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9 篇
    回复总数:7316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6573 人次
    总访问数:1340150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记忆生产队里种麻时[2013/7/30 17:31:09|by:zzx123]

记忆生产队里种麻时

卜日



        当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生产队里种的麻就两种:一是“苘麻”;一是“线麻”。

       “苘麻”也通称青麻。果实也叫苘麻果。一般也专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茎皮纤维通常亦称“苘麻”,可制粗的拴牛的缰绳,或不太持重的绳索。“线麻”当年在我们这里家庭和生产队用处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麻。比如:农家日常用线麻作绳索——背柴火或背带秸秆的豆子、荞麦、黍子......的钎杆子绳,衲鞋底,纺经线盖房勒房巴的秫秸,勒棚顶秫秸,锅篦子的秫秸......队里大到1~2寸粗,两三丈长的一对大刹车绳(刹绳),牲畜拉车用的串套、辕套、稍子套,以及种地、挑地(翻地)、蹚地用的牲畜套、马驴骡的縻绳、井绳......小到捆口袋绳、系车拍子的绳、提油瓶的绳......越是常常使、常常用的就必须用线麻。因为线麻结实耐用,且柔韧。

         同时获取线麻的还要多一道“沤麻”工序。苘麻不用沤,队里为了取皮作麻纺绳,农历七月末八月初,留下几垄做下一年的种子(8月末9月初与庄稼同收),在苘麻、线麻的开花中后期就开始“刹麻”(收麻)了。人们踩着凳子用扦杆子、扁担等,从下往上把麻叶、麻花等弹掉,且不影响它们直立,也不会使一棵麻折倒。就这样弹一段,拔一段,捆几捆......然后就把干净的黄绿的麻杆都捆成均匀捆儿,苘麻十几捆一簇立在地里晒和风干后,就可扒麻纺绳用了。记得当年还有一个乐子呢!我在刹麻时,为缓解大家的劳累,就给大家出来个动脑筋的题:横七竖八一地麻,一根麻杆扒二两,问问能扒多少麻?可现在小儿科的东西,在当年竟难倒了生产队长和队里刹麻的所有社员。后来我只好给他们讲解,并给出答案(7+8)×2=30(两)=3(斤),后来竟被人们推崇为“秀才”......

         刹完线麻就得用大车装好拉到麻坑(挖好的水池或大水塘),放平在水里压好,一周左右还要上下倒腾一次,20~30左右就沤好了。把麻捆捞出晾干,就可以扒麻了。这时的线麻既干净,又好扒,不用说好麻有些透明,就是麻秸秆都空心洁白。尽管麻秸秆被人们形容的最不结实之物(如:麻秸秆腰;麻秸秆腿;麻秸秆打狼等),可是线麻是最结实的。就是后来改革开放了,人们水暖安装中还常用的一种辅助用品——线麻,使用时缠在管件丝扣上,可以起到密闭作用,防止漏水(现在以用一种新的树脂或塑料薄膜所代替)。

         那时拔完麻的地,就被生产队社员清理干净,垫上黄土,轧平碾亮做打谷、高梁、玉米、豆子......的场院用。由于庄稼当时还没收割呢,我们那小孩就摘青麻果,掰开扒嫩子吃,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好吃的水果,就觉得青麻果嫩子特别香甜。等到麻子收获了,苘麻子较硬没人吃它。线麻子倒成了人们的宠儿,留足种子后,多余的队里可与苘麻子搀和喂产羔的羊,羊特别爱下奶。也有用麻子做麻豆腐的,灰色的豆腐人吃起来很香,豆腐渣可以喂猪。麻子,也可以炒了,共人像“嗑瓜子”一样,嗑仁吃.......嗑小麻子,据说这是当年坝上人招待客人的一绝!

         我们这里种麻与大田相当,在清明前后。特别线麻也是一种植物麻,又名绳麻。由于不耐旱,不耐涝,适宜于肥沃沙质土壤。所以必须选好地块,施足农家肥,出苗时看好散撒的鸡,别刨挠和打抱窝,保证苗齐苗壮。为了使麻苗更好高低齐整,还要进行一两次间苗。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由专人负责看好大人孩子,谁都不能在麻地里拉屎!为什么呢?当时觉得很想笑,现在回忆起来的确有科学道理:那时“屎壳郎”很多,它们嗅觉又非常灵敏,粪便出现没有几分钟,便从四面八方盘旋降落。它们就像敌人的飞机或空降兵,它们的到来简直是突飞猛进的突击搬运队,而“屎壳郎”在进入麻地或降落的时候,它们的头就像坦克或装甲车一样,撞击到稚嫩的麻苗,将来就是一个疤痕,麻长疤痕也长,长大后的残疾的此株或那半皮麻就是断的或次品,粪便越多糟蹋的麻也越多.......“屎壳郎”可能是想把粪便占为己有,用做繁育下一代食粮,不然有趣的是一双“夫妻”合作者都是用前腿走路,后腿滚粪蛋,一进一退,配合十分默契。后来就在麻地里,便出现了上面较平的新的小土堆,那下面半尺左右的地道里就是“屎壳郎”的新家。

         搓绳,做鞋,就是歌手解晓东1997春晚唱红的《中国娃》“......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也只是歌中唱的,人们穿的鞋除了皮鞋,就是胶鞋、时尚鞋、运动鞋、休闲鞋......至于鞋底也是皮革、模压或橡胶等。要想看看当年的“千层底”,现在也只能去博物馆或在反映历史的影视剧里去留意了。

         至于生产队纺绳,大绳车纺经,再由两人在两端绞轴,一人走“瓜”,纺大绳索等等,更成了技术劳动的美好回忆。现在畜力耕作,也逐渐被机械取代,农用车,拖拉机所用的绳索,也让纤维塑料绳、尼龙绳、钢丝绳等上取代。

         因此:我们这里已有40多年,不种麻了。生产队也早已成为历史,种麻也成为了记忆。我们这里大概也30多年见不到有人穿家做的鞋了;10多年,也见不到与麻有关系的装东西的“麻袋”了(被塑编袋或塑料袋取代)。但是与麻有关系的“麻烦”到来了,以前就是棉衣、棉布或家做的鞋袜都抢着回收,现在无论你说:“是纯棉的、毛纺的、还是化纤的、皮鞋、革鞋......”连收破烂的你白给,他都摆手不要。于是农村的河沟里就出现了扔掉的旧衣服、鞋袜、围巾、帽子......等的垃圾和垃圾袋子比比皆是。从这一点看环保卫生,我们还要向过去当年进行一些借鉴呀!(1159



阅读次数(464) | 回复数(22)
上一篇:中国居民实际收入何时增长?
下一篇:龙行龘龘乡贤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