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9 篇
    回复总数:7316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5524 人次
    总访问数:133899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余孽.贼枪.罪恶刀(原创)[2013/5/23 9:02:05|by:zzx123]

点击查看原图

中篇历史小说(原创)

     序(敬请看完此书的老师、博友、网友不吝赐予序言,卜日不胜感激和感谢!)





     手机响了,原来是农民互联网相交多年的老友张占星先生发来的信息。打开一看,不由使我为难了,凭我这点文化水邀我为《余孽 贼枪 罪恶刀》这部大作作序,怎能担起这个重任呢?再说,我从来没写过序。平时在网上拜读张先生博文,写几句不负责任的回复,今天让我动真格怎敢莽然下笔?我们是深交的好友,虽说未曾谋面,但早已是知已、知心、知爱的兄弟,唉!丑媳妇不能怕见婆婆,那就写点读书感拿来滥竽充数吧。

    好吧! 请老弟将大作发来先欣赏为快了。

   《余孽 贼枪 罪恶刀》这个惊心动魄的命题,吸引我忘却了心脏病痛的苦恼,连续几天把张先生的大作读完,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以反面人物王大刀为轴线向四外生枝滋杈蔓延成书,以凤山戏楼为圆心,演义了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抗日及解放事业的一部活生生的阶级武装斗争的纪实小说,更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历史资料。

    在这部著作开端,作者以巧妙的笔锋细腻地描绘出凤山这一古老地区的地理图卷,揭示了历史上的社会风情,歌颂了历来的繁华昌盛,暗示出生活在这一带富饶的山河、土壤哺育下的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华,从而,铺垫了正文的润笔。作者通过反衬手法,使读者对反面人物更恨,对人民更怜,对英烈更爱,对英雄更敬,对解放军、共产党更亲。正如第八回一首民谣所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爱民还是八路军,救民还得共产党……”。

    一至十回,通过一个个正面人物鲜活的面孔和反面人物丑恶嘴脸的描绘,激发着读者的爱憎情感。以生动的事实告诫后人,珍惜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鼓励不忘初心去争取明天的辉煌。

    在艺术手法上,尽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华。这部著作有许多独特之处,其一,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民间神话典故、传说和故事,如:“二人抬石柜” “小白鞋” “山药蛋打狼”等等,这不但增加了文章的色彩,还调节了读者的情感; 其二,事物和事情的时间地点特别详细,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其三,在纪实的基础上加以联想,使读者感到故事更加真实与鲜活; 其四,运用对照反衬的书写手法,很自然道出所要表达的意图; 其五,采用导游笔法,引导读者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这是一部成功的优秀著作,一部四、五万字的精彩神韵,焕发了我暮年的灵感,不由随吟拙诗一首赠之:

    神毫巧绣凤凰山,社会风情现眼前。

    自古丝绸拓阔路,历来山水献财源。

    云涌妖盛狼烟起,天暗山荒草木蔫。

    烈火怒烧驱漫夜,霞红日暖换新天。

           晋州张同进(耕砚) 2017年11月7日于怡养斋

    备注:张同进(艺名耕砚),晋州营里村人,出生于1939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1962年毕业于河北正定师范,同年参加教育工作,1999年退休。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中国研究院创作委员、晋州梨花诗社会员、石家庄诗词协会会员。著作:《古营丰碑》、《和睦庄》、《营里沧桑》、《路旁拾粹》、《夕阳余热诗一至五集》、《海子诗浅析及诗论》、《心灵上的诗赏析》、《自然的旋律赏析》、《耕砚画集一》、《耕砚画集二》、《耕砚书法集》等。

题张占星老师小说《余孽.贼枪.罪恶刀》

余孽贼枪罪恶刀,

隔世烟尘绕笔梢。

占星卜日为有壬,

重塑民族精气神。

孟燕君

2014年冬日于石家庄

    孟燕君:《河北农民报》资深记者、编辑,河北农民报报友俱乐部秘书处总秘书长、河北报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农民互联网”创始人。

余孽 贼枪 罪恶

    题记:生活在今天幸福之中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光是我们自己,我们还有责任让下一代了解历史,不要忘记昨天,好好珍惜今天,努力创造明天!



