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宋桂民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908215615@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08 篇
    回复总数:71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93289 人次
    总访问数:23777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ongguimin发表的博文
探访天下裘都大营 看产业如何崛起[2013/10/12 11:01:24|by:songguimin]

     大风起兮,云飞扬。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一首高歌,遗音至今荡气回肠,真正的王者总有贯穿风雨的力量。近年来,枣强县营皮产业作为我市最知名的传统产业之一,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清关危机等轮番肆虐之后,今天的她不仅没有倒下,而且依旧如同春花般傲然绽放,她用自己最强大的生命力,书写着中国特色产业的又一页传奇篇章。从实际出发,梳理近年来营皮产业的发展脉络,就是在探寻中国制造转型期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中国中小企业的升级之旅,也是对枣强党委、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有力解答。

     也许天性聪慧的比干不会想到,他无意中发明的制裘术,3000年后竟能使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镇成为遍地生金,富甲一方的宝地,而傲视古今,威临天下的秦始皇更不会想到,他在诏书上写下的“天下裘都”四字,千年之后竟有光耀全球的分量。

     中国·大营,这是一个提到中国皮毛产业就不得不提到的名字。从一组数据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名字,这个产业所占有的分量:目前,枣强县大营镇拥有皮毛加工摊点1.2万个,皮毛业以大营为中心,已辐射到周边50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110亿元,年出口销售额达27亿元,形成了跨两省三市五县的大经济圈。大营一带农民务工经商的比例占到了农村劳动力的90%,皮毛收入占到了农民家庭收入的90%。2010年,皮毛业一般纳税人企业达到323家,纳税6149万元,大营、新屯一带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皮毛加工、集散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及欧、美、东南亚、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同行业中,营皮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50%。在北京雅宝路裘皮市场的摊位达80多个,常驻160多人,占全部市场的80%。在浙江桐乡崇福镇皮毛市场的300多个摊位中,大营占到了70%。目前,莫斯科唐宁街裘皮服装市场,80%以上的裘皮产品都来自大营,全县驻俄经济人员300多人,常驻韩经销人员30多人。营皮正在以空前的繁荣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然而,在这一片繁花似锦的背后,枣强营皮产业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如同所有传统产业一样,她同样也有着自己的缺陷,也为自己的缺陷付出过代价;如同所有中国出口主导型产业一样,世界经济的严寒,也同样给她留下了创伤,但是营皮产业在枣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以危机为契机,以问题为节点,对内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开展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管理,打造营皮产业的钢筋铁骨;对外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实现从主打产品出口转变为内外兼顾,从主销俄罗斯转变为欧美韩日多点开花,从传统市场营销大胆进军网络营销、会展营销,积极对接欧美时尚潮流,找外商,引外资,加强与国际顶尖拍卖行及毛皮贸易生产公司合作,不断谋求打造国际皮毛品牌。崛起的大营皮毛产业正在成为中国产业转型期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南北对接 拉长产业链 裘都自有王者气象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区域化、产业特色化的雏形已经在中国版图上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然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产业的成长多数由中小企业组成,带有明显的自发性,他们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但是很多还没有发展成为产业崛起所必需的集群,这成为制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营皮毛产业是枣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历届党委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发挥政府有效作用,积极引导营皮产业升级提质,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该县深刻认识到,一个区域性的特色产业要实现快速地发展就必须打造优质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建立起完整产品供需产业链,而不是简单的产品相同、企业扎堆、无序竞争,这只能算是群集而不是集群,严重的内耗,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创新与科技提升,影响到营皮的竞争力,所以必须引导企业发展向深层次分工演进。同时,营皮产业是为了强县更是为了富民,营皮产业对周边地区强大的辐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大营周边的百姓日益富裕起来,政府必须进一步将这一趋势加强,但是又必须避免产品雷同无序竞争,所以该县提出了“南北对接”,拉长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枣强县共有11个乡镇,皮毛产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大营、新屯两个乡镇,家家搞皮毛,户户懂经营,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恩察、嘉会、王均、张秀屯及枣强镇的部分村庄为皮毛产业的过渡带,每个村庄有近三分之一的皮毛加工户,部分人员在大营一带常年打工,而北部几个乡镇与营皮没有接轨。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枣强为了把南部的“富水”引到欠发达的北部几个乡镇,该县审时度势,决定引导这一地区将皮毛养殖业作为最主要发展方向。因为以前大营主要从肃宁等外地皮毛市场引进生皮进行熟皮加工、服饰加工等,如今在本地进行养殖、加工生皮,一则可以降低原料成本,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二则可以更好地延伸产业链,造福百姓壮大产业,三则可以使营皮产业扩展,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针对这一战略,该县以营皮北扩为契机,制定了一引导、二修路、三培训的发展方案。他们以大营皮毛市场为依托,以养殖小区为龙头,以产业化经营和公司+农户为基本经营形式,在北部几个乡镇广泛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即年内建成10个毛皮动物繁育龙头企业、100个规模养殖户、1000个示范养殖点,毛皮动物养殖总存栏达到5万只,年出栏50万只。北仓口鑫源养殖场目前与15个村60多户达成了养殖协议,建立了白雪光狐和兰狐新品种的引进及改良授精站,年可增收500多万元,推动了全县南加工北养殖格局的形成,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县规模特种养殖小区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速南北对接的趋势,疏理南北对接的“脉络”,枣强县政府投资7000多万元,实施的张唐路、魏广路、皮草环线、肖马路等8条公路同时开工建设。皮草环线工程连接嘉会、新屯、大营、张秀屯、恩察5个乡镇,途径20多个村庄与张唐路连接。其中张唐、枣景两条县级路贯穿北部5个乡镇,与肃宁线、皮草环线连接,实现了南北互动,优化配置,平等发展,为南北牵手致富提供了保障。特色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拉长了皮毛产业链条,构筑起皮毛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撑,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同时,该县注重加强同尚村、留史、辛集、昌黎、海宁等产业相关县市的沟通与合作,做到资源互补,错位发展,从而构成既各有优势,又密切联系的庞大的产业集群。他们在与昌黎、海宁等皮毛产地建立产销合作之后,又与黑龙江的绥芬河、内蒙古的乌拉特后旗等边贸城市签订协议成为友好县市,不仅为营皮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生皮原料,还为营皮产品进军国外市场成功打开了一条新的重要通道。蓬勃发展的营皮产业正展现出自己独有的王者气象。

