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806185223@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9 篇
    回复总数:70 条
    留言总数:2 条
    日志阅读:10964 人次
    总访问数:1747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下里巴人发表的博文
广平“拐杖哥”执心守候留守校园[2013/9/6 22:13:54|by:下里巴人]

广平“拐杖哥”执心守候留守校园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他至今未婚,与74岁的母亲相依生活,但教书给了他快乐

    他是乡村诗人,著名乡土诗人刘向东赞他的诗歌“纯朴,明净!”

    由于他的努力,即将辍学的学生重回课堂,留守的儿童有了“家”

    邢云  吕庆增文/图

    清晨,我端坐在教室里/听孩子们读书//读吧,孩子/读沙沙春雨遥看草色/读爽爽秋风一抹金黄/读小小的童话/读天大的寓言//无论你们读什么我都爱听/就像我心甘情愿地被一场春雨淋湿/哪怕落地成泥!

    ———摘自冯东海《听孩子们读书》

    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冯东海可谓小有名气:学教得好!字写得美!诗写得棒!其实,熟识冯东海的人都知道,身残志坚、献身教育、勤奋创作……这些也是他人生的别样精彩。同时,骨子里,他还是一位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而最终有所作为的强者。

    一根拐杖伴人生

    1972年12月,冯东海出生在广平县南韩村乡南张村一个贫寒农民家庭。蹒跚学步时,一场高烧夺去了他站立的权利。从此,一根拐杖陪伴着他从懵懂的孩提时代步入青年之列。痛苦与无奈中,冯东海自幼便学会坚强。

    如今,冯东海和已经74岁、年老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

    冯东海在《给父亲输液》一诗中写道:“40岁那年/父亲患了偏瘫/身强力壮如日中天的父亲/就这样放下肩上的重担/让家中的日子/顺坡而下。”

    在冯东海12岁那年,他的父亲患了脑血栓,造成身体偏瘫,丧失了劳动能力。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学做家务,为母亲分担重担。父亲偏瘫后,照料父亲和一切农活儿都落在母亲一人肩上。过度劳累,使母亲积劳成疾。

    父亲的病情靠药物维持生命22年,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负债累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冯东海借来了医学书籍,自学医学护理知识,给父亲打针、输液,并用所学医学知识,服务左邻右舍。

师生称其“住校大使”

    1990年3月,18岁的冯东海开始在村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当时每月只有50元工资,但他干得无怨无悔。

    任教23年来,冯东海所教的班在历届县乡统考中都名列前茅。这一方面因为他的守班时间长,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他的一句话做了最好的回答:“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好孩子。”

    初涉教学,面临的不是知识上的不足,而是教法上的贫乏,冯东海向老教师虚心请教,又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函授班。每个星期天,他都要到离家18公里的县城去上课。

    这对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未间断过一次学习机会,用了5年时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专、大专学业……

    冯东海的家离学校并不远。但是每到雨天,他就感到特别苦恼。有一次,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打着伞,踏一路泥泞去学校。路上不慎滑倒了,但是,他还是坚持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看着他满身的泥巴都惊呆了。

    班长王俊刚说:“冯老师,以后下雨您就别来了。您不来我们也会好好学习的!”“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这让冯东海的心里感到暖暖的,他忘记了一身泥水给他的寒冷,热泪夺眶而出……

    还有一次,大雨下了两天。他在学校里整整困了一周。每次上课都是学生把他背到教室。每顿饭都是老母亲送到学校。“雨天咀嚼母亲送来的饭菜/总有一种泪水的味道/吃一口便想流泪//雨中母亲披着粗布被单的背影/越挪越远/母亲肩上的那片雨水/多年来一直潮湿在我的心头……”(摘自冯东海《母亲肩头的雨水》)

    为了不让母亲冒雨送饭,思忖再三,他买了锅碗瓢勺等炊具,一遇阴雨冰雪天他干脆吃住在校。师生们常常开玩笑地称他为“住校大使”。

童真童趣最纯洁

    冯东海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采用“一加一”自主教学模式,开展组长负责制的互测、互评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成绩。