引子

点击查看原图



翻开尘封的史册,重荡凤山之古韵

——作为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人,我更爱自己的家乡。

    《水经注》记载,“水出塞外,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经要阳县古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术矣。”凤山,战国时期属渔阳郡管辖,西汉时在此设要阳都尉,后建要阳县。到东汉时消失,长达二百余年。1645年在辽代土城遗址上重建新村,故名土城子,乾隆元年设四旗厅,乾隆43年取“丰芜康宁’之意,凤山改为丰宁县。1735年,清朝将八沟(今平泉)东河理事通判厅,迁至土城子(今凤山)。1736年(乾隆元年),又将土城子改设四旗厅,上属承德直隶州,下辖满蒙四旗事务。即:以土城子为中心的察哈尔镶白旗。生活的民族除汉族外,满族、蒙族居多,还有回族等。

    的确,历史上凤山曾是关内经古北口通往蒙古、东北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所以凤山南连古北口,北接多伦,东通承德、隆化,西控坝上草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塞外著名古镇之一。又是连接关内外的商品集散地、中转站,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每天用来运送物资的驼队将凤山南北两个骆驼店挤得爆满,几十峰甚至几百峰的驼队,进进出出,昼夜不停。大到批发商,小到挎篮叫卖的小贩。它的繁荣强烈地吸引着遥远的外界,山西、内蒙、赤峰、多伦等地的商人云集于此,多是晋商的买卖,北平(北京)的老字号“聚源永”也在此设立分店。英国人办的福音堂、日本人开的煤矿(下坝)、弥津衣铃的西药房、朝鲜人(高丽国)的丽丰洋行……整条街几乎全是店铺,多达百余个。

    大街的两侧虽然胡同比较浅,但都是生意胡同,出现了茶馆胡同、当铺胡同、仓房胡同、城子后胡同、聚源永胡同、柴火市胡同、衙门胡同、石桥胡同等等。

    城堡、书院、庙观、义仓、清真寺、戏楼、天主教堂、关帝庙宇群、宝盖寺、文庙、净泉寺、涌泉寺、宝峰潭石庙、千佛寺 ……一时间,各种文化现象和形式竞相展示……它既是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也是政治、文化中心。

    当历史的脚步踏上十九世纪一二十年代。

    一条大街,街北头街南头的骆驼店,拉骆驼的天南海北做买卖的不断。因为拉骆驼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若是南方口音的人,当地人称他们“南蛮子”。北部坝上、多伦、内蒙的人,贩卖牛、羊、马......东北的还带来了他们的“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有的人新来乍到,说话方言重,当地人听不懂,就称他们为“北侉子”。但是他们有“头人”,什么都懂,百事通。特别“南蛮子”不但经商能赚钱,还善于“憋宝贝”。据说凤山西北川的四五里猪首营上边北山上,就有他们憋宝贝留下的“二人抬石柜”的遗迹。据说当年两个拉骆驼的从山坡路过,听得有人负重喊着奋力使劲的号子,定睛一看山梁有两石人抬石柜正在行进当中,他们就用金簪子扎住石人的脚,用金钥匙开了石柜,取出宝贝,放到骆驼驮的垛子内悄无声息的走了,山上只留下再也不会动的“二人抬石柜”的巨石。

    下边街道西面,有驿站、大车店,有单马拉的有棚帘轿子车,有钱的小姐、太太乘坐十分考究,客商可租用;有花轱辘大铁车,两套、三套、四套马拉的都有,同样大犍牛拉的花轱辘铁车亦有;更有坝上下来的“勒勒车”,纯粹的大木轱辘,一头牛拉一挂车,一人赶一大排五六挂……不远就是大铁匠炉,给牛马修蹄钉掌的不断,打的锄、镰、镐、铲、刀、斧、勺、犁铧、车瓦、火筷子、粪叉子……无所不有。

