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冯全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fqjliushi@163.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302 篇
    回复总数:403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160023 人次
    总访问数:34986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fqjliushi发表的博文
南宫村名由来--垂杨镇[2021/3/29 9:50:07|by:fqjliushi]

垂杨镇:

垂杨镇位于南宫市东南25公里,东经11532分至11537分、北纬3707分至3715分,东临段头镇、紫冢镇,西至吴村乡,南靠威县常庄乡,北接明化镇,总面积7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004(2017),辖3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垂杨村。是优质棉产区。308国道过境。

其建制沿革为:19537月始置垂杨乡,辖杜家庄、郁庄、刘庄、南王庄、王连寨、宋连寨、石辛庄、垂杨。19569月张家庄、孔家营、赵家营、陆都水、郝都水、田家集、张家埝、冯辛庄并入。19589月改垂杨公社,19843月复置垂杨乡,19854月改垂杨镇。1996年后双炉乡并入。1997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小杜家庄、孝张家庄、南慈达、陆家都水、宋家都水、东刘家庄、南王庄、小郁家庄、路家庄、垂杨、郝尚营、前溹泸、后溹泸、田家集、赵家营、冯辛庄、北慈达、张家埝、孔家营、王连寨、宋连寨、石辛庄、巩辛庄、王辛庄、前双炉、后双炉、小范庄、小张家庄、悠家寨、营里、范家寨、柴家庄、尹家屯、巩家洼、崔村、东马固、西马固、尧村38个行政村。


垂杨:该村原名焦黄庄,为焦、黄二姓世居之地。后村南、北各有一垂杨柳,长势极茂,闻名乡间,故改名垂杨村。明嘉靖《南宫县志》记载:当时此村为县镇外九集之一。民国年间简称垂杨。垂杨是革命老根据地。1940年,中共冀南区党政机关曾设立垂杨县。1945年,撤销垂杨县建制,为南宫县垂杨区政府驻地。

北慈达:宋天圣年间(10231031),此处建石佛寺一座,村名即取佛祖慈善通达之意。明代,从山西迁来高姓。清代,因户众人多,分为南北二村,此村居北,故名北慈达。

南慈达:据传,溹泸河东侧曾建一座石佛寺,俗称慈达庙,此村居庙南,取名南慈达。

王连寨:据查,此村原为宋家都水的庄园地,后王氏于此立庄,取名王家寨。清末改为王连寨。

宋连寨:据查,此处原为宋家都水的庄园,后宋氏于此立庄,取名宋家寨。清末,改名宋连寨。

郝尚营:明初郝、尚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取名郝尚营。清代改名尚家都水,民国时期又改名为郝尚都水。解放前夕,复名郝尚营。

孔家营:据查,该村原名张家庄。明永乐三年(1405),孔公录奉诏由山西迁来定居,后孔姓人丁兴旺,而且此处曾为营地,故改名孔家营。

赵家营:明永乐二年(1404),赵赞携儿孙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此处设过军营.故名赵家营(清道光《南宫县志》作赵家都水)。

陆家都水:明永三年(1405),陆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靠近朱家河,四周环水,故名陆家都水。

宋家都水:明永乐年间(14031425),宋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四周环水,故名宋家都水。

后溹泸:明代,李便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靠溹泸河,故名溹泸村。清初繁衍人多,分为南、北二村,此村居北,名溹泸,沿用至今。

前溹泸:明代,李便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靠溹泸河,故名溹泸村。清初因人口繁衍,分为南、北二村,此村居南名前溹泸。

石辛庄:据传,该村原名白家庄。明永乐年间,石白亮一家与王姓、巩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石姓为首户取名石新庄,后演变为石辛庄。此村曾分为3个小庄,自北向南,以姓氏定名,巩辛庄、王辛庄、石辛庄。民国期间3村合并,称石辛庄,1961年又划分为3个行政村。

冯辛庄:据传,此村冯姓原居田家集,因与同村冯姓发生纠纷,移此建庄,取名冯新庄。后演变为冯辛庄。

孝张家庄:据查,明代张姓数户自本县孔家营迁此立庄,以姓氏取名张家庄。据民国《南宫县志》载:该村张文炳为乡间闻名孝子,众人俗称此村为孝子张家庄。民国后期易名孝张家庄。

南王庄:阴永乐年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取名王家庄。后为避重名,改为南王庄。’

小杜家庄:明永乐年间,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杜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避重名,改名为小杜家庄。

小郁家庄:明永乐年间,郁、刘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郁姓人丁兴旺,取村名郁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改名为小郁家庄。

路家庄:此村始建于明代,以居民姓氏取名为路家庄。

东刘家庄:明永乐年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以姓氏取名刘家庄。为避重名,1981年改名东刘家庄。

张家埝:据张氏家谱记载:该村北原有一挡水埝。明永乐二年(1404),张大名自山西洪洞县枣林庄迁来,在埝上居住,后渐成村庄,取名张家埝。

田家集:永乐三年(1405),田滚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田家庄,后因村中曾为集市,改名田家集。

后双炉:据传,明初此地有两座小楼,迁民在楼后定居,故名后双楼(至今仍有王家楼、王家胡同之称)。清代“楼”演变为“陆”,1945年后又演变为“炉”字。

前双炉:据传,明初此地有两座小楼,迁民在楼前定居,故名前双楼(至今仍有王家楼、王家胡同之称)。清代“楼”演变为“陆”,1945年后又演变为“炉”字。

范家寨:据传,此村因居范姓而得名。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张、郁等姓,范姓虽绝,村名仍沿用旧称。抗日战争时期,该村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刘霖之于1939年被国民党石友三部活埋,为纪念他,改村名为霖之村。后复名范家寨,沿用至今。

小范庄: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范德自山东宁阳泅水县迁此建村,取名范庄。后支庶繁衍,分为大、小两个村,老大居溹泸河西名大范庄,老二居溹泸河东名小范庄。

尧村:明初,史姓兄弟5人从山西迁此定居,以烧窑为生,村名窑村,后演变为尧村。

崔村:明永乐二年(1404),崔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崔村。

营里:据传,元末明初,此处曾设军营,人称“营里”。后无人居住。清末,从崔村迁来一户,在此定居建村,遂沿旧称。

小张家庄:此村原名李家庄。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落居。明末李姓宗绝,张姓户众,改村名为张家庄。原属威县,19615月划归南宫县。1981年为避重名,改名小张家庄。

柴家庄:明初,柴权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柴家庄。后又迁来崔、路、赵姓,仍沿用原名。

东马固:该村以前叫赵戈庄,曾被洪水淹没。明初马姓从山西迁此定居,改名马固庄,意即永久免灾。清末,从该村迁出一部分到村西另建村庄,称西马固,此村遂称东马固。

西马固:清末,原马固庄几户迁到村西另立村庄,故名西马固。

巩家洼:据传,该村原名洼里,因村周围多坑洼而得名。明永乐三年(1405).巩彦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巩姓人丁兴旺,遂改名巩家洼。

攸家寨:据传,此村原名崔家寨。明永乐二年(1404).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人丁兴旺,改名攸家寨。

尹家屯:据传,此村原名阴家屯。明洪武四年(1371),尹姓由山东迁此落居。至明末,阴姓宗绝,尹姓兴旺,遂改名尹家屯。

阅读次数(1556) | 回复数(0)
上一篇:南宫村名由来--大高村镇
下一篇:南宫坤平制冷 冷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