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任付珍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tnmhzs@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79 篇
    回复总数:130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038745 人次
    总访问数:2189173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tuiwubing发表的博文
信都区山区白线麻的记忆 [2022/6/22 8:33:53|by:tuiwubing]

山区白线麻的记忆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农作物叫白线麻,那是信都区最有名气的特产,因气候和地理条件的特殊原因,也只能是我们城计头、龙泉寺、路罗、浆水和沙河市禅房一带能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曾经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白线麻到底有啥名气呢?到过庙会的人都会见到身背麻包的身影,一打听保准说是麦地湾的,在路罗河川的一个大拐弯处,有个座北朝南居山而建的小村庄,名曰麦地湾,其村西有一块4分地,地质为沙土混合酸性土壤,所产出的麻杆粗细均匀,经过沤制、晾晒、剥皮,麻丝特别白洁、揉润、拉力性强,是过去纳鞋底的上乘原料,一直做为顺德府进贡皇宫的特产,难怪买麻的人都说是麦地湾的也在所难免,就相当于现在的商标品牌。

种麻时间为夏至以前,割麦子的茬要低,割完就要抓紧浇灌播种。去暑不种菜,这是一个节气关口。立秋七八天,线麻开花扬粉,麻杆变成金黄色,就意味着到了成熟期。

拔麻是一项紧张而需要劳力的技巧活儿,每家每户都种植半亩以上的地,一个人又不能干,就要几家联合拔麻。

拔麻也是一项细致活儿,拦腰拔起还不能折断,再拦一把后捡出折断的、矮的捋顺放下,每摞为13把。削麻更是技术活,抓起一把必须均匀散开,用马燕刀将麻叶削掉但不能伤害麻杆,13把捆为一个大捆。在地里散开晾晒,削麻手艺好的绑捆用力一撒就会伞状,手艺差点则是三四撮,撒也撒不开。

拔麻搭晌是经常事,四五个男劳力加上四五个妇女从七点多开始一直忙到12点半,拉回来放到麻池边还得把麻杆散开再晒。

下午三四点以后,到麻池怄麻的户对麻杆进行上下捆扎,将池内水淘净,分别对头摆放,一个麻池能放到60个麻杆,上面压上拐麻再压上大石头,防止放水后泛起。

怄制时间一般为36个小时,麻杆老棒的和皮比较嫩的不能在一个池内放,怄制时间有差距。怄制标准是麻皮光滑、抽一根能从根顺利剥到稍就为大熟麻,就应立马出池,否则,就成了烂麻,皮薄没有斤数,收成大折扣。我们村一直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位老人习惯拾牲口粪,孩子们以为他经验丰富,就嘱咐他早起去西沟门看看麻能捞了不,谁知老者起的不迟,看到路上牲口粪很多就忘了看麻的活儿,等赶到麻池已晚了一个小时,一看麻杆完全变成白棍,让孩子好训斥。

晒麻的事相对简单一些,找到一处没有杂草的地方,每捆分为4大把,均匀撒开,下午三四点钟去翻一次,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当天赶黑就能收起,天气好,再晒上一天更好,五捆为一抱放起来来年春季再剥皮出售。

1982年土地下放到户时,我们村板栗树还很少,收入全靠白线麻,1亩地产60捆麻杆,一捆麻杆出2斤皮,一斤皮在沙河渡口、册井、上下关,朱庄水库下游的牛人口一带能买到七八块,按当时的货物价值来说是就是高效的农作物。

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和农村年轻人外出工作,娶媳妇再也没有人纳鞋底了,白线麻种植也成为我们这一代的脑海记忆。

标签:tuiwubing     阅读次数(22816) | 回复数(0)
上一篇:信都区城计头乡农民奋起抗旱保证农作物生长
下一篇:我的老师李聚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