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治安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w8009@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0 篇
    回复总数:198 条
    留言总数:4 条
    日志阅读:139407 人次
    总访问数:31100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w8009发表的博文
我的两个人生40年[2019/5/7 8:35:38|by:w8009]





我今年80多岁,我的人生,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40年。前40年又分两个20年,前者是闺秀期,在父母的怀里,是无忧无虑的20年;后者是为人妻,为人母,艰难奔波的20年。

我1960年出嫁,婚后3,婆婆病故、滹沱河洪水泛滥成灾。我们的日子还在“泥洼”里挣揣,丈夫又因为“家庭问题”而失去了工作。穷困加失业,我一时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丈夫经过甄别之后,村里安排他当了民办老师,我的心里好像有了点“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但婆母去世后我们有了两个孩子,又面临住房的困难。1968年我们白手起家,盖起了3间简陋的住房,为此留下了沉重的债务。我“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除长年出工操持家务,撑起丈夫的事业之外,还起早贪黑砍草、积肥、喂猪、放羊,经营点自留地,一心扑在了攒钱还债上。

文革中,丈夫又因为“家庭问题”工作受到种种非难,我也被牵连而受尽屈辱、鄙夷。生产、生活极端困难。这是我人生最灰暗的20年。

1979年,是我后40年的人生开始。党在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农民分田到户,我们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扬起了风帆,打起了精神,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最相信的致富途径是,勤劳加科学。丈夫订阅了几份科技报和信息报,先后引进了“徐州684”、“徐薯18”、“冀棉8号”和“衡单8号”等花生、红薯、棉花和玉米优种,还有多项先进种植技术。几年里,我们不仅获得了我村空前未有的丰产、丰收,提高了劳动效益,我家一跃摆脱了贫困,而且还带动、帮助了不少亲友、乡邻脱贫致富。

我们引进的农作物优种,引起了乡亲们的刮目相看。那“徐州684”花生优种单产达到了700多斤,“徐薯18 ”红薯单产达到了近万斤,两种作物比我们的传统品种不仅质量好,产量也高出几倍。1983年我从衡水农科所求购了2斤玉米良种。这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过后,我村上千亩玉米方田的玉米一抹平川,唯独我家的玉米傲然挺立。秋收时,灾后产量也在800多斤。还有正定县的“冀棉8”,更是受到乡亲和收购站的青睐和赏识。

如前所说,因受丈夫家庭的影响,我也受到很多鄙夷。大家看到我经营的责任田之后,都羡而生妒。我把自己种植剩余的全部籽种交换给了乡亲和友人,使几十家亲友的花生和红薯都获得了高产,我的“人缘”再不想前些年那样寒微了。当然不止于此,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福气。

1980年丈夫在公社教书,工作很出色,很快转了正,入了党,成了工薪族。

1984年他大学进修毕业,翌年调城里工作。接着按知识分子待遇,我和孩子“转非”,之后又随丈夫进城。我一家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日子。进城后我自谋职业,在街头摆摊叫卖,填补了家用。



在这后40年中,我们经历的最大的变化是,我把转非与未转非的孩子都带到了城里创业,经十来年的摸索拼搏,几个孩子都在城里购置了商铺和住房,而安居乐业。

丈夫1998年退休,我们夫妇从公房搬进自己的住房,又从平房又搬进楼房,现在有了两套养老宅。平房、楼房都是现代的装备和装修,我们全无后顾之忧,自觉是步入了“小康”。

8年前,我按家属工办理了退休,去年开始,还有了高龄补贴。我们老两口每月五六千元的养老金。活着国家养着,病了国家给治疗,死了国家埋葬。我觉得唯一缺少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汽车,动行还得拖累孩子们。老伴说:“咱有‘零耗能汽车啊’!一张‘公交车敬老卡’,不就是咱的一双翅膀吗?不维护,不占地,不耗能,想到哪就到哪?还不幸福吗?”我真的想不出一点忧愁了。

前几年,市、县电视台为老伴录制了一场电视节目,还特别录制了我的几个片段,我也一时名噪乡里,一点寒微的感觉也没有了。

我的后40年,日子风风光光的,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v

标签:w8009     阅读次数(663) | 回复数(0)
上一篇:难忘父亲的“吃苦家风”
下一篇:彭浩 一位“雷锋式”的农民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