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辛向党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xd.1950@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4 篇
    回复总数:251 条
    留言总数:3 条
    日志阅读:126680 人次
    总访问数:38591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文字虫发表的博文
我的文章获“二等奖”[2015/9/18 5:00:37|by:文字虫]

我的文章获“二等奖”





      今年是衡水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二十周年。为记录衡水“三下乡”工作历程,总结“三下乡”工作经验,不断深化和推进“三下乡”工作取得新成效,衡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衡水日报社联合在全市举办了“下乡情.扎根路”征文活动。征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在这次活动中,我写的文章《我靠“四心”给农民送技术》,获得“二等奖”。下面该文章。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下乡情.扎根路】征文

我靠“四心”给农民送技术



      今年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20周年。在纪念这一活动中,自然想起个人给农民送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况。

      1994年至2004年期间,我在河北省冀州市委农业服务协调中心(简称“农协中心”)担任主任。市委组建这个组织,目的是推进全市的农业服务工作。

      1999年至2003年期间,我组织涉及4个乡镇6个村庄的300多户农民,种植中药材2000多亩次。这5个村庄是,官道李镇南土路口村、西王庄镇桥北店村、巨先庄村、南枣元村、冀州镇河夹庄村和小寨乡扶柳城村。种植的品种有板蓝根、荆芥、黄芪等。

中药材大面积种植,是冀州历史上的首创。所以,提供种植的科学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给农民送技术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把握哪些原则,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靠精心,不“跟风盲从”。俗话说:“好不如好(去声)。”给农民送技术,必须首先精心调查研究农民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就送什么,才能得到农民满意、欢迎,才能收到可喜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不能“跟风盲从”,别人搞什么,我也搞什么。

      我们于1998年冬天,曾经开展全市千户“农民需要哪些技术”的调查,80%以上的户反馈,是“新技术”。为此,我们与农业科技人员一起研究确定了给农民送10项新技术。由我负责给农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我们找到部分村干部,一说要给农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南土路口等村干部群众很高兴。

       ---靠耐心,不“浅尝辄止”。给农民送技术,应当有耐心,不但口讲,还要动手示范,要手把手地教,多次反复工作,直到农民真正掌握。有耐心,才能使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才能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只是发些明白纸、讲次课、在喇叭里说说、到田间地头走走就算了。

      我们在给农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时,除去讲课、发资料外,主要是作示范指导。我们聘请了全国中药材基地安国市的科技人员,全程负责中药材从种植、管理到收获、产品处理等的技术指导,不厌其烦地给农民传授技术。如种植中药材板蓝根时,南土路口村有的农户初次播种后苗出得不好,我们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动手,边说边干,使人们掌握了播种的深浅、用种量的多少、墒情要求等技术。该村100多个种植户,在以后的几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此种问题。

      ---靠诚心,不“私利至上”。给农民送技术,应当诚心诚意,以“通过传授、推广,让技术在农民中扎根”为己任。只有这样,农民才欢迎。不能私利至上,老是盯着“服务费”,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和回报,。

      我们在给农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时,来往乘车需要费用、聘请他人需要费用、印发资料需要费用,等等。但是,我们都是免费的,没有向农民收取任何服务费。我们认为,农民通过我们送技术而增加了收入,就是对于我们的最好回报。

      当时,种植中药材,一年生的,亩收入1000元以上,不但比种棉花收入高,而且,比种棉花投入低、用工少。农民都很感激我们,说我们是他们的“致富领路人”。

      ---靠热心,不“守常不变”。给农民送技术,还应当有热心,除去技术之外的事情,一些所谓“闲事”,能管的也热心管。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才能利于技术的传授、推广。不能守常不变,只管技术,不问其他。

      我们在给农民送中药材种植技术时,针对农民刚刚种植中药材,各个环节均不了解的实际情况,除去送技术外,还搞了代购籽种和上门收购产品的服务。所以,全市的中药材种植发展比较快:第一年20亩,第二年200多亩,第三年后达到600多亩。直到现在,人们仍在自发种植。

阅读次数(293) | 回复数(9)
上一篇:冀州抗战时的好母女
下一篇:徒步去开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