    最大商户,“聚源永”虽是北平密云在凤山开的分号。他们大院不下百亩,西与隔道的关帝庙相毗邻。南门去戏楼最近,便于迎接街南头的财源;北门向街北头往大车店顺脚,便于迎接北方的来客。每个门楼都是双层,上面有阁楼能住人。四周院落、商铺、货仓不下百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下千余。它在凤山开设的分号,也左右着整个凤山乃至整个丰宁县的经济行情。这一点,从它经营的买卖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底气和霸气,烟、酒、茶、糖,日用百货,丝绵绸缎无一不在它的势力范围内。

    道东有天主教堂,百草堂大药店,高家烧锅;对过有清真寺,回民开的狄家店。东边有茶馆,可听说书唱曲;西边有剃头棚,澡堂子兼修脚。东有月增饭馆,旁边有金家打烧饼、炸大果子的;西有来顺酒家,伴着打酒、卖肉的屠户门市……一座石桥,连接东西。东有东当铺,西有西当铺;东有铜壶张的老字号,铜火锅、铜水壶、酒壶、铜盆、铙钹、磬、香炉……无所不有;西有王银匠高超的手艺,金银镯子、女人耳坠、男人扳指、金银镏子、镶宝石的九连环……也有赌场、窑子(妓院)、大烟馆、算命看相、三教九流……

    小炉匠走街串巷,吆喝:“锔锅箍漏锅,锔缸锔碗……”;还有锵剪子磨菜刀的……换豆腐的、卖各种蔬菜的、卖各色水果的……冬天有卖大块糖(米糖):有罐馅糖,切有尺把长,一根有铜钱粗细;还有糖瓜,柿子大小;有的沾了芝麻,切成棋子块的……都在糖筐里摆着卖。还有扛着草把子,插满红彤彤的冰糖葫芦,边走边吆喝:“冰糖葫芦——”。特别是腊月,临年傍节“丫头要花,小子要炮,男的要个新毡帽,老娘要换新裹脚(条)……”凤山的窗花(剪纸),纸糊的棚的棚花,四角云彩勾或蝴蝶牡丹……天津的杨柳青的年画、墨香飘逸春联……

     最有名的街东边,文昌祠(文庙)西北的老衙门。为什么叫它“老衙门”,是因为它设立久远,才称之为“老衙门”。衙门自清朝就有了,监生出身的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县)人王文瀚,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二十八年(1902年),两番任丰宁县知县。王文瀚颇有诗才,至今在凤山还流传着他咏土城子(丰宁老县城,即今凤山)的诗:“丰宁(即今凤山)旺气四川收,众水通归岸口流。塔顶高悬应拜相,马鞍横拱主封侯;凤凰昂首舒双翅,元宝低心抬两头;古洞常留仙客住,黑山不远白云游。”(当时的丰宁:即凤山。四川:即凤山上首的东北川(东南川)、正北川、西北川、白翅川(白吃川、白吃沟)。四川都有河:从东往西依次为东河、黑水河、牤牛河、白翅河(白吃河)。到凤山下边“岸口”村落交汇一处。当时康乾盛世时,此地还是繁华的码头。塔:凤山西南塔沟的塔,及西南山相。特别凤山南边的马鞍山都具风水宝地。凤山东南的广陵山的凤凰石,至今还昂首舒展着双翅。凤山东边的元宝山,宛若一锭硕大的元宝。凤山北面的洞山的宝盖寺,当时香火一直旺盛。西北的大黑山1531.8米是凤山境内第一高山,山中的涌泉寺,也久负盛名。);沿着川筒便能四通八达:东北川(东南川)出东关、饽营、乌拉海营、东头营、下坝、茶棚、池家窝铺、白家店、太平庄、隆化……正北川出北关、千佛寺、南台子(花盆)、上官营、蓝家营、北二营、北头营、牛圈子(松树岭)、大坝沟门、樱桃沟门、逾大北梁就入今隆化县西屯至郭家屯间的滦河岸边。西北川亦出北关、沙智营(沙锦营)、猪首营(朱首营)、佟家栅子、张怀营、荷包沟(今名河北沟)、鹰手屯、庞家营、千松沟、入隆化境内南兆营、北兆营、盆窑、西屯、二道营、三道河(三道营)、河岸(苏家店附近)、滦河岸……木兰围场……白翅川(白吃川、白吃沟)走白营、碾子山、范营、蛤蟆沟、王营、安营、胡营、柳条沟门、叼窝铺梁、白塔、大阁(西丰宁)、坝上草原……

