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亮剑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hxshehui@qq.com
  • 个人签名: 关注民事,铸建和谐;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6 篇
    回复总数:144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3811 人次
    总访问数:3366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hexieshehui发表的博文
请您投上友谊的一票 支持广府![2012/8/20 21:08:00|by:lvzhijun]






广府镇



早就听说邯郸永年广府有“古城、水城、太极城”之誉,刚近广府就被阵阵荷香吸引,泛舟苇荡荷塘,鱼跃鸥翔,一派江南风貌。不禁吟起清直隶总督方观承的名句“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今广府古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千畦苇岸,满袖荷香,加上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式,定格了广府古镇的剪影。



广府镇,春秋中叶称“曲梁”,明朝称“广平府”,俗称广府城,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隋末唐初,窦建德对古城进行修整,城池初具规模。明嘉靖二十一年,土城修砌为砖城,并在四门外增筑瓮城。走在广府城的古街上,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弯,千回百转,灰砖青瓦,曾经的繁华,历史的风姿,依稀可见。


广府,隋代以前曾名“广年”,一千多年前,为规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广年”改为“永年”,永年的名字正式走进了历史画卷。之后几经战乱,许多城池被毁,而广府古城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广府古城的沧桑是永年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浓缩和载体。它曾是曲梁县、邯郸郡、广平国、武安郡、名州、广平府的驻地,阅尽历史风云,王朝更替,它始终是方圆数百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广府古城具体始建何年,现已无从考证,据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它已具雏形。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广府古城瓮城内门洞南墙上有修城古碑一方,上书“大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修砌此城”。城高12米,宽8米,角楼、城垛还有宫城相守,固若金汤。城内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招牌云集,有三十多条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弯,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古城内传说中的窦建德运兵洞;城西南侧建于明清时的西八闸;城东宋元时的弘济桥;桥面石板上大量古生代三叶虫等生物化石……都见证着广府曾经的繁华与悠远的历史。


广府文化与古城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相依而生。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等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毛遂的墓葬就在广府附近;古演兵场遗址上的烽烟仿佛还在眼前;梳妆楼讲述着凄婉的故事;清晖书院传出阵阵诵书声;穿越时空的黑龙潭依旧澎湃着历史的波涛……古老深厚的历史积淀,锻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



双水绕城,千里洼塘,杨柳弄影,鲤鱼跃波,水鸟鸣翔,使得广府古城成为北方闻名的“旱地水城”。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有水便有灵性,北方的“水”城尤显珍贵。


广府古城,坐落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永年洼淀之中,水城相依,水中倒映着古城的背影,城上氤氲着水汽的温润,自古人称“北方小江南”。永年洼内浅植苇葭、深种藕荷,四周大堤垂柳婆娑。伫立城头,远处可见滏阳河水蜿蜒飘摇,近看古城外碧水环绕。长5公里的护城河上,渔舟唱晚,碧波荡漾,金鳞纵跃。这或许就是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所赞誉的广府城的“双水绕城”吧。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难怪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无数描绘“水城”之美的诗与画。唐代诗人李白、晚唐才子司空曙,元代名相王磐,清代郑板桥、直隶总督方观承都曾在此流连忘返。


广府镇,古称“曲梁”,“曲”字意为弯曲,“梁”字本意为水堤,因洺水环绕(滏阳河元代才引入永年),堤围其周而得名。可见广府自古就与水有联系,是河宽地阔的河谷地带。据记载,古代广府周围曾有洺河、漳河、滏阳河、牛尾河流过,其中洺河和滏阳河对广府的作用最大。滏阳河从广府东部和南部穿越而过,几百年来灌溉农田造福广府百姓。


走近“永年洼”,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绿苇红荷,鸥鸟共飞。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尤其广府城东南800亩区域内水面宽阔,水体较深,可行舟载人,由于水路纵横交错,加上芦苇丛生,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地形不熟悉的人进入其中很难走出来。从高空中俯视洼淀,水道与芦苇交错相织,形成一个近似篆体“太极”字样的图案,据此,当地人称这里为“太极迷宫”。广府古城文化旅游管理中心有一张醒目的“旅游规划图”,图中的古城之外是一片诱人的绿色和蓝色。当地负责人员称,那是一个美丽的“水规划”:永年县重点实施项目800亩“太极迷宫”、万亩荷花园、千亩湿地森林、300亩太极湖以及两万亩芦苇荡……这里将逐步重现曾有的湿地风光。



中国古代先哲称“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源,阴阳二气衍生万物,广府人将之演绎出独特的广府太极拳,杨式的气吞山河,手捧寰宇;武式的清秀干练,行云流水……绵延百年不断的武学门派,印证着“太极”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杨露禅故居在广府城南,走进这座清代的四合院,栩栩如生的蜡像,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行功走架,杨式胸怀天地、吞吐寰宇的气势再现着太极神拳的神韵。清人翁同龢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是对一代宗师最为贴切的评价。与杨露禅故居相距不远的武禹襄故居也保存的相当完好,院子很大,建筑也极其讲究。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称,不久之后,武禹襄的书房将被修复,屋后的授拳场也将复原。


武禹襄,性格耿直,尚侠义,擅长钻研拳术。曾专访陈式太极传人陈清平,与之研习得其精妙。回到家乡后,与杨露禅交流学习,创“武式”太极拳。当时,武家为广府城四大望族之首,不以传拳为业,仅家传给外甥李亦畲、李启轩两人。李亦畲亦精于太极拳理论,其将太极宗师王宗岳、武禹襄的拳论及自身体会手书成三册(俗称“老三本”),成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的名字见诸文字记载便出于此。后来李亦畲的传人孙禄堂将形意、八卦拳融于太极学中,创立“孙式太极拳”。后来,武式太极拳进入正规学堂,传遍各地。


与武氏的精于理论研究相比,杨氏更注重普及和推广太极拳。杨露禅,祖籍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闫门寨(今永年县闫门寨),本是一位以卖煤土做短工为生的小市民,他少时习少林外家拳,技艺超群。清嘉庆年间,杨露禅立志改习太极,他三下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历时10余年始得其精髓,并始创了风格独特的杨式太极拳。道光年间,杨露禅从陈家沟返回故里后,在广府南关设场授拳,后应邀进京教拳。杨露禅首次将秘不外传的十三式长拳传向京都,传向社会。他曾受诸多官宦人家邀请,教授王孙公子学练太极拳。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赞叹:“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杨露禅次子杨班侯刚正不阿,技艺超群,在京都留下“拳打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佳话,人称“杨无敌”。三子杨健侯性格温和,专心研究太极拳法,由其传人逐步演化出“吴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支脉很多,门徒不断增加,桃李遍布天下。


在杨露禅故居,我们见到了杨式太极拳的传人韩会明老人,虽然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是一套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打完以后,老人气息均匀,面色不改。在故居阳光和绿树和谐相融的背景下,宁心静气地观看极尽舒展的太极拳式,我们仿佛真正体会出“太极”的精神内涵。













广府镇
广府镇






广府镇
广府镇
投票地址:http://expo.people.com.cn/GB/57923/346510/index.html
标签:永年广府 古城     阅读次数(515) | 回复数(8)
上一篇:河北邯郸“雨中最美少年”无盖井旁坚守3小时
下一篇:河北临漳【东前坊表村】遭暴力征耕地伤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