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程玉林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ylsufa@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133 篇
    回复总数:4650 条
    留言总数:23 条
    日志阅读:413036 人次
    总访问数:765158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klnongmin139发表的博文
河间府衙史话[2014/10/31 19:01:12|by:klnongmin139]
自2010年9月启动原址复建工程以来,“河间府衙”作为一个凝聚了厚重历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京南第一府’将重现历史原貌”、“河间府衙遗址出土宋元明清文物700多件”等消息,受到新华网、央视网、河北日报等120余家媒体和网站的报道或转载。河间府衙缘何如此倍受青睐?这事还得从1500多年前说起。说府衙,得先说河间城。自战国时代始,河间虽屡次建国、设郡,但“河间”一词,主要为地区之名,一直没有地名意义上的河间城。自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于赵都军城置瀛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瀛州为河间郡,此后,河间城区逐渐固定。宋大观二年(1108年)始置河间府,领一州十县。熙宁元年(1068年),河间经历过一次大地震,城垣尽毁,“瀛州为甚”,时任高阳关路安抚使兼瀛州知事的李肃之曾组织重修。这可以说是河间城有确切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修建。     而河间府衙,则到了明代以后才逐渐定形。皆因明清两朝中央集权日趋巩固,“府”作为一级重要的行政单位,也得到加强,府衙作为权力象征,其隆重兴建自不必言。明代的河间府,南至德州,北到天津,现在沧州的大部分县市均在管辖范围内,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而河间处于京城南下的第一站,故又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自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河间府衙曾四次重修。弘治年间,知府谢文更是扩大府衙规模,“号为完美,盖自宋李肃之后仅见此焉”。但是,因为我国古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防火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到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知府张羽履任,七月间一场火灾,一夕间府衙化为灰尽,后又修复。清代统治者为安抚汉人,在区域、官制等方面多沿袭明朝,河间府衙的面貌基本如昨,只是多次修缮,没有太大的变化。民国以来,废府存县,年久失修,日本侵略者占领河间后,逐渐成为一片废墟。探究府衙的地理位置,恰处于河间城区的至高点,主要是府衙作为地方行政中枢,利于防洪之故。据历史记载,1917年河间境内子牙河决堤,全县大部被淹,从县城北门乘船可达天津,可见府衙之高不是没有道理。府衙的内部设置,则与当时的政府体制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因行政司法不分,故而府衙内部既有府堂、经历司、照磨所等文职机构,又有理刑厅、司狱司、巡捕厅等司法机构,甚至还有兵器局、阴阳学(掌天文)、养正书堂(名流讲学之所)等,连知府内眷也在府衙居住。可以说,府衙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府运行情况的一面镜子。     斗转星移,新中国成立后,府衙先后成为瀛州镇中学、河间二中的所在地,至今,府衙周边仍有府门口街、馆驿街等与府衙有关的街名。2010年,河间二中因为搬迁扩建,原府衙所在地遂闲置出来,在清理挖掘过程中,出土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珍贵文物700多件,包括建筑构件、铁炮、石狮、碑刻、瓷器、铜器、铜钱和牙雕饰品等。这样一个凝聚厚重历史的珍贵遗迹,如果用于商业或住宅建设,府衙只能闪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为延续历史文化脉络,河间市经广泛征求意见,决定逐步复建府衙,并将相关文物陈列其中,建成之后将成为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标签:河间,史话     阅读次数(266) | 回复数(1)
上一篇:聚会河间赞国欣
下一篇:笔情墨趣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