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9 篇
    回复总数:7316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6181 人次
    总访问数:1339731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记忆中的——“小炉匠”[2013/1/28 15:11:43|by:zzx123]

小炉匠[2010-1-9 10:27:00|by:zzx123] 点击查看原图



 



记忆中的——“小炉匠”

                                卜日  

    一天晚上,我们在家里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空中剧场播出了传统戏《锔大缸》。当看到其中的“锢漏”一角时,女儿便好奇地问:“锢漏是干什么的?”我开始感到很惊讶,可又一转念,尽管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可她的确没见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村串巷的“锢漏”匠人。我便说:“锢漏——就是锢漏匠,也叫小炉匠。”

“小炉匠啊,在当年读小说《林海雪原》时,我就知道了。不过真正的小炉匠,我从来一次也没见过。”

“是的,小炉匠走村串巷的年代,我和你妈还是孩子呢,怎么会有你呢?”说完大家都笑起来。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住的小山村,离那儿五六里远有一个大营子就曾有两个有名锢漏匠,而且是亲哥俩,都是祖传的手艺。他们姓赵,大人们分别称他们为:赵三锢漏、赵四锢漏。但他们从不会一起来村子,究竟哪个是三锢漏、哪个是四锢漏,大人们认得,我们小孩子总分不清。不过每当村口有:“锔锅——锢漏锅——”的吆喝声传来,首先迎接他的不是要“锢漏”的大人们,而是我们这些正在村子玩耍的小孩子们。他挑着挑子,前面走,我们这些孩子便尾随在他的身后。有时其中最调皮的小伙伴,还模仿他喊两嗓子“锔锅——锢漏锅——”,逗得大家一阵子大笑。

直到锢漏匠的吆喝声,招来要锢漏的主儿,他才将担子放在那家的门口。待人家回家取东西时,他便从挑子的一端,取下个凳面向下有点弯却磨得黑亮的四条腿小板凳,然后坐在小凳上。我们跟来的孩子们也一下聚拢过来,把锢漏匠和他的硬架挑子围在中央,好奇地看着他怎样做活。原来他挑的担子的一头是一个装饰漂亮的小风箱,还有一个小炉子,这就他用以熔铜化锡的加热工具;另一端便是他的宝贝工具箱,箱子是一个高约50公分,宽约15公分的立方体。与另一端的风箱差不多大小。这个工具箱装饰得更漂亮:木质箱子的角都用云子勾一样的光灿灿的黄铜花片包裹、且铆得很结实,箱子上层可掀开盖,但是看上去很浅,里面放的是小锤子、钳子、铜条、锡块、小砧子,以及成品或半成品的铁锔子等物件。就锤子一种工具大大小小就五六把。小箱子的侧面有三排小抽屉,每个小抽屉上都有铜钌铞儿,有的还上了小铜锁。俗话说:“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就装在小抽屉里面。它们像两头都能写字的大圆珠笔的样子,杆是竹子或是骨头的,有长有短,种类齐全。据说只有那两头尖尖处,相当圆珠笔珠儿的那一点点才是金刚石。在给瓷器打孔时,就从挑子架上摘下弓子,形如现在拉小提琴或其他胡琴的弓子似的,只是弓弦是细皮条做的。他用较松的皮带弓弦,在金刚钻杆上缠绕两匝,绕缠之前还把金刚钻的头在口中蘸了点唾液。接着他左手把钻,右手拉弓就听得:刺棱——刺棱——地响起来。几个来回过后,打孔的钻头周围处就益处一小堆粉末。打好这个小孔,他又在璺的那边再打一孔,这就是一个锔位,几个锔位打好,就该用铜丝打造锔子了,这便用到风箱、小火炉,燃料多是木炭或煤焦。他的锤子的头形状如同大双豆花生;钳子的嘴尖尖的又是两三寸那样长;小铁砧子放在地上,就如同一个缩头藏尾的四脚铁乌龟,不过砧背乌黑光亮。锢漏匠的巧手就像变戏法一样,做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铜锔子,一眨眼功夫,就把铜锔子钉在了瓷器上。锔好的瓷器就像衣服上的一排纽扣子似的错落有致十分漂亮。如锔大缸、大盆它一般用大铁锔子,作法大都相似。锔好后有时怕渗水,还在璺处及锔子周围抹上油灰(蓖麻油和石灰制成的),干了再用便滴水不漏。

铁锅炸裂璺,也可以像这样去锔。如果出了窟窿就要补,锢漏匠先把漏洞处打磨光亮,再生炉火拉风箱,把大瓷酒盅摸样的耐火杯子里放块铜,再把杯子放在火上,高温加热。他还要把锅要补的地方用火烤一烤。待铜化成铜水后,他就大喊道:“小孩儿,远一点......再远一点,小心烫着.......”待我们大家正叽叽喳喳往后退时,他让某个大人帮忙扶正锅,用大钳子夹着杯子就十分麻利地把漏洞堵上了。具体的作法,小伙伴们谁都没看清,等我们再聚拢回来时,锢漏匠已经开始做补好的后续工作了,我们看到的也只是在补铜的地方小锤敲打、打磨等工序。当时落看了最精彩的一幕,自己总觉得很遗憾。

老人们说:“那两个锢漏匠的手都很巧!不但会锔、会补、会焊(用锡焊),还会打镯子,红铜的、黄铜的、银子的都成。连金戒指、金耳环、金簪子也会打;特别是有老太太的人家,儿女提前为她百年去世装殓时准备的九连环,锢漏们做的最精致。”

我当时就在想:赵锢漏们的工具箱的另外两个神秘抽屉里,肯定装的是“金银财宝”。

当年的锢漏匠,在我们小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能工巧匠。不过锢漏匠的收入也并不多,锔一件器物不过毛八分钱。不然当时的人们就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小炉匠钻一天,不如铁匠炉里冒股烟。”当然那个年月,我们那里的农民劳动力干一天才能挣到68角钱。

可在我们上初中后,就再也没见到过两个锢漏匠的身影。小炉匠     编辑 | 删除 | 阅读次数(53) | 回复数(0)

 

上一篇:走进学生的心里

下一篇:走进学生心里





阅读次数(482) | 回复数(0)
上一篇:走进学生心里
下一篇:龙行龘龘乡贤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