     凤山往南行经南营子、陶来营、岸口、鹳儿营(下官营)、孤房儿(刘家营)、坝尔头店(坝营)、铁匠营子(铁营)、哨户营(哨虎营)、老营盘、博罗脑(波罗诺)、越博罗脑梁(波罗诺梁)经兴州、鞍匠屯、入古北口,奔北平(北京)……据说我们这许多人除满族、蒙族、回族外,汉族一般都是从山东做买卖、闯关东或逃荒要饭到的塞外,有的还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的汉民,就是老人过世,尸骸装进棺椁埋到凤山地下,脱体山阿黄土,送丧仪式的交单,也明白告诉死者,要回归南瞻部洲,走西南大路,明光大道,博罗脑打尖,古北口住店,明处可行,暗处使钱……可见不管多少辈人都留恋自己的家乡,要魂归故土呀!

    也就是说凤山这座古县城,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以致后人作赋赞曰:当你登高远望,美不胜收。群山环抱,山川秀丽,马鞍山高,广灵山险,大黑山远,元宝山奇;凤凰石朝迎彩霞,涌泉寺潭清水碧;正北川,川筒开阔,西北川,绵延百里,白翅沟通往草原,东南川连接京畿;黑水河流水潺潺,牤牛河奔流不息,东大河溪流涓涓,汇岸口注入滦河。十数里平原,几千户人家,烟笼轻纱,闾阎扑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汇集此地。四旗厅设于乾隆元年,丰宁县改在十八世纪。二百年老县城,近千年的军政要地。文化繁衍,商贾云集,名人辈出,出类拔萃,大展才华,扬名各地。

     老衙门“满洲国”的陈学裕、国民党的伪县长赫笑寻(凤山北关人)、张德洋都曾在这里坐过大堂;丰宁(即今凤山)45年第一次解放,丰宁县第一任县长郭小川,也在这里办过公......这都是后话。

     老衙门的东侧的文昌祠(文庙),始建于嘉庆元年,祠内建魁星楼。这里曾是熏陶凤山文人的摇篮,清代和民国期间曾是私塾学堂,谢翰林在祠内兴办丰宁(即今凤山)书院,讲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后来一位孙先生也曾在此教过多年学生,郭恩大小时也曾在此读书。

    丰宁(即今凤山)的那位孙先生,在此教学时,他最爱当着现在学生的面,夸他教过的学生,在这班教夸那班的某某弟子才华出众。就是让学生有个比劲,所以他教出的学生很有上进心,学习也很刻苦,有时小小年纪就绽露头角。

     一次他刚夸过他以前教过的学生,接下来又教学生对对联,为了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就把条件限定在丰宁(即今凤山)的地名、古迹和学识上。

