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暂无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xuzhengcheng11@126.com
  • 个人签名: 暂无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24 篇
    回复总数:7 条
    留言总数:0 条
    日志阅读:5598 人次
    总访问数:9995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xuzhengcheng发表的博文
家乡的沙坨[2009/11/4 11:04:00|by:xuzhengcheng]

                     我家乡的沙坨


 


   城里大街小巷煮熟的花生,日杂小商店“花生耙子五元一个”的幌子。告诉我们秋天到了,收获在即。田野里出现了农家人刨花生、抖花生、摔花生、运花生忙碌的身影。每到此时就会深深地勾起我的思绪……


   “蒿坨”故名词义,蒿草遍地,沙坨比比皆是。这是我这个从农家走出来的汉子对家乡唯一的记忆了。特别是沙坨上产出的花生、白薯既甜美又爽口,让人津津乐道。“白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的谜语响彻耳际。儿时与小伙伴到沙坨上玩耍,光着小脚丫子,踏着灼热的沙土,绵延松软,舒服别致。


沙坨上生长着让农家人俗称“长虫小舅子”的小动物,学名“小蜥蜴”。给我们增添了无数的乐趣,长长的尾巴成了我们追打的对象。打掉后,在沙土上盘旋。时间不长,身体里又长出来一个新尾巴,感到非常怪异。不懂得这小精灵怎么会有如此的本能,长大后才懂,是人间万物长期进化的结晶。


更让儿时的我垂青的是,沙坨地上农家人遗落下的花生,受雨水的滋润,从土中钻出,头顶着两个绿豆荚,长长的嫩芽钻在土中,用粉嫩的小手抠出,掰掉绿豆荚塞入口中。既甜润又水灵,白汁浓郁,让人垂涎欲滴。


地上还时时出现,尖尖的嘴,长长的脖子,圆圆的肚皮,黄豆粒大小的虫子。用小手伴着沙土捧起来。由于惧怕人的缘故,小虫子不一会儿就猥入土中,这是它天生的本能,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农家称它“缩缩虫”,学名是“灰象鼻虫”。喜欢吃作物的嫩芽嫩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田害虫。人们想法设法除治它,效果不大,却成了我们小孩的玩物。


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免不了玩打沙土仗。你扬我,我扬你。弄得满头,满嘴,满脸,脖子,耳朵里都是沙粒。被秋日的阳光照射,浑身上下闪着晶莹的亮光。回家前,必须到小水坑中洗干净,不然必定招来父母的一顿怨骂。


长大后懂了事理儿。为了跳出农门,拼命地学习,很少再到沙坨上去玩了。


参加工作后,自己虽然不种地。每每想起家乡的沙坨,内心深处总是为它打抱不平。那时村里承包土地划分三六九等,沙坨地往往是最末等。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坨上没有打上机井,解决不了水源的问题。每逢旱季不是耽误农时,就是造成颗粒无收。承包土地是一个很公平的事,不肯花大价钱根本包不到上等地,父怨子,姐怨弟,妻怨夫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后,只有包沙坨地了。花上四五十元钱就能包上二至三亩,村里对坨地的处理原则是地不荒废。实行三十年土地延包,上等地按人口分给了大伙,留下沙坨做了机动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村头修起了高速公路,城里时兴了栽花种草,一下子这些沙坨成了“金疙瘩”。每立方米沙土从四至五元的价格,涨到十五、六元。前来购土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靠这些沙坨换来百万元的收入。修起了硬面路,修缮了学校、村委会。结合政府投资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东建起了桥梁,农田里打上了机井,安装上了地下管道。以后再承包土地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了,是这个昔日贫困的小村,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从城里回家,放眼望去,平坦坦,绿油油,一望无际,再也看不到起伏不跌,高高的沙坨了。


日积月累,年代久远,是大自然献给我们家乡人的财富。今天终于献出了它的一切,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了。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


 


滦南县城镇政府(063500)金庆忠


 


 

标签:家乡的沙坨     阅读次数(349) | 回复数(0)
上一篇:琐事儿
下一篇:走好,尹老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