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常玉田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2508486146
  • Email:2508486i46@99.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03 篇
    回复总数:8657 条
    留言总数:35 条
    日志阅读:266269 人次
    总访问数:44580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uozhongshi发表的博文
帮着母亲蒸年糕[2017/1/5 15:59:46|by:huozhongshi]

         帮着母亲蒸年糕

             赵县常玉田



   过了腊八便入年,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忙碌起来。七八来年里,每逢到了这个时节,我加倍怀念母亲,想起儿时帮母亲蒸年糕、吃母亲做的美味来……



   我们村紧挨槐河,上世纪60年代前,河南的土地大多是沙壤旱地,靠天吃饭,很适合种植豆类、黍稷等小杂粮。每年秋后,生产队里都会分一些黍稷,稷子摊煎饼,黍子蒸年糕。



   一入腊月,母亲会把黍子从小瓮里窊出来,放进笸箩里,把里头的小砖头、土块之类的牙碜拣出来,用簸萁簸干净,然后,我跟着母亲到姥姥家碾子上碾米。碾好了,簸出糠来,将黍米放进瓦罐里。

   过了十五,要淘捞米了。那天傍晚,母亲先从井里打一筲新鲜凉水,倒进锅里,然后把小瓮里的黍米窊出来,往锅里倒两瓢,用柳条笊篱搅拌,捞出糠皮,把米捞出,倒进一旁准备好的竹筛里;然后再倒米,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把黍米淘完为止。淋到第二天早晨,再扛到碾子上轧面。轧好后,回家在笸箩里晾干。

   过了二十五,要蒸年糕了,母亲往锅里倒半筲水,把拣好的红枣倒进锅里,盖上锅簰(用菅草、秫秸皮编的盖锅物品。),我抱柴烧火,煮上一会儿,母亲看着枣有些软了,就从锅里带水舀出来,倒进瓦盆里,让它在水里泡着。母亲重新往锅里倒水。我烧着水,母亲往大盆里倒黍米面,拾掇着杂活儿。

   等我把水烧开后,母亲用木瓢舀几瓢滚水,然后赶紧用四根筷子搅拌,搅成大疙瘩状,如果看着水少,就再添些,直到手能把面攥到一起为好。往锅里再续些水,放上篦杈(柳木枝杈,支撑篦子),放好秫秸篦子。用炊帚往篦子上抹些花籽油水,避免年糕粘住篦子;尔后再围着锅边放一圈儿白菜棒儿,这样一来预防往锅里露面,二来防止烤糊年糕;再后从盆里捞出一些早已泡展的红枣,往篦子上撒上一层,然后往锅里放一个个粘面坨儿(这样不漏面),等放满了,再撒一层枣儿,用筷子摊平,盖上锅簰。工序就算暂告一段落往下剩下我添柴烧火了。等我烧到锅上冒了大气,稍等一下,母亲再掀起锅簰,用筷子在面里搅和一遍,让它受热均匀,避免年糕干面夹生。最后盖好锅簰,让我继续烧火。

   我一手拉风箱,一手添柴,锅盖上的蒸汽打着旋儿往上窜,那时候又没有钟表,生熟全凭经验。不大一会儿,年糕的清香味儿从锅里冒出来,弥漫了厦子、冲进了屋里。母亲从屋里出来,放好早已刷净蘸好水的案板,手拿铁铲,掀走锅簰,从锅里先铲出半碗香喷喷、冒着热气、诱人的年糕来,我多想先吃一口啊。母亲却让我先端给北屋里的爷爷奶奶,让二老先尝。告诫我说:“饭食第一口必须先得给老人吃,这是咱家的规矩,孝敬老人,小孩子不能先吃。”(我家这个习惯一直传承到今天)从爷爷奶奶屋里出来,母亲把锅里年糕铲出一半啦,见我走到跟前,就铲一小块儿,用一根筷子插住,递给我,让我解馋。我看着金灿灿、红圈圈、清香扑鼻、一年不见的年糕,别提多高兴了。只三五口,便狼吞虎咽地消灭了。我说:“娘,再让我吃一块儿吧。”母亲扭过头,笑着说:“你个小馋猫,吃好哩没够。年糕瓷实,难消化,吃多了会肚里疼。”

   母亲把锅里的年糕铲净,堆到案板上,手中蘸上凉水,把年糕团成一方方,整整齐齐摆在案板上,放到院里冻晾。再把篦子靠到槐树下冻着。大约过了一炷香功夫,年糕硬得不粘菜刀了,然后切成指头厚的薄片,放到刷干净的小瓮里。第二天早饭,母亲把一早从篦子上拍打下来的糕渣放进锅里,就算让一家子解馋了。直到腊月三十早晨,才让我们吃点儿。过年后,逢五遇十才让我们吃上几块儿,一锅年糕,一家子一直吃到出了正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江米、黍米都有。想啥时吃,就啥时候蒸。不知怎地,老伴做的再好,我怎么也觉得不如当年母亲做的好吃,吃不出那种清香味儿来。一天夜里,又梦见母亲,梦见帮她蒸年糕……

  

标签:民俗     阅读次数(673) | 回复数(11)
上一篇:学对联4
下一篇:俩司机夸老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