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sunzhuangliu@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7 篇
    回复总数:27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12601 人次
    总访问数:1994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unzhuangliu景文发表的博文
唐代两诗人 品格两重天[2014/8/28 21:05:04|by:sunzhuangliu景文]

唐代两诗人 品格两重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诗句,音韵优美,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意境深邃,哲理深刻,成为千古名句,因这一诗句却发生了一场血案:

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

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诗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据《唐才子传》记载:“舅宋之问苦爱一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知其未传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刘希夷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却会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诗句被自己的亲舅舅所害,时年不到30岁。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宋之问《有所思》,除“洛阳女儿” “幽闺女儿”两字不同外,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在今天看来,也就是著作权的问题。宋之问之所以如此卑鄙的窃取别人的成果,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追名逐利,作为文人可能为名的成分更多些,追名也好逐利也罢,红尘滚滚,物欲横流,无可厚非。就是君子也爱财,可取之有道。为了名利,丧心天良,不择手段,残忍至极。不仅是道德问题,实属情节恶劣,罪大恶极,十恶不赦。谋财害命者常见,谋诗害命者少有。宋之问的行为在文学史上给自己留下了无耻的一笔。另外宋之问“诌事张易之”、“复媚太平公主”的附炎趋势和“匿张仲之家。闻仲之谋杀武三思,乃告变”的卖友求荣劣迹,为时人所不齿,成为诗人中为数很少的品格低劣的人,最后落得个被唐玄宗赐死的下场。

再看看杜甫,他的《又呈吴郎》一诗,体现了对邻里的关爱,体现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公元767年,当时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杜甫写诗劝告吴郎继续让寡妇打枣。

堂前扑枣任西邻”, 一个“任”字,表现出作者对西邻的打枣的态度,什么时间来打,打多少都由着她,因为西邻是“无食无儿一妇人”。一二句表明作者对这位邻居命运的深切同情。三四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怎么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她打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这种恐惧是因为她其实并不是想占别人便宜的人,生计所迫可又没有办法,打枣时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受到呵斥。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表情还要和气亲善。说明了杜甫对西邻寡妇的理解与体谅。五六两句针对吴郎而言,“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措词委婉含蓄,其实是在埋怨吴郎:这不能怪西邻她多心,倒是你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打枣时就提心吊胆的,吴郎你不表示和善也就罢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让她以为你是在禁止她打枣呢!……

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这位诗人的高尚情操,他对邻居的同情与关爱,对邻居的体谅与宽容,从邻居的角度考虑,于细微处为邻居着想,即使搬走了,还惦记着邻居的冷暖,杜甫真是难得的好邻居。另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表现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人生观不同,生活的态度就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品质就不同。作为文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备应有的个人品质与社会良知。做好人,做好文章。

标签:唐代,诗人,品格,两重     阅读次数(1679) | 回复数(6)
上一篇:青藏铁路的守护神
下一篇:为董青军老师图配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