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保密
- 性别:保密
- 地区:保密
- QQ号:暂无
- Email:xgj1107@163.com
- 个人签名: 保密
lanyun
状态:离线
梅君
状态:离线
houlinhu
状态:离线
chunyu
状态:离线
admin
状态:离线
liuyalin
状态:离线
yuguozheng1234
状态:离线
yinheyishi
状态:离线
oneoneone
状态:离线
zhangxiuhua
状态:离线
-
日志总数:1200 篇
回复总数:9763 条
留言总数:45 条
日志阅读:609260 人次
总访问数:826503 人次




徐说制度完善.刻不容缓 时令有序,世事无常。收缴合作医疗费又如期而至,但是收取资费标准着实让人无奈。从二零零七年每人收费十元,飙升到今年每人收三百四十元,百姓能如之奈何呢,又没人给你设计出第三个选项,只能在“入”与“不入”两个选项中抉择。 不入吧,在医疗事业产业化的今天,没点风险意识能行吗?一病回到解放前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病返贫也不鲜见。 两年前在天津的某大医院我耳闻目睹的两事,至今想来仍是泪流潸然。其一,是在一个叫张震副主任医师的办公室里,进来一位约莫十五六岁的男孩,张震要他与主管医生搞好关系。怎么搞?切莫说一个涉世不深未成年的孩子,就是闯荡了大半生的我,不也是乖乖地给了这个张震五千元的红包了事吗?否则恐怕连住院都挨挤不上。看到孩子蔫头耷拉脑袋地出去了。我的心在淌血,可怜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长不幸生病,他不也是正无忧无虑的在校园里学知识吗?难为一个孩子,这比公开索贿更缺德。 其二,在我出院那天上午,儿、女都去办出院手续。我的病室里,进来两位相互搀扶的古稀老人,闲聊得知:他们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刚做了手术,现在妻子又来陪老公住院。 时近中午,老大姐从兜子里掏出一个用塑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然后在碗里倒上热水,打开塑料小包,我发现里边包裹的竟是一块干馒头。老人小心翼翼沾了一点水吃了起来。我的泪水瞬间夺眶涌出。屋漏偏逢连夜雨,可怜的老人哪,等午餐到了,我定会分你共食。 这时儿子推着从住院部借来的轮椅进来,推我去停车场找自家的小车。此时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帮老夫妻一点点的心愿都没实现,不知是自责还是同情?反正出病房门时,我忍不住回过身挥手与二位老人家泪別。 他们是否入了合作医疗咱无从得知,但是不入岂不更惨?难怪收合作医疗款时怨声载道,最后结果几乎是百分百的交了款。 入吗?今年每人三百四十元,且不说一家五口一笔就是一千七百元,每人几乎正好是半亩地的出租钱,谁能有几个半亩地出租哇! 开始如是,后续的只能更是一言难尽了。一位好心的农医告诉我,要抓紧花掉属于自己门诊报销的那点钱,年底要清零。清零说穿了就是没收结余没商量。合情乎?合理乎?怎么能说没收就没收呢?国家投入,自己投资的合作,怎么连一点知情权都没有呢。节约归己具有普世价值。我想悄悄问一声:结余归了你,不足的怎么办?你给补足吗?怎么会有一面官司呢?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会只是口号。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经办机构就有那么大权力吗?结余转下年也曾有过,怎么就那么随意说变就变呢? 李总理“政府有权,不能任性”的教诲音犹在耳,合作起码应当遵循合同法吧?双方应该平等自愿。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改变权利和义务,难道平民百姓就只有逆来顺受见怪不怪的义务吗? 我为群众办实事,若想把实事办好,制度完善刻不容缓。 |
标签:xianyunyehe 阅读次数(1169) | 回复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