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497186811@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7 篇
    回复总数:1104 条
    留言总数:12 条
    日志阅读:397642 人次
    总访问数:57011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ongshuming123发表的博文
我家有套老字典[2019/6/11 12:09:21|by:songshuming123]

我家有套老字典

    我收藏着一套四卷本的老字典——《 玉堂字汇》。它六十四开本,双层宣纸,线装,文字繁体,木刻版,纸已泛黄,散发着霉味,尽管年代久远,但依然柔韧,除了序言有缺损外,其它部分保存完整。正因为它老,曾两次险遭厄运。

    小时候,我非常爱玩三角,就是用纸折叠成三角,与小伙伴们往地上摔打赌输赢。家里纸少,我的三角输光后,就把大姐上夜校扫盲课本拿来叠了三角。父亲看我玩的疯狂,怕他保存多年的那部老旧书被我“玩”了,用窗户纸包好、扎紧,悄悄藏了起来,以为这样,就不会被我找到。输光了三角的我找不到其它纸,便打起父亲那部老旧书的注意,以为它陈旧不堪没什么用了,就到处寻找:木匣里,抽屉里,皮箱里……终于在墙壁高处旮旯的木架上发现了那套书。我踩着板凳站到瓮盖上踮起脚尖把它拿了下来,刚解开绳子,就被从田里回来的父亲发现,他不顾一切地上去从我手中把书夺走,厉声喝道:“你要干什么?这书不能毁坏,它还有用哩!”

    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候,破“四旧”的风暴席卷全国,凡是旧东西,通通被视为“四旧”。村里的“红卫兵”天天挨家挨户搜寻老旧物件,发现瓷器、旧书、旧字画和其它古董,不由分说地弄到大队,毫不可惜地砸碎、焚毁,一件不留。与此同时,学校也发动学生破“四旧”,交出家里的旧东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妹妹为了受到老师表扬,找出那部《玉堂字汇》,当“四旧”装进书包,向学校跑去。父亲知道后,立刻追出家门,硬是从妹妹的书包里掏出了那套书。

    上了初中,我喜欢上看课外书,借了书,每晚都在油灯下津津有味地阅读。那时没有卖字典的,遇上不认识的字,只能记下来,回到学校问老师。一天,我从老师那里借来一本字典,如获珍宝般地翻看,越看越感到有了字典学习方便,于是就买来日记本要把它全部抄下来。坐在一旁的父亲看了对我说:“不要抄了,咱家有字典。”说着从柜门下层的角落里拿出一个用麻绳扎得严严实实的包裹,打开,原来里面正是当年差点被我叠了三角的那套老旧书。我皱起眉头,它怎么会是字典呢?父亲说:“这部书叫《玉堂字汇》,是查字用的工具书,相当于现在的字典,我小时候读书就用它查不认识的字。”

    父亲一本一本地给我讲解,他说:“这部书是《玉堂字汇》的增补本,分元集、亨集、利集、贞集四卷。它用偏旁查字,各集的偏旁笔画为:元集一至三画,亨集四画,利集五至六画,贞集七至十七画。它并且还说明每个偏旁有多少个字,新增添了多少个字,一目了然,但都是繁体字,上面没有拼音,先在每个字头下面注明反切,后用直音法标明读音。如无直音字者,则按某字的四声注音,如上述方法无法注音,则另注音近字。字的解释也是文言,没有标点符号,有些偏旁,也是繁体,查起来比较费力。尽管如此,在父亲的指教下,我还是学会了查阅并认识了不少生字。怕损坏,我用牛皮纸给它包上外衣,在每集的封面上还写上自己的名子,以示从此这几本书的主人就是我了。

    父亲说,他年轻时很爱读书,家里积攒了好几箱子书,其中有与党的工作有关的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敌人时常到我家搜查,因为父亲1931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为党做些地下工作,担心那些书被敌人发现了带来麻烦,除《玉堂字汇》外,就将其它书籍忍疼割爱地挖坑全部埋在了地下。这套《玉堂字汇》是父亲小时候买的还是祖传下来的,父亲从没说过。据有关资料上说,增补《玉堂字汇》是明代编纂,康熙庚年印刷,即康熙29年,距今已300多年了,明、清和民国时期均有印刷。此书具体何年出版何年进入我家,我就不知道了。

    后来,书店有了字典,我买回一本《新华字典》,查字与《玉堂字汇》相比,便捷多了,字的解释也容易理解,它成了我理想的学习工具书,我很喜欢它。相比之下,那套《玉堂字汇》在我眼里已黯然失色了,于是我随手将它丢弃在一个破损的木匣里,多少年来,一直不去问津。

    前不久,村里一家过白事,我去帮忙,在那里,有人问我“毛”字念什么,教了半辈子书的我看了不免有些尴尬,面对周围那么多人的目光,我脸上火辣辣的热,自我解围:“这个字,我,我还是第一次见。”问者说字典里查不到该字,周围的人面面相觑,看来那个字谁也不认识。我忽然想起那套《玉堂字汇》,那里面有没有这个字呢?回家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出它来查找,不想很快在“亨集”的五十七页找到了这个字:“毛音三即三朗神也又村名”。“音三”,它告诉我,这个字念“三”。我惊喜若狂。想不到,这本陈旧不堪、差点被扔掉的老古董里竟有这个生僻字!我立时感到了这套古董存在的价值。于是我非常珍重地、小心翼翼地将这个“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如当年父亲那样,用纸包好,用绳缠牢,珍藏在了我的书橱里,想以后再遇上生字,字典里查不到时,还把它请出来。

    我为有这一古色古香、熠熠生辉的不朽瑰宝而自豪、欣慰,我要将它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



注:因打不出那个san字,用形近字暂替代,就是“毛”字上面出着头那个字

阅读次数(813) | 回复数(2)
上一篇:乜奶奶
下一篇:望着那高高的风筝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