后来,我到底想出了一个看书的办法来:我把书一页页拆开来看,每次悄悄赛兜里一页(工作服兜小,只好这样带), 趁顾客少,老板不在时,我就拿出那页书,偷偷地看。有时候一篇文章开头在这一页,结尾在另一页上。每每此时,我就郁闷得不得了。就是在那时,我体味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是怎样折磨人的了。有时候正看着,听到有声响我就赶紧把它藏起来,还真有点列宁吃墨水瓶的味道呢!

     我们的宿舍附近有一个健身广场,是我们宿舍到超市的必经之路。每天晚上,不管下班多晚,我都要到那摇椅上去坐一坐,摇一摇。时间从没超过十分钟,有个三五分钟我就很知足了。我坐在摇椅上摇一摇满身的疲惫,摇一摇自己的梦想。半躺在摇椅上,仰望长空,那一刻却觉得在这楼群林立的城市里,自己的心舒展的特别大,就好像小时候依偎在娘的怀里,在自家院子里看星空一样。那一刻的感觉,是最幸福的,虽然有一些苦味的思念夹在里面。

     后来每次回家,看到的是孩子们每况愈下的成绩以及他们熟悉,亲切的脸上那陌生而又淡漠的神情,我感到心痛了,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身边消失了。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多少人正处在矛盾之中:留在家种地吧,能照看孩子,可土地已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出去打工吧,把孩子留在家里怪可怜的,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一个留在家里,一个出去打工。好像这个办法也不行,孩子倒不是留守儿童了,又出了什么留守妇女,留守丈夫什么的。一家人都出去吧,就又有了空巢老人。

     为了孩子,我决定辞工回家。在家种种地,打打零工,虽然收入少了些,可我可以在家多陪陪孩子。现在孩子们已渐渐长大,陆续的在学校寄宿。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我觉得,城市虽然节奏快了些,规矩多了些,但城市有城市的魅力。我对孩子们说“宝贝们,过两年你们都考出去了,我还要进城”。可孩子们说,算了吧。妈,你现在在家种着地不是挺好吗?现在都搞什么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什么的,咱那地里也该换点新鲜玩意儿了。再说,现在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咱村不正在建休闲广场吗?你何必老惦记着那城市里的摇椅呢?

      我一想,孩子们说的也是。那就接着种地吧。

阅读次数(727) | 回复数(4)
上一篇:
下一篇:在乡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