科技提品质 工艺树品牌 裘都当自笑傲群雄

     没有浴火的凤凰,不会成为真正的凤凰,何况裘都这条巨龙?他也必然要经历风雨,方能腾空而起。金融危机、欧盟债务危机、俄罗斯清关危机……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真的可以用“更兼风和雨”来形容,对于营皮这个主打国外市场,特别是北欧、俄罗斯市场的产业来说,无疑一记重创,但是这样的挑战又如何应对呢?越是危急时刻,营皮越是看到了自身产业升级、科技提升、品质提升的必要,因为“打铁还须自身硬”,营皮必须尽快克服自身先天的弱点,打造出一副能够迎接风雨的钢筋铁骨。

     对于营皮产业的弱点,枣强县是明了的,全县加工营皮的企业不少,12000多户,但是多数是手工作坊式的,从业人数达15万人,但总体为高中以下知识水平,企业科技含量参差不齐,缺乏技术创新,样式与风格上还没有与国际市场潮流接轨,而且在一些关键工艺上,还没有达到高端市场的要求,比如硝染企业工艺落后,在硝染和鞣制过程中大多都在使用带有有害物质的染料,欧盟、美国等世贸成员国立法,对甲醛等一些有害物质等做出限制,只要我们的企业使用非环保的染料,我们的产品就不能从质上有明显的提高,就不能进入欧美市场。针对这一问题,枣强县提出了“营皮发展,科技为先”的口号,引导全县营皮产业加快了人才培养与技术升级改造的力度。

