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hblcq8966@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06 篇
    回复总数:305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89873 人次
    总访问数:202116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iuchunqing发表的博文
农家柴火垛[2018/11/27 15:15:41|by:liuchunqing]



农家柴火垛

改革开放这40年,在我们农村老家,有些老俗话也失灵了。比如 “是穷还是富,先看柴火垛儿”, “是勤还是懒,看看柴火垛准走不了眼”,还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昔日,柴被摆在了七件事之首,说明了柴火垛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前,生活在乡下的农户,一怕没粮二怕没柴烧。生火做饭用的都是大锅,烧水熬菜做饭都用柴火。北方的冬天,寒冷漫长,做饭取暖一条炕,锅台跟炕相连。好冷呀,成了人们的口头语。烧烧炕吧,黑窑洞就热乎了!烧火柴呢?没钱买煤,庄稼秸秆生产队喂牲口,分给村民们除了有限的口粮外,就属不耐烧的柴火底子了。

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对柴火垛比较陌生。其实,柴火垛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村民把夏天修剪的树枝、割来的青草,秋后刨回的茬子、扫来的树叶,冬天割回的山柴、搂家的荒草集中码在院里的土墙根下,堆起一座“小山包”,就成了柴火垛。

小时候,我跟村里的小伙伴一样,也是个很能搂柴的孩子,一个秋假能搂很多很多的柴火,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田地里捡柴火。大冬天的天寒地冻,柴篓里背着冰船,在结冰的壶流河上耍过瘾了,小伙伴们就撒开欢赶紧去捡柴火。半根玉米秸秆、几段杨柳枝、背风处的树叶,直到添满柴篓,一路欢歌背回家。有时错过午饭,父母也会给把饭菜留在锅里热乎着。



那时候的乡下,独门独院居住的很少,那家都养一炕的孩子,等到成家分门另过了,仍挤住在一个院里。口粮分开,另起锅灶,多烧条炕柴火用的多了,院里院外就会有好几个个柴火垛,高低不一,形状各异,让人亲切,给人温暖,成为农家院独特的风景。

· 柴火垛,是庄户人的脸面。勤快的人家,柴火不误烧,柴火垛反而码得大堆得高,原因在于,烧得紧砍的紧,砍的比烧的多,日积月累。柴火垛,还是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柴草堆积如山,是个精打细算的主,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那时,谁家要是有一个大柴火垛,都会赢来一片赞叹声和无数羡慕的目光。就连娶亲嫁女柴火垛也成了对方家庭生活好坏的“晴雨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谁也不希望把姑娘嫁个缺少柴火的人家。过去,农村日子过得缺衣少食的,经常会遇到西借两碗东借一碗米的,唯独没有出去借柴火的,否则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

· 柴火种类不同,烧法也就不一样,有大灶烧水做饭的,有小灶烧炕取暖的,还有干树枝生火炉的,搂回的柴火就得分门别类,以便烧时好往家里抱。我们家通常是树叶、玉米叶杂柴,靠着院西墙码,整整齐齐一大垛,为防止大风,顶端压上两层树枝。玉米茬、高粱茬用两股叉扔土窑上,用双脚踩实,垒一米多高,垛面四周拿铁锹使劲拍整齐,平展展一大块,既不占院子里的地方,又给土窑披上了厚厚的保暖层。生产队分的那几捆高粱秆,还等着来年栅菜畦用,得重点保护,生怕猪羊给糟蹋了,齐排排的码在东下房屋顶上,伸出房檐外的高粱秆,冬天还能结出好多好长的冰凌,用长杆子敲下,吃起来打凉败火的。

大人们是不允许孩子钻柴火垛耍的,主要是怕不安全,尤其是春节前后,男孩子个个兜里装着拆散的小红炮,偷着家里的火柴,不知深浅的到处乱放炮,就连大人们响二踢脚大炮,也要远离柴火垛。左邻右舍放炮,大人们还要守着柴火垛,一旦引燃,麻烦可就大了。

要烧的柴火最怕雨淋,柴湿的厉害就烧不着了。一遇阴天,母亲就会往灶台下抱些干柴火备着。若夜间突然下雨或赶上连阴雨天,来不及备或备少了,做饭可就成了问题。凭票买来的火柴,心疼地划去三五根,柴火半天引不着,弄得老土窑满家烟,还熏得人流两眼泪。天一放晴,抓紧晾晒柴火,一捆捆拉到院中间摊开,不时的用二股叉翻一翻,等晒干了,再抱回柴火垛码好。

清明过后,院子该种菜了,柴火垛烧的也差不多了,能烧的柴火搬进柴房里,要是柴房放不下,就归拢好捆成捆儿,码房前屋后留着日后柴火底子用板车推出院外,倒在灰坑里沤肥。

如今,新农村生火做饭用大锅的少了,连玉米芯也烧不完,户家顶多储备袋生火柴,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前屋后想找根柴棍都难。养羊大户收集的玉米秸秆,也不容许进村了,堆在村外的野地里。

柴火垛,远去了,仅给温暖过的家乡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河北省阳原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 刘春清

阅读次数(4930) | 回复数(3)
上一篇:地皮菜懒豆腐
下一篇:感受退役军人优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