    他先出一上联:二人抬石柜

    又解释道:古迹西北川朱首营上边北山上。先生又讲朱首营在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还叫猪首营(更早叫猪石营,即天上流星滑落,火球砸进地里数丈余,人见起挖请出,活像一口大猪,即给此地得名猪石营)。即1683年9月5日,玄烨射猎训武时、博尔济吉特氏及随从,沿锡拉塔喇川(牤牛河)向东南行,经张小怀营、佟家栅子、猪首营(朱首营)、沙智营(沙锦营)、北关(内务府粮庄),驻黄草川(亦名锡拉塔喇,即今凤山处)。是日,玄烨以《黄草川》为题做诗一首,诗文为“烟沙一片塞天围,旧说秋高苜蓿肥;今日边屯皆乐土,茅檐松火接金微”。

    下联对:丹凤落广陵

    孙先生接着说:“丹”有谐音“单”。它就是丰宁(即今凤山)东南的广陵山的凤凰石古迹,也是凤山的来历……据说当年,土城子一村民上山打柴,碰到流落异乡的姐妹八人,便将她们领到镇上,由乡亲们收养。这姐妹八人,个个心灵手巧,打这以后,土城子的编织、剪纸、针线活以及各种风味小吃很快名扬塞外。这一年,太监总管李莲英陪慈禧老佛爷到热河避暑,偶过土城子,认出这姐妹八人原是当年从皇宫逃走的宫娥,便下令抓她们回宫。八姐妹誓死不从,跑上山去,从广灵山跳下悬崖。后来,在八姐妹站过的地方,便生出了这块凤凰石。

    学生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有的便等不急让先生出题。

    先生就出了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可是这样的对联,还真的难住了一些学生。

    最后一个叫赫文超学生对出:南栅子北栅子南北栅子栅南北

老师一听很高兴,的确,丰宁(即今凤山)街的南头有“南栅子”,北头有“北栅子”的地名,运用合理巧妙。

    赫文超在高兴之余,也出了一个上联:东关北关开关纳财(东关、北关都是凤山地名)

    有的同学也是对了很多下联,最后同学修改多次,孙先生方才认可,成就满意的一联:西门南门闭门读书

    从此赫文超也成了孙先生夸赞的对象。就是他离开这所学堂,到大地方念书了,他想起来还向后来的学生夸赞不已。

    这个赫文超就是后来丰宁(即今凤山)的国民党一任县长赫笑寻。

    后来被孙先生夸的自然还有郭恩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年仅7岁的郭恩大就曾被他的父亲抱着在文庙的墙壁上书写大字:反对妇女缠足,主张男女平等。郭恩大当时被他夸,最后被人们称为“神童”。恩大十一、二岁就写出一手好字,十一岁那年曾为丰宁(即今凤山)“国民女子小学”题写过校匾。

    郭恩大受父亲(郭觉生旧中华时曾担任丰宁县教育局长兼凤山小学校长,任教长达三十年)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诗歌,十岁那年初步掌握古体诗的韵律,并试作古体诗了。

    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郭恩大全家逃亡到北平。郭恩大又是何许人也呢?乃全国著名诗人郭小川是也。正因为日寇的侵略,从此给凤山带来山河破碎,给凤山人带来苦难。



