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任付珍
  • 性别:暂无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tnmhzs@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894 篇
    回复总数:132 条
    留言总数:1 条
    日志阅读:2052436 人次
    总访问数:2204364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tuiwubing发表的博文
想起那些年代的水磨头赶会 [2022/1/25 10:28:58|by:tuiwubing]


在我们山里面,曾经一句话叫要想累去赶会。这个赶会其实就是过庙会,转达一天就是累的腰酸腿困。小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的地方被当做四旧给取消了,像我们几个村联办的二月十九孤墓岭就属于取缔对象,但还有几家来自枣园一带的卖框的。附近的沙河水磨头四月十三会一直没有断,过去主要是到村前楼门山降香的会。因为临近麦收了,生产队的叉把、扫帚、绳镰等割麦子打场用具全靠这个会上调剂,也是个交易牲口的大会,武安、邢台、山西的左权等地都来买卖牲口,那个时候买卖牲口必须有工商局发证的交易员来做中间人,买卖方各自找一个交易员,他们通过验证牲口年龄、体个、胖瘦来确定成交价,两个人在手巾下凭指头的行规定价,如果双方满意就成交,交易员从中抽取百分之五的好处费,村南的杨树林内足有100多头骡马牛驴,还有卖小猪、小羊、兔子。这么大的会,我们那一片的当然差不多全村人都去,大人去是为了买麻,我们小孩是为了喝几瓶机汽水。特别薄的玻璃瓶,底部像个小葫芦,上部细长像苇子筒,连瓶一起买下是2分钱,光喝水是1分,里面的水是糖精配食色素,喝的甜甜的,一不小心就把瓶子给碰破了。大人要去买的麻叫白线麻,是我们路罗川、枣园和沙河温家沟一带的特产,最有名气的是麦地湾村西四分地产的麻,麻杆粗细均匀,怄制出来的麻颜色白、拉力强,是旧时代顺德府进贡的地方特产,但在堵不住资本主义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步的年代,农产品交易必须到供销社去,在会上不允许私下个人交易。可在供销社给的价格低,而买麻的人都是给儿媳妇纳鞋底用,在沙河川孩子娶了媳妇有个馈称(惯例),就是必须给买十几斤麻,用于纳鞋底,一个媳妇纳的鞋底七八十对,然而,他们去供销社买麻价格就高,没有在会上买的便宜,所以,就会出现卖方买方私下交易的资本主义尾巴。也是为了给集体多增加点收入。会前,我们村生产队就组织妇女折麻,会的头一天队里就安排好劳力,当天早上一人背着十几斤麻就赶到水磨头村边等着买主,卖主也知道去村外偏僻的地方。那会儿的渡口工商管理人员最厉害,专门查看那里有投机倒把贩子,抓住就是没收。记得有两次,我爹他们几个人被工商局人员追逐了,因我舅舅家就是水磨头村北沟的,他们跑到那里把麻藏到炕洞里也被掂出来了,几个人好说歹劝还算不错,多少掏了点钱把麻留下了,工商局人员也知道生产队来个钱不容易,也就没有那么较真。

我的第一次照相也是在水磨头会上,我五大爷领着我们叔伯姐哥们六七个,还有道沟姐夫去会上用麸子换玉茭,扛着担子也来了,凑待一起就掏钱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像,后来也不知道弄哪儿了。

在小学五年级时,听大人说赶会这天学生不上课了,也没有去学校问问准不准就跑了,赶会的人自然不会少,但主角成了批斗牛鬼蛇神,都带着纸糊的高帽子,有一个据说是台上刘魁的小媳妇,帽子顶上拴着一只小王八,还让小脚女人站板凳,想起来那会儿做的就是有点太过火,大家都知道刘魁是个大地主,也是凭自己干出来的开明人士,八路军来了开仓放粮贡献给部队。文化大革命时期家里人挨了不少批斗。我回来后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

那会儿赶会不在会上买吃的,自己带个锅盔饼子填补一下就行了。1985年以后,经济条件提高了,去赶会买衣服的多了,过去的摊点都在河滩,也都挤到公路上,一直扯列到楼门山以前,吃饭以麻糖粉条菜为主,串亲戚也是提搂2斤麻糖。

再后来,生活条件更加提高,过会成了吃喝大会,也有不少炸麻糖的摊点,更有卖凉拼热炒的,服装摊点都是成品衣服,有变化的是没有了牲口的交易,交通和种地工具换成了三马车。中午时分,年轻人都在家里大摆宴席,也不缺喝醉闯事的半吊子。

进入新时期以后,信都区山区物资交流也很丰富了,翻山越岭去赶会的人很少了,通好峪翻靳沟里沟的路也找不到了,表哥、表姐家也好多年没有去了,过去的赶会热闹劲儿只能变为时代的记忆!

阅读次数(14544) | 回复数(0)
上一篇:邢台李明敬: 十八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妻子彰显大爱无疆
下一篇:信都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到地头,助农精管多增收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