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孙顺超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823462403@qq.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969 篇
    回复总数:1400 条
    留言总数:19 条
    日志阅读:635669 人次
    总访问数:110584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sunshunchao发表的博文
从古诗中考据三丘古洞[2014/11/21 16:34:45|by:sunshunchao]

          从古诗中考据三丘古洞

    昨晚写明代束鹿旧城八景之一的三丘古洞,写了一部分,就断了网络,诗文都丢了。今天再次整理发出来。

点击查看原图

   《康熙束鹿县志》载:三丘古洞,在县治(今新城镇)北四十里,三峰耸峙。《方舆揽胜》云:“其岩外隘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俗号为三丘古洞。为旧城八景之一,今仅存土丘云。

              三丘古洞

                   王宗彝(明礼部尚书)

    中峰高耸两边低,不断岚光翠欲迷。

    毓秀曾生申与甫,凝云常见散还栖。

    雨余万窍烟争渡,风静千般鸟乱啼。

    投老归来无别事,登临几度费攀跻。

               三丘古洞

                黄子嘉(明正统六年束鹿知县)

    平原四望远山微,城北荒丘势独巍。

    洞口不开仙客隐,云低疑有雨龙归。

    中涵清淑扶舆气,外耸苍茫碧落辉。

    有路通天何处是?登临怀古思依依。

    三丘村,在现在旧城镇北一公里处,天王公路路东。关于三丘古洞有很多种解释和传说。有传说三丘古洞内有一条小路通往旧城十字街的,有说通往北面五里地远的一座小庙的。总之是后来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被滹沱河水携带的泥沙吞没。九十年代出版的《辛集市志》,则采用了后一种说法。乃至一直有人想把三丘古洞发掘出来。

    原辛集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董文璞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董先生是旧城北十里的西朗月村人,对家乡风物更是多一份独到的见解。据董先生考证,三丘古洞,是黄河的杰作。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303年,被大禹称为“大河”的黄河流经魏县、曲周、巨鹿、新河、束鹿、深县献县,在沧州入海。直到公元前602年,黄河才改道。古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考证说束鹿、巨鹿以东的河北平原是大禹治水时将黄河下游分为九段,散其水势,导流入海的地方,也就是“九河之地”。因为这里从新石器时代以至春秋时代,极少文化遗址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也就是说这一带是黄河冲积填造的平原,泥沙沉积厚度在2000-4000米以上。从地质构造看,不可能有地下岩洞。

   至于三丘古洞,应该是地面上的沙丘,经风化或水的冲刷而形成的洞穴。清康熙束鹿县志“乡村”章节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时,一个叫周于德的七十五岁老人讲,年幼的时候曾见过三丘的基址,周围有五六亩,高十余丈,上面是平顶,一亩地大小。多次被滹沱河水所冲刷,面积越来越小。曾经有人在土丘旁拾得一块长二尺、宽一尺的汉瓦。

    上面引用的第一首诗末句“投老归来无别事,登临几度费攀跻”。明南京礼部尚书王宗彝明正德二年(1507年)告老还乡回到束鹿县,曾多次登临三丘,说明当时盛景还在。同时期文人还有“四望平原不见山,三丘雄镇北城关。洞中仙子人难遇,岩上藤萝手可攀。曲径晓晴松顶翠,幽林夕照鸟志闲。”的诗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文人雅士都喜欢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束鹿县地处平原,距离最近的山也有一百多里。这旧城北面的大土丘自然就成了文人郊游的好去处。从诗中的藤萝、曲径,可看出确实上山的小路很陡峭,还需要借助藤萝来攀爬。从幽林、夕照、松顶翠、鸟志闲,可见当时植被茂盛,环境清幽,确实是休闲躲静的好去处。齐志强先生深得前人吟咏之精华,田畴万亩、三峰耸峙、曲径通幽、古刹奇松及探幽访古的文人雅士尽皆入得画中,使早已湮没于岁月中的三丘盛景再现与今人眼前。

阅读次数(522) | 回复数(4)
上一篇:束鹿(辛集)旧城八景之一---三丘古洞
下一篇:河北省种子协会财务报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