第一回:凤山古老的戏楼,鉴证沧桑的缩影

点击查看原图

凤山古老的戏楼,像一位历史老人,更像是凤山这个古镇的缩影。

                    她回眸着过去,目睹着现在,展望着未来。

点击查看原图

     凤山戏楼是河北省重点文物。它位于承德市西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的中心。始建于雍正十年(1732),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1983年再次维修。石、砖、木结构,条石台基,歇山卷棚顶,飞檐斗拱。建筑雄浑壮伟,结构新颖,装饰华丽,构思奇妙,建筑技艺高超,集书法、绘画与建筑艺术为一体,素有“塞外第一戏楼”之称。戏楼高十二米,台座上四根圆柱支撑楼顶,据说柱下各有一只神龟,驮着此楼万钧之重,使之千百年不走样。更有台下蒙着八口大瓷缸,以致此楼唱戏有回音捧腔、远达数十里之神妙。上、下场的门楣上分别书有“歌风”、“奏雅”四个金字,字为行书,笔力遒劲,据说出自一位途经此地的秀才之手。请你别小看了古代的“秀才”,秀者,江山之秀;才者,天下之才。正因为那秀才:胸中藏秀气,腹内有才识。才一挥而就写出了,遒劲而又秀美的“歌风”、“奏雅”四字来。前后台之间有木屏隔扇,隔屏正中嵌一绿毛金角怪兽,昂首张口,有贪天吞日的狂妄之态,当地百姓称之为“贪”。隔扇上方有一天门是演神仙戏,比如:《闹天宫》、《劈山救母》、《张羽煮海》……神仙降临之门。台板下设地井,比如演:《探阴山》、《铡判官》、《五女哭坟》…….是演鬼怪戏时出没的通道。台后面是一个类似四合院,与戏楼连成一体。

    这座古老的戏楼,可谓历史的舞台,不知演义了多少历史;然而它更见证了:许多发生在凤山周围这个大舞台的历史。

    特别是解放前夕,戏楼前的广场,竟成了杀人的刑场。其中,那个日寇的汉奸、国民党的余孽、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王大刀”,就把这当成了屠杀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和无辜百姓的刑场。不过血债还要血来偿,最后区委书记呼延彪,也将“王大刀”的罪恶人头,悬挂在戏楼上示众,这只是本书的后话。

    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戏楼又成了,批斗人的会场。记得“九大”时期,广场上庆祝放的鞭炮的纸屑就半拃厚。可当时的县长胡广义,文革时竟被打成了右派,有些同志打算给他平反,而当时的造反派不但不同意,还罪加一等被定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与刘少奇(国家主席那时用“纸糊的人”代替)、王克东(原承德地委书记)、李竞生(原丰宁县委书记)、胡广义(原凤山区委书记、丰宁县长;平反后又任丰宁县委书记、承德地委书记等)……在台上低头挨批斗……街西边关帝庙西北,与之毗邻的学校凤山小学,创建于光绪三十二年,几度搬迁也扎根在这里。校牌从“凤山小学”、“凤山完小”、“小川小学”再到今天的“郭小川希望小学”校门,曾与戏楼正对到斜对,戏楼总是看着它走出的一代代老师和学生,学校及师生也看着古老的戏楼的沧桑变化。

    按说这古戏楼的台口都是对着庙口,在改革开放后,打造兴建旅游文化,恢复古镇的容貌中,对面的关帝庙内的烈士亭又回归北山烈士墓群中间、东西厢房(过去的僧房)完小的办公室、大殿里的图书室、郭小川书屋都相继迁出。鼓楼、钟楼又架起古老的钟鼓。关老爷的塑像又塑在大殿上,山门重修一开,正与戏楼的台口相对。清德宗载湉(清光绪皇帝),给土城子(凤山)关帝庙御笔匾额题词“神威普佑”,更显得古色古香。

    古老的戏台最适合演传统戏,河北梆子,京剧,评剧……《三击掌》、《打銮驾》、《将相和》、《蝴蝶杯》、《南北和》、《四郎探母》、《秦香莲》……过去的年、节都要唱大戏。凤山戏楼后台墙壁上现保存着当年各地剧团来此演出的题记,其中最早的题为“京都德胜和班光绪卅一年(公元1905年)五月十日吉会”。凤山古镇曾经兴盛时,有钱的人多,似乎戏剧“热闹”就多,今天你开张请来一个戏班子,明天他开了一个分号也要请人唱大戏,后天又轮到了谁的寿辰要唱大戏……当年民国初期的时候,杨小娄、谭鑫培……后来的小白玉霜、花艺坊等戏剧泰斗名伶就曾在这里登台表演过。上世纪60年初,凤山举办物资交流大会,还以凤山戏楼为中心,大戏唱主角,用布帐子围起卖票,也有远来的戏班子或县里的职业班唱大戏。广场上隔远一点处,还有沧州的马戏团,也搭着高高的大棚,里面正在表演马戏杂技。离马戏大棚不远处,还有拉洋片、变戏法、耍猴的、打把势卖艺的,晚上除了有夜戏外,还有驴皮影、扁担戏(竖起一条扁担,撑起一个上演木偶的小舞台,即:上演木偶的扁担戏。)……广场外面、街道两侧都是天南海北的交易的货摊,凤山及周围的山乡的人们,除了买些东西,逛一逛也开开眼界。所以人们都习惯叫“逛交流会”……

