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文英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371995152@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52 篇
    回复总数:25013 条
    留言总数:223 条
    日志阅读:396391 人次
    总访问数:699727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15132885508发表的博文
掏井[2018/9/15 11:25:01|by:l15132885508]
 

刘文英:掏井

 时间:2018-07-27 10:27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

衡水日报新闻热线:0318-2073456    衡水晚报新闻热线:0318-2065067、2061234



 



刘文英



     上世纪50年代,全村人吃水,全靠街心大槐树下的那口砖水井。日积月垒,孩子们往井里投的转头瓦块、人们提水时掉到井里的瓶瓶罐罐、刮风下雨冲进井内的沙土碎石,把井底的泉眼堵住了,井水就会变得越来越浅。

  多年来,形成了一条规矩,每年盛夏大暑节这一天,全村男女社员们,不用催不用叫,自动聚集到街中来掏井。说话间,槐树下,砖井旁,人头攒动,热闹起来。掏井从开始到完工,中午不休息,所以需要各家各户自带“干粮”。

  在德高望重的掏井把式李大叔的指挥下,小伙子们抬来三根倍儿直的梁木,把木头戳在井口挖好的土坑内,在井口上方交叉搭起架子来。在三角架顶部系上一个木滑轮,把鸡蛋粗的线麻绳,穿过滑轮,绳头与水斗牢牢系在一起,另一头的绳子拉出20多米远。然后挖好排水沟,找来铁锨等用具。

  把一切准备停当,天快晌午了,李大叔喊了一声:“吃饭啦!”社员们把端来的砸蒜酱、拌黄瓜、炒茄子等家常菜,一碗挨一碗地摆在树荫下,大家围着圈蹲下来,菜团子、窝窝头、秫面饼,爱吃什么拿什么。一场“百家饭”大会餐开始了。

  “掏井开始!”李大叔一声令下,社员们站起来,各就各位。李大叔从青年人群里,挑出6个棒小伙,把装粮食的口袋,角对角一并做成帽子,往头上一戴,拦腰系好绳子,手持短把铁锨。滑轮外20米长的拉绳,被男女社员们用手攥紧,像拔河赛一样,严阵以待。下井的小伙子们分成了三组轮班下井,右手抓紧滑轮下的绳子,双脚蹬入水斗内。李大叔打着手势,低声喊:“下!”社员们抻着拉绳一步一步往井下送,依次把小伙子们送下井去。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从酷热中下到凉水井里,双脚一下水,凉得一“机灵”,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小伙子们手疾眼快,用铁锨挖起井底的淤泥,你一掀他一掀,很快把水斗装满。爬在井口的李大叔朝社员们一摆手,喊声“走”!社员们拉起了绳子,滑轮发出吱扭吱扭的响声,一斗黑乎乎的淤泥被拉出井口。站在井口的俩个小伙子伸手拽住水斗上的横梁,顺势把淤泥倒进旁边的排水沟里。就这样一上一下,一来一往,一斗一斗的淤泥从井底掏出。

  经过几个钟头紧张有序的劳作,井底堆积的杂物和淤泥被掏得干干净净,井底泉眼里的水冒着泡往外流。第二天早晨,井里涨满了清澈甘甜的水。

  如今村民们都吃上了自来水,砖水井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掏井——这富有浓郁乡韵、妙趣横生的往事,怎会让人忘记呢!
阅读次数(2689) | 回复数(10)
上一篇:书费
下一篇:子牙河旁姜子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