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任付珍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tnmhzs@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77 篇
    回复总数:130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037872 人次
    总访问数:218819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tuiwubing发表的博文
深山沟里有我家[2023/2/8 8:48:15|by:tuiwubing]

在邢台县与沙河市交界的烽台垴山脚下,有一个叫菜峪的古老小山村,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据村志记载,古代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茂密的橡子树,也叫菜树,后来因经常战乱闹饥荒,民不聊生,只好靠烧炭度日。在我小时候还能见到五处炭窑的痕迹,山上还有一些树疙瘩。而在村桥头的石碑上记载的是有一位姓雷的人来此最早,以买菜为生,故名菜峪,在村东有雷家坟,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平整雷家坟地时挖出多具遗骨,都得于集中掩埋。清朝中期,我们的祖先从平原区的伍仲村搬迁而来,据传是因家里人口多,顾不住生活,母亲就带着大儿子到西部深山找落脚地方,最后看中背靠烽台垴、前临奶奶顶的一处三面环山的开阔地带安家居住。在村西沟有一处老坟,也是我家老人们埋葬之地,据说就是立祖坟场。后来,李姓、霍姓相继迁入,迁入最迟的是石姓。

菜峪村总面积不过3000亩,分为西北东三道沟向,南面紧挨马沟村。打记事起,就知道我们村人均土地还行,可就是坡场太少,除了为牲口准备的草坡,也叫栏坡,不允许去放牧打柴,秋后统一分到各户为集体牲口割草,坡上的荆柴归自己。因为坡场少,所打柴不够烧,只能跑到邻村山上偷割人家的茅草、荆柴,经常因为偷柴火被逮住,轻的处罚是把柴火留下,重的是担子绳镰拿不回来,要想赎回必须拿一两块钱,我就是因为夯马峪村的荆疙瘩而被丢了担子绳镰,最后通过和说掏了一块钱才算拿了回来。

穷怕了的菜峪村人,发誓一定要把自己的山场绿化成树木参天的森林地,一定要把脊薄地改造成丰收田,绝不再干偷柴火的丢人事儿。回想当年植树造林和挑灯修地的场面,真能催人泪下。雨季都是趁墒打鱼鳞坑,用于春季栽植刺槐树,四五年的功夫,半山腰以上全部变成刺槐林,半山腰一下和土质厚的地方则是板栗树和柿子树,再也不用去邻村山上打柴火了。修地是每年冬季的拿手戏,两个生产小队膘着劲儿垫地,每年至少新增一亩半。尽管也是改河劈山,但没有大的违背自然规律,保证垫一块成一块,经受住了历次洪灾的严重考验,只有赵峪村西那一块毁的不成样子了各户都栽上大白杨树,其余的照样耕种着。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菜峪村人的眼光也在转变,于1984年开始把过去放牲口的乌梅树垴大岭分坡到户,经爆破整坪栽上板栗树,随后又将西坡岭和东河岭下放,现在人均板栗树都达到三四百株,2017年仅板栗一项户收获四五千斤,最高的八千斤,荒山真正成了绿色银行。在改造生态的同时,村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有了崭新的村民活动广场,陪衬着桥头歪脖大柳树更加美丽漂亮,春节期间各种各样的家庭用车一溜摆放,展示着菜峪村人们走出山门的坚实的步履,被三里五乡人称之为大学生村,知识造就了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希望。

站在乌梅树垴上放眼四周,一道道绕山转水平沟梯田里层林尽染,茂密的板栗树已长出小小的栗碗,大家正在喷洒营养药和防治虫害,沟道里到处传来电动喷雾器的哼哼声。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与时俱进的美丽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爱护自己的家乡,愿我们的家乡更加富裕,更加美丽吧。点击查看原图
标签:tuiwubing     阅读次数(199) | 回复数(0)
上一篇:信都区西黄村镇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下一篇:信都区:白蒿苗特色野菜到处都是 蒸制的苦累别有风味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