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文安县东洋町吴淑君
  • 性别:女
  • 地区:廊坊地区文安县
  • QQ号:暂无
  • Email:694529269@qq.com
  • 个人签名: 邮编:065804---廊坊文安县大围河乡东洋町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519 篇
    回复总数:4498 条
    留言总数:25 条
    日志阅读:313159 人次
    总访问数:52326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694529269发表的博文
那个年代的“小拉车”[2013/7/7 13:49:18|by:694529269]
 小拉车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这里到1982年才真正推开。在此之前,总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由小队分组,由组分到户。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原先生产队里的牲畜,农具等,几家才能分到一个,远远不够用的。当时这虽然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农业生产的具体问题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那时农业机械化水平几乎还是个零,耕地、播种、成熟的庄稼运输等等,都得要几家搭伙干,这就有个先后,谁都愿意赶在前面,以不违农时。尤其是夏收夏播,那是抢收抢种啊。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了一批“小拉车”,几乎每家每户都购置或制作了一辆,有木制的。有铁管铁板焊的,再配上一对胶皮轱辘,各式各样,大小不一。这给人们运输费料,抢收庄稼,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那时我家劳动力不多,但分的地却不少。哥嫂是合同制工人,在县城里上班,户口在村里,地是有的。我是民办教师,弟弟在公社砖场上班,真正下地干活的只有我妻一人,后来也到商店上班。当时有些人认为,我家的地是种不了的,因为我们大都没干过农活,又都有工作。可是到地里一看,我家的庄稼长得最好,到了麦收秋收,我家打的粮食最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肥合理,由于我们这一带土地严重缺磷,我家就多施磷肥。二是一年两茬的水浇地,我家只种两年三茬,收了大田,适时地种上了小麦,每年换茬,地有后劲,庄稼自然长得好。播种收获小拉车给我们腾了很大的轻。

我家的那辆小拉车是弟弟在砖厂托人焊制的,是用工字钢做车辕,加长的。由于构造合理,拉着很轻松。如果在车厢里的后面放上几十斤东西或坐上一个人,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拉车人只需翘着车辕,用双手轻轻地往下压着点,车子就会轻快地行驶,比空行人走得快多了。有了这辆小拉车我们就不再为运输发愁了。春天我们用它往地里运肥料、种子、耠子耧犁耙,夏天我们用它把割下的小麦拉到大场,秋天我们用它把收割的五米、大豆、红小豆、向日葵拉回家----------

然而小拉车毕竟不是机动车,它的轻松是相对于人们手提、肩扛、筐背、担担而言的。人不给它外力它是不会自动的,遇到特殊情况还是很困难的,比如拉的东西多了,再加上走上坡路,走松软的土地,泥泞的路,都是一步一登劲,很难行走的。记得那年麦收,我们哥仨拉着一大车麦个子,在通往卖场的土路上艰难地行走着,半路上车胎被扎了,我们只好把麦子卸了,到家里找来工具,补好车胎,又将麦子一捆一捆地装上,连急带累,汗流浃背,起了个大早,午后才把这车麦子倒腾到大场。那年秋后,我和妻拉着小拉车去石马干渠大堤上打柴禾,打了一小车荆条,回来的时候我在前面拉着,妻在后面推着,在土路上一步一登劲地 走着,走一段就歇一会,到了天黑才到家。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几年的时间小拉车就渐渐地被12马力小拖车,小三码所代替,现在很少见到人们使用小拉车了。但是小拉车留给人们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

署名:廊坊  文安  联营
标签:694529269     阅读次数(239) | 回复数(4)
上一篇:热血予春秋 ——李雅辉的事业追求
下一篇:文安县散文学会举行迎新春联谊会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