     瞄准高新技术,接轨国际大市场。该县立足皮毛传统产业,坚持在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上下功夫,多次邀请北欧皮草专家到枣强讲课,并与6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服装专业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引进新技术、新成果40多项。他们加大投资力度,对皮毛工艺、设备不断更新改造,从意大利、加拿大、荷兰等地引进了60条先进的流水生产线,推广了国际信赖的油鞣技术,改进了皮草工艺,实现了网上选款、微机鞣制剪裁,裘皮加工从鞣制、硝染、印花到裁制、缝制、吊制等,各个环节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县还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把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重点,从各个方面改善科技人才待遇,采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工作上创造有利于施展才华的环境,对长期从事科研开发、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的科技人才,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企业派到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大学培训学习的技术人员,县财政给予学费30%的补贴,这一政策更加激发了科技人才在这里扎根创业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枣强皮毛产业引进新技术、新成果40多项,组建企业办科研机构30多家,实现了皮毛产品由仿效制作向自行设计的转变、生产工艺由传统手工向现代技术的转变、加工销售由挂靠名牌向创建品牌的转变。如今,枣强皮毛产业从零散个体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从没有自己的产品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短短几年时间,金帝、南极公主、弗兰尼等已发展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北极皇后、慕兰裘迪、裘斯特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皮草服装品牌更是充分展示了裘皮制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款式,引领了裘皮服装发展潮流,大营裘皮产品呈现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时代特色。

     巨龙起时风云变。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使营皮产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一个更环保、工艺更精良的营皮产业,正在不断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

园区结构优化 高台助腾飞 裘都开出新境界

     随着营皮产业升级之路的不断延伸,枣强县将目光放得更为广远,他们认识到一个强大的产业必须要有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完备的平台支撑,如何进一步加快营皮产业聚集作用,使产业内部构成更加优化,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一个宏伟的营皮聚集产业区规划展开了,这一规划的实施为裘都的发展再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将营皮产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2009年10月,枣强县营皮工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聚集区以原来的营皮工业园为基础,进一步加大规划力度,以打造中国裘皮名城为目标,打破乡镇界限,以大营、新屯一体化为平台,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该园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破解发展瓶颈,如总投资80多亿元的三个省级重点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之中,他们分别是由广东中华龙脉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中国·大营绿能鞣制园项目、河北隆基泰和集团投资54.2亿元的大营新城项目和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第六工程局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中国·大营裘皮世贸城项目。

     其中,中国·大营绿能鞣制园是整个产业的基础,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原料皮的硝染鞣制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裘皮行业的零污染发展。

     大营新城项目包括“一园四城五中心”。“一园”即中国·大营裘皮产业园,这是产业集群的工业基础。以大营成为全国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为目标,皮毛产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名特优新产品比例大幅提高。“四城”即中国·大营裘皮服装城、中国·大营裘皮饰品城、中国·大营裘皮辅料城、中国·大营裘皮原料城,以形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裘皮制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为典型标志。国内外供应商、进出口商、批发商、大型零售商云集大营,实现“买世界、卖世界”。“五中心”即中国·大营裘皮服装技术研发培训中心、中国·大营裘皮品牌与商检中心、中国·大营裘皮信息与电子商务中心、中国·大营裘皮服装展览中心、中国·大营裘皮物流中心,它们囊括了产业集群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件建设,届时国内外知名服装学院、会展机构大量汇集,商品交易、信息发布、产品创新、价格形成等功能充分体现,经常性举办国际国内高层次会议,形成完善的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具备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和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大营港”将成为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的裘皮制品集散枢纽。

     另有正在规划设计中的尼克服项目、礼品日化城、鸿翔商务大厦、五星级酒店、裘都生态园等一大批工业、商业、服务项目入驻聚集区。预计到2013年,皮毛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上交税金2亿元,外贸出口7.5 亿美元;到2015年,皮毛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上交税金4亿元,外贸出口15亿美元,名特优新产品比重提高到40%以上,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裘皮加工集散中心。大规划,开辟大未来,裘都大营正在迈向自己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境界。

     走向世界的营皮,光耀古今的天下裘都,正如一个霸气而智慧的王者,在烈烈风中,不断修内功、强自我,最终打造出可以贯穿一切的钢筋铁骨,绽放出中国营皮产业最璀璨的光辉!

阅读次数(452) | 回复数(3)
上一篇:中国·大营第二十二届国际皮草交易会10月28日开幕
下一篇:中国·大营第二十四届国际皮草交易会虚位以待迎嘉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