    文革开始,物资交流大会也停止了。直至打倒“四人帮”后,80年代“物资交流大会”才恢复起来,从那时起到新千年后结束,大型活动都转移到街东边。凤山一中东南的校园外的操场,那里就成了中心广场。坐北朝南垒砌的高台,就成大戏台,(就是当年70年代,慰问52834部队的京剧样板戏:浩亮、刘长瑜、高玉倩等主演的《红灯记》、大型歌舞都在这里演的,因为人再多也容得下)。90年代中期,每年9月是凤山“物资交流大会”最红火的时候,除了台下围的演戏的布帐子外,对面搭起的帆布帐篷就长长四排近百家,鞋帽、服装、床上用品、家电、百货……最大场面还在东河套(东南川口),几乎又给凤山建起一条临时的购物、娱乐大街来,东至东关、西至凤山街、南至南大桥、北至洞山根下,沿河两岸的马戏团的帐篷,歌舞团,驯兽团,飞机木马游戏,十八层地狱,跑黄河……北京展销、上海皮鞋展销、西藏牛绒衫展销……两岸的小吃铺就绵延搭出四五里地远,凤山的旅店以至个人家都被客商及远道来的亲戚住满。最北面的牲畜市场连方圆二三里的大片树林都占严了。石桥东的市场胡同,中学胡同,都被帐篷摊点占满了。有:演电影的、放录像的、照相的、卖茶叶、卖山珍海味、卖天南海北奇货、卖艺术品、卖筛箩簸箕的、卖藏药及中草药材的、算命卜卦的、修脚治鸡眼的……等到半个月交流会其他项目结束,牲畜交易还要延期一个星期。可见规模和热度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时,过去最热闹的戏楼及广场,的确,有些冷清。

    不过,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举办民间花会时,起点仍在关帝庙,且第一个打的场就在戏楼前。待骑着马穿着会装的会官及官娘子,在扛着回避、肃静的衙役簇拥着过后;就是锣鼓唢呐等的“吵子会”;接着八仙、武松、耳朵带辣椒手拿长杆烟袋的媒婆......的“高跷会”;一场接一场,耍龙灯的,跑旱船的,舞中幡的,耍狮子的,老汉推小车,二姑娘骑驴,大头和尚,打十不闲的......竹板舞,大秧歌,武术会中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鞭杆锤爪......的确是丰富多彩。

    现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也要公演连唱三天大戏。传说五月十三是关公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因磨刀要用水,所以这一天必定下雨,因此有民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可是有的干旱年头也滴雨不下,有的人开玩笑说:“关老爷,现在也改作用电砂轮干磨偃月刀了。”若是这样年头的话,有些乡下老人,就自发的敲锣打鼓,打着彩旗,戴着柳圈,抬着龙王爷的塑像求雨了……反正每年都要唱戏,其中有《单刀会》、《战马超》、《甘露寺》……就是不能演《定军山》(吕蒙害关羽的戏)。而且是公演,看戏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觉得动作太慢,不比霹雳舞、杰克逊、现代舞……来得火爆过瘾。

    特别关帝庙内,那古老悠远的钟声,若是在午夜或在黄昏响起……一下就会把你我带到遥远的年代。(待续)

点击查看原图

标签:zzx123     阅读次数(2304) | 回复数(18)
上一篇:高温来袭小满节
下一篇:龙行龘龘乡贤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