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刘文英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q371995152@sina.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52 篇
    回复总数:25013 条
    留言总数:223 条
    日志阅读:398503 人次
    总访问数:70370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l15132885508发表的博文
我的第一张彩照[2016/3/29 14:19:44|by:l15132885508]

  点击查看原图

我的第一张彩照

    上世纪70年代,电影是黑白的,电视是黑白的,照片是黑白的。在那黑白的世界里,我却拥有上面这张由老外拍摄的彩色照片。要问这张彩照的来龙去脉,还要追忆到40年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农业合作社时期,每个生产队只有一块打麦场,集体用来筛麦粒的铁丝筛子,也仅需一两个。分田到户以后,筛子成了千家万户的必用家具,所以市场需求很大。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了商机。农民需求,市场缺货,搞家庭副业,生产筛子,准能保我发家致富。

  我的想法和计划跟全家人一商量,得到一致赞同,于是我决定操办编制铁丝筛子的家庭副业。主意拿定,说干就干,我首先从安平买来筛子底,又到县土产门市部购进竹片。我做圈,拧外底,妻子剪内底、捆圈。单调重复的动作,做多了也会累得两臂酸疼,双手磨出了水泡。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端正刮净的成品筛终于做成了。我每天用自行车驮着20个筛子串乡卖货,农民看到物美价廉的必需品,争先购买,不用挪地,每次都被抢购一空。

  产品质量和信誉,是无形的广告,我家生产筛子的信息,很快传遍周围几十个村子。到了第二年就不用自己串乡卖,而是不少小贩来家里批发,生意更火了。乡亲们看到了赚钱的道儿,都来学手艺。我将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还借给他们本钱。很快,全村大多数乡亲办起了这项家庭副业,很快形成了生产筛子的专业村。

  根据当时的大好形势,我去工商局领了执照;跑到公安局刻印章;找银行办账号。准备齐全后,我决定带着样品到北京去推销。

  到北京后,为了省钱,晚上我花6毛钱住澡堂子,早上吃两根油条一碗稀饭,便步行顺街串,见到土产日杂店就进去联系。整整跑了一天,不是低不成,就是高不就,一项合同也没签成。

  可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心想,偌大一个北京市,总有一家适合我。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北京天桥,远远看到一个土产日杂批发部的大牌子,我兴冲冲走进去,找到了管采购的王主任。得知他是咱河北武强人,忙和他拉近乎:深武饶安(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我们是老乡啊!接着向他介绍了我自己制作的铁丝筛子灵透耐用的优点和城市郊区农民急需的情况,并向他承诺,北京市只向他一家批发部提供货源。王主任被我的真诚所打动,一下子签了8000多元的合同。

  合同签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决定顺便去北京故宫逛一逛,于是花了一毛钱买了门票,来到了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见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双手举着一个精致的照相机,微笑着给游人拍照,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一张张像片从相机里弹出来。像片刚出来时是黑白两层的,一见阳光,彩色图像便出现了。老外把一张照片递给我(二排左二),友好地示意作为留念。

  时至今日,我存有很多与网友们拍的彩色合影,但我仍然保存着我的第一张彩照,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了年轻时艰苦创业的情景。

标签:l15132885508     阅读次数(266) | 回复数(17)
上一篇:毛泽东全部诗词(十六)
下一篇:子牙河旁姜子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