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何万志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weiran1956@163.com
  • 个人签名: 我是一棵小草,要为大地点缀一抹绿色。 or 廊坊市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村 何万志 or 邮编 065809 or QQ1741086028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308 篇
    回复总数:4676 条
    留言总数:64 条
    日志阅读:1031657 人次
    总访问数:134914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ewanzhi发表的博文
知青趣事[2018/5/20 5:33:48|by:hewanzhi]
知青趣事
魏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来了七个知识青年,他们来自大城市,都二十来岁,充满着朝气。他们是响应上级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后来他们都回了城。这些知识青年虽在村里只几年,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趣事,偶尔也被村上的老年人们议起。
一“穷大辈儿”
这些知识青年进村后,被分配到贫下中农家里(贫下中农,就是解放前没地或少地的贫穷户),与这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他们的教育。知识青年张然,品性好,勤奋好学,他分配到贫农王老汉家。王老汉一家四口人,忠厚善良。很快他们就熟了,张然也慢慢融入了这个家庭。但一件事张然百思不得其解:王老汉四十多岁,他让张然称呼他“伯伯”,但村里和张然年龄差不多的人,有的和王老汉叫“大爷”,甚至“大祖”,这是为什么?一天吃晚饭时,张然向王老汉问起此事。王老汉解释说:“我们家过去几辈儿都穷,我父亲三十多岁才娶了我妈,地主刘永富和我父亲岁数差不多,他家有钱,十五就结了婚,十六岁就有了孩子。当我结婚时,刘永富的孙子都快结婚了,这样几乎差了一辈儿人。在农村越穷辈儿越大,穷大辈儿,穷大辈儿。”张然顿悟:农村和城里就是不一样,城里有钱的人是大爷,没钱的人是孙子,农村有钱的人是孙子,没钱的人是大爷。
二 砘地
春天到了。一场春雨后,人们都忙着春耕春种。那时几乎没有农业机械,耕地用牛马驴,耩地用人,用原始的楼。一张楼耩地,基本四个人:一个楼把,他掌握下种量。这个人要有经验,种子下多了既浪费又不好开苗,用少了就缺苗断垄。一个驾辕的,他掌握耩地的方向,控制行距的大小。这个人眼力要好,要走得直。一个拉套的,一个砘地的。
砘地的工具是一个用石头打磨的小碌碡,小碌碡是圆形,中间部分突出,以便把耩过的地压实,利于出苗。用木制或铁制的轴加把碌碡固定,而且碌碡还能旋转。别小看这二十多斤重的小碌碡,在松软有时潮湿的地里拉着它走上一天,多壮的汉子也腿痛腰酸。
知青李威,一米八五的大个,据说在城里是校蓝球队的队长,身体强壮,主动请缨:拉碌碡。
刚下过雨的地有点湿,走了二三十米,小碌碡就沾满了泥巴,碌碡不转了,不能拉了。队长过来,拿来一个树枝,教李威把碌碡上的泥巴除掉再拉。这样拉一会儿,除除泥巴,再拉。一遭过来李威已是满身汗水,而且被耩地的落了两遭。队长过来说:“别急,一会儿太阳高了,地干些就好拉了。”
这块地耩完了,队长过来跟李威说:“我们去西边另一快地去耩,离这不太远,能看见。中午收工前,要把这块耩过的地走一遍。”
队长走后,李威数了数没砘过的地,二十四垄,每垄长三百多米,总长八千多米。李威上愁了:照这么砘,肯定完不成。怎么办?突然想起了办法,他把碌碡的泥巴清理干净,用力一抓把碌碡放在了肩头,大步流星地沿着耩过的田垄走起来。一个钟头过去了,他没停一会儿。队长过来了,他望着在地里行走的李威纳闷:他为什么没拉着碌碡,而把碌碡抗在肩上?
到了地头,李威重重地把碌碡放在地上,得意地说:“您交给我的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
队长看看地问:“这地怎么没砘?”
“您不是让我走一遍吗?碌碡可一分钟也没离开我身!”李威争辩道。
“我是让你拉着碌碡走一遍!”队长着急地说。
“啊!?”李威愕然。
“哎!”队长看着满身泥土,满脸羞愧的李威无奈地苦笑了。
三 开苗
玉米苗出土三四个叶后,就要定苗,庄稼人叫开苗。
早上,队长带着张静雯等三个知青和社员们到了玉米地。队长把三个知青叫到玉米地旁讲解如何开苗。
“开苗就是把过密的棒子苗去掉,每棵苗间的距离一尺半左右。”队长说。
“左多少,右多少?”张静雯认真地问。
“这是个大约数,我也说不准,我开一下你们看看。”队长拿起大镐熟练地开了十几米。
队长接着讲:“开苗要灵活。我们常说,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什么意思呢?如果发现二三尺或者更长才有苗时,这就是稀了,下一棵苗半尺远也要留下,这叫稀留密。如果苗子出得齐,每棵苗子的距离就不能少于一尺半,这叫密留稀。在一尺半左右有几棵苗,哪棵苗大留哪棵,这叫不稀不密留大的。”
“开苗还有辩证法呐!”知青林钢说。
“我不懂什么是辩证法,开苗要灵活,要认真,你苗开得好坏,直接关系秋天的产量,另外苗子根部的杂草也要除掉,听明白了吗?”队长说。
“听明白啦!”几乎是异口同声。
正式开苗开始了。三个知青干得很认真,很卖力,连头都不抬。但没多久,还是被社员们落了一大截。
李静雯是个干事非常认真要强的姑娘,在学校里数学好,参加过区里的数学竞赛,得过一等奖。她找来一根树枝,把队长开过苗的苗距量了一下,取了个中间数,把树枝弄断,做为尺子,每开一棵苗都量一下,嘴里还不停地背着队长的开苗口诀: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可当把一棵距离半尺多远的苗去掉时,发现断苗了,三尺多远后才有苗。她很心疼,很后悔:“稀留密呀,怎么没顾得往前看!”她又往前开了十多米,前边是一棵留着正合适的大苗。把两边较小的苗去掉后,发现大苗根部有一棵草,她举起大镐,想把草除掉,结果连苗都招了下来。她更心疼,更后悔了:“开苗怎么这么难,怎么比解方程还难?”看看被错招下的玉米苗,望望前边的社员,李静雯内心发出感叹:真的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2018.5.19

后记
我写的这个故事,除了人名是虚构的,其它都在我们村真实地发生过。李然,回城到计量单位当了领导。刘威,已病故。李静雯回城办了一家旅游公司,她六十多岁了,还在干。
我写这些并不是想贬低和讽刺当时的知青。你想,没见过小麦的人,怎能分清小麦和韭菜?就像前些年,有的农民去城里找不到厕所一样显得无知。但这些青年人,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在时代的大潮中,勇敢搏击,精神可佳。
我们村的这些知青,我熟悉,有的还知心。当我拿起笔来写他们,我思绪万千,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劳动的身影,似乎听到了他们夜晚给乡亲们讲课的声音,似乎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正是:
上山下乡知青年 广阔天地苦锻炼
稚嫩双肩压重担 握笔细手挥铁锨
汗水泪水流成河 理想信念高于天
岁月沧桑时代变 历史潮流永向前
阅读次数(500) | 回复数(5)
上一篇:感恩母亲
下一篇:记古洁杜品静舞蹈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