    他所教的班在兄弟班中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名。对此,他一笑置之:“也没什么,我以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比拼的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爱心、耐心、责任心。”

    因为不是正式教师,收入微薄,再加上身体残疾,所以今年41岁的冯东海一直没有成家。他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和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孩子们。

    利用周日的时间,他拄着拐杖去家访。辅导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儿童,他倾注更多的心血。留守儿童因为亲情欠缺,性格孤僻。除了辅导功课,还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缓解了他们心理上的孤寂。

    1995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吃过早饭,冯东海拄着拐杖去村西的赵希雷家补课。因为突然起风,希雷的爸爸劝他早点回去,但他还是坚持把课补完才离开。还没有回到家,天就开始下起雨来。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不小心拐杖一滑,他摔倒了,残疾的右脚被扭伤了……

    在冯东海的耐心辅导下,希雷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时间过去了很久,希雷的爸爸才知道此事。那年春节,希雷的爸爸特意请他到家里喝酒,不善饮酒的冯东海谢绝了他的好意。希雷的爸爸着急了:“不喝酒也行,白开水你也得到我家里喝一杯!”以后,每年春节希雷的爸爸都要请他去家里坐会儿,聊聊天。

    1998年,三年级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班里刚开始收下学期的学费,他班里一个叫赵兰兰的同学就不来了。10岁的兰兰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在数学上,远远超过了她的同龄人。冯东海经过了解得知,兰兰的父母离异后,爸爸为了让她在家照看二妹和弟弟,就不让她上学了。冯东海连续几天找兰兰的爸爸做思想工作,并拿出40元为兰兰交了学费。兰兰的爸爸被感动了,又让女儿重新回到了课堂。要知道,当时冯东海每月加上班主任费才有60元。

    冯东海在《元宵节》一诗中这样说:“站在二楼的阳台上/我看到的只是半轮月亮/就像没有学生的校园/我的心总是空着一半。”

    冯东海常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喜欢和他们一块儿学习,一起做游戏。孩子们身上的那份童真童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动人的东西。”

两个心愿待圆满

    在教学上,冯东海还有一个绝活儿,那就是左手板书。由于右手拄着拐杖,使他在黑板上板书起来十分不便。凭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他又练习用左手板书。不久,便达到了两手双畅的良好效果。

    自幼酷爱文学的冯东海,在教书之余,一直坚持文学创作。20多年的苦苦笔耕,蕴含着一种局外人所无法体会到的苦辣酸甜。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1992年,他自费在河北文学院文学创作班函授学习。

    经过20年不懈努力,他在《诗刊》、《星星》、《诗神》等全国4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文学作品600篇(首),多次获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自强模范”。

   

1995年5月18日,他创作的诗歌《写给母亲的诗》在河北电台配乐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著名诗人刘章先生在病中写信赞美他的诗:“从日常生活出发,极有诗味。语言朴实,都是家常话,却不浅显无物,很有深度。”著名乡土诗人刘向东和原《诗神》执行主编陆地先生也称赞他的诗歌“纯朴,明净,极富灵性!”

    冯东海不但自己写,还带领学生一起写。他在南韩村中学、南张村小学相继成立了“小荷”和“春晖”文学社。15年来共发表中小学生作文200多篇。他辅导的学生曾10余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

    此外,冯东海在书法、篆刻上也颇有造诣。每年春节,他都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受到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

    2004年7月,全县代课教师全员辞退,由于成绩显著,身体残疾,冯东海成为全县唯一被留用的代课教师。

    冯东海说:“我热爱教育,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渴望能成为一名正式教师,把毕生的时间和精力献给我心爱的教育事业。第二个心愿就是能出版一本诗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写了不少儿童诗,如能出一本诗集我就心满意足了。”(邢云 吕庆增)









通联:河北省广平县南韩村乡人民政府  吕庆增



手机:13513102521   邮编:057650















标签:广平,拐杖,守候,留守,校园     阅读次数(296) | 回复数(0)
上一篇:广平县农村广场舞“舞”出新风尚
下一篇:广平南韩村乡散养土鸡土里“啄”金年增收300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