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董博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317485644@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74 篇
    回复总数:1280 条
    留言总数:20 条
    日志阅读:210244 人次
    总访问数:39809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文安老董发表的博文
古洼往事(九) 插魚[2014/2/18 19:51:34|by:文安老董]
过去文安洼里的一项重要捕鱼活动,现在绝迹了,那就是插魚。

          插魚,要有工具才行,人们找铁匠打造一个中间插齿长,两侧插齿稍短的三股或五股鱼叉,每股齿的尖头锋利无比。为了防止插到的魚挣脱跑掉,每股鱼叉的齿上都装有倒刺,魚只要被插到绝对跑不了。打造好了的鱼叉,再装上一柄长木杆或竹篙,就可以拿去大显身手了。

          冰冻实了以后,人们 在冰上窜出一个窟窿,拿上一杆魚叉,等憋在冰底下的魚出来透气,迅速将鱼叉插向水中的魚。有时也在没有看到魚的时候,胡乱地在水中插来插去,致使躲在远处偷偷换气的魚撞上鱼叉被擒。

       这种捕鱼方法不同于平常季节的插魚,向初中物理课上讲的那样,水中插魚要讲光的折射,插魚要对准魚的尾巴,还要注意鱼叉的入水角度。农民没有那么多的物理知识,讲不出那么多的理论,插得多了,就会得心应手,也就是熟能生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的一个冬天。小京头村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闲得无事在冰面游荡,脚底下的冰时不时发出“咔咔”地响声,丝毫没有引起他的惊慌,因为他深知:凌炸别怕,狗咬别跑。他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突然他惊呆了:不远处的冰下黑乎乎一片,涌向了一个没有冻冰的窟窿。

      他知道他遇到了人们经常提到的,但他始终没有看到过的“魚哈”。

      他经常听老人们讲,冬天,魚在冰下拥挤成了一锅粥,水中空气稀薄,大一点儿的魚(以黑鱼为主)就集中在一起,拼命对着冰面呼吸,冰吸收了大鱼呼出的热量,就慢慢地变薄,逐渐化开一个小洞,鱼儿得以呼吸。这就叫“魚哈”。

       无论谁碰上这种现象,都会有取不完的魚,都会让你发一笔小财。

       小青年欣喜若狂,他看了一下方位,默记在心,扭头往家跑去。

      回到家中,他的父亲没有让他声张,只是嘱咐赶紧去睡觉。而他自己则忙着收拾鱼叉,准备盛魚的魚筐魚篓,小推车,马灯。

       天彻底黑下来了,爷俩儿饱饱地吃了一顿晚饭,然后静悄悄地上路了。

      到了目的地,爷俩儿透着月光定睛一瞧:哇,黑乎乎地鱼儿拥挤在冰下,似乎要把冰层挤破。

     儿子迫不及待的拿上鱼叉就要上手,父亲急忙阻拦住了他。让他用冰窜首先扩大“魚哈”的面积,然后再用鱼叉往上插魚。小伙子眼疾手快,一会儿的功夫就插了粪堆大的一堆。 父亲喜笑颜开,嘴都合不拢了。

      魚逐渐少了,父亲点起了马灯,鱼儿见有亮光,又聚拢过来,爷俩儿又忙活了一阵子。估计村里夜深人静,人们都已进入梦乡,父亲开始装车往家里运魚。

      一趟回来,父亲头上冒出了热汗,他敞开了怀,连声问儿子冷不冷,儿子回答不冷,就是胳膊酸了。

     天明了,父亲也不知自己运了几趟,行走的路线已成了一条明显的小路。冰面上还剩下三十几条没有运走的魚,每条都有六七斤重,最大的一条早已运回家了,是条黑鱼,有二十多斤重,在插上它的时候,小伙子差一点被它拖进冰窟窿里,费了好大得劲,折腾了好一阵子才把它拖上冰面。

      太阳出来了,人们发现了爷俩儿,纷纷取来工具凿冰制造“魚哈”,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鱼儿了,来的人都有收获,多少不等,这个冬天小京头的人几乎家家都有魚吃。

       有人出来指责爷俩儿干事太绝,父亲说:我这不是穷的吗,儿子老大不小了,到了论婚嫁娶的时候了,我得给他安排一处住处啊。要是大伙儿都知道这有魚,邻村的也得来,大家一窝疯地齐上阵,魚都得被吓跑了,谁也逮不了多少。

      事后,爷俩儿卖了多少钱也没人知道。只知道第二年春天,他们家买了盖房子的砖,檩,和加工门窗的木料。全家人齐帮动手脱了五六天的坯,真的盖起了三间砖打斗的新房。再过一年,漂亮大方的儿媳妇也娶到了家。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到防汛季节,大堤上都要有人去防汛。西光洲村樊某,董某二人被安排在堤上。这几天连下大雨,小垛村堤有一段已不堪负重,水从堤上漫过,越冲口子越大,河里的水同洼里的水已经贯通,俩人见河沟里有鱼在顶流上游,随拿鱼叉去插魚。

      没插到几个 魚,只见下游黑压压一片魚游向这边。瞬间,就占满了过水口。

      二人脱掉了衣服 ,跳到水里,背对水口,把脚底下的鱼往四周踹踹,把脚插到泥里骑马蹲当式摆好姿势,才开始抓鱼。不然那么多鱼就会把你挤倒,让水流把你冲到河沟里。

       二人抓鱼时只抓大个的鲤鱼,(三斤以上的)向什么花鲢,草鱼,黑鱼等其他鱼种一概不要。 不大一会儿魚就堆满了岸上的小船舱。

      二人随手抓了几条挤在众多魚下的大黄甲甲(嘎鱼),说是晚上要吃嘎嘎汤。“新鲜大黄甲甲鱼煮嘎嘎汤,那才是逮魚者的真正的美食,一般人享受不到。”(董某语)

      这就是过去文安洼的真实写照。富饶美丽的文安洼,被人称之为赛江南,众多的水产品,广袤的洼地农田,小麦,水稻等丰富的农作物,让文安洼在华北大地久负盛名,“满洼荷花满洼稻,百里鱼虾百里游”。这水墨画中的意境还会回来吗?我期盼着。。。。。。
阅读次数(352) | 回复数(6)
上一篇:挣钱莫忘身体健康
下一篇:吃混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