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名片
  • 姓名:张占星
  • 性别:男
  • 地区:暂无
  • QQ号:暂无
  • Email:zh12zhx@126.com
  • 个人签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我本农田一坷垃,  泥水滚成土掉渣。  若是辛劳勤耕种,  能长五谷能生瓜。  师荷吟  藕心入基层,  茎叶出水平。  风雨育莲子,  映日别样红。
最近谁来看过我
博客统计
    日志总数:1859 篇
    回复总数:7316 条
    留言总数:54 条
    日志阅读:1076037 人次
    总访问数:1339582 人次
写博文首页 >> 查看zzx123发表的博文
记忆当年拉柴苦[2013/1/28 14:57:18|by:zzx123]

当年拉柴苦[2010-1-6 16:34:00|by:zzx123] 点击查看原图



 



记忆当年拉柴苦

                                   卜日

    今年的冬天,凌晨-25°C的气温,一下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我们这里的冬天仿佛就这样冷。特别是数九寒天赶车去正北川的黄花岭林场所辖的杨树沟或三道沟去拉烧火柴。那时的人们身穿棉衣,外面还要穿老羊皮袄,头戴狐狸皮帽子,手带羊羔皮手套,脚穿上毛袜子后,再穿上高腰“毡疙瘩”鞋,这样坐在车上,才不至于被冻透冻坏。

    因为从家到那里要走70多里,两天跑一趟,还要起五更爬半夜。三套骡马拉的胶轮大车还能晚走一会儿早回来一会儿,快一些;如果你赶的是三头犍牛拉的花轱辘铁车,那就慢死了。说是铁车,实际是木轮子周围钉了数块铁瓦的纯木制车。(这种车,自从公路铺上板油路面后,就只能在乡间使用,在联产承包之初,便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了。)而那老牛破车疙瘩套,就得起更大的五更。

    当年我们这里很穷,家里没有钟表,是的——全村子找不到一块。人们起早都靠听鸡叫的次数,人们知道鸡叫的规律是“春三秋四冬八遍”,叫够次数就亮天了。那时生产队里有专门的饲养员,鸡叫头遍,他就起来喂牲口,待到鸡叫两遍,他就已经给牲畜填了两三次草了,最后再给使活的牲畜拌些料(黑豆、高粱等),让它们吃得饱饱的。鸡叫三遍,赶车的把式们也起来了,轮到给谁家拉柴,谁家就半夜起来做饭,让赶车的来家吃饭。那时的饭很简单,大都是玉米面饼子,大锅熬得酸菜和土豆,切盘咸菜条就行了,赶车的也从不挑剔,因为哪家都一样。吃完了喝点白开水,再装上几个饼子,一两个咸菜疙瘩,准备路上饿了吃。另外还要装上几碗玉米面或小米,为的是到地方自己再做顿饭,及备好回来路上的干粮。赶车的吃晚饭,带好要带东西就到队里的场子,去饮牲畜套车了。

    这时已过大半夜了,只要不阴天他们看看东边天空上的“三星”(猎户座的,猎人的腰间处那三颗亮的星星),有经验的车把式,便说:“三星快晌午了,该走了......”或“三星都打斜了,已经晚了点了,得加加鞭......”,他们就这样根据自己的计时方式方法,来确定启程时间。后来有人与分配来的“下乡知识青年”的手表做过核对,那时间竟跟钟表没差了半刻钟,的确很神奇。这大概赶车的人,由于长期夜间劳作,自己的生物钟已经调整好了,每到夜间那个时候,就自然睡醒了,于是天天如此,同时也发现了自然规律的缘故吧。

    这一路行程,也许是北风怒号;也许是雪花飘飘;也许是阴冷得寒气逼人......有时下半月,还可披星戴月,借月光赶路;可有时赶在月初,后半夜没有月亮,或赶上阴天,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情形下赶车,就得凭经验,看你的把式了。哪里是辄、哪里有河、哪里是斜坡、哪里弯最多......都要在脑子里装着。虽说可以:“翻了,周(掀);坏了,修;断了轴,赶上牛。”但是谁都不愿意,半路上耍累赘(遇上麻烦)。赶车的,最怕的是过冰河,那时的河道一到冬天就开始延冰,大小河在彻底封冻之前,冰上是水,水下是冰,时化时冻,本来一条丈八宽的河或溪流,一冬天可以漫延成几十米、或上百米宽的冰面,中间厚度达一人多深。走冰面训练有素的牲畜已经习惯了,因为它们牛蹄马掌都钉着铁掌,踩在冰面上比我们现在穿防滑鞋还牢固。封冻的、有延冰水的还算好走,就是三九天也不封冻的所谓的暖河道,再加上又是必经之路,车最容易在那里出故障,如果一次加鞭没强过冰坎,卡在下面,或一个轮子陷到冰窟窿里,就要遭罪了。空车还好办,若是满载“羊柴”或“桦稍子”(手臂粗细,六七米长的柞树枝杈;及白桦或紫桦枝杈)的两千多斤的重车被限或被卡,就得两挂车的牲畜,并到一挂车上,将柴车拉出来,一般要费很大劲。也有最难的时候,怎么也拉不出来,只好在河中卸车,卸一半,拉出一半再装上另一半,来回一折腾,人畜蘸了水的地方,不一会儿就挂上了冰溜、或冻成了冰棍。

    还有进山装柴,既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个危险活。一般赶到了杨树沟或三道沟的生产队部,就快是中午了,可以借用他们的饲养场地喂牲畜。赶车的人也到有联系或有交情的人家,用自己带的米面,做饭吃饭。下午再进山装柴车。因为放柴的柴场地,还在那山沟人家的大里面的小山沟沟里,那一段路大都三四里,说是车道,倒不如说是:车在大卧牛石间穿行的乱石沟,进山时步步石头打车轮的道眼;而装满柴的车,出沟时在后面跟车的人,如果胆小都不敢看。那柴车简直就是一只大鸟一样擦着地皮伴着“呜——呜——”声飞出沟的,两个车轱辘如同大鸟的两只脚,而且从没有同时着地的时候,因为路上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把柴车一下垫得东高西低,紧接着又折回来,横装稍朝外的柴车,就如同大鸟蓬松着羽毛的一双大翅膀子,左一扇,又一扇的前行。那时也最体现赶车的胆量和技术,不但要手脚麻利,还要人畜合一,他既要帮助驾辕的牲畜抗辕子躲避大石头及时的调整方向,还不能让前面两个拉套的牲畜乱了套,就这么一段路常常让赶车的奔出一身汗。主要因为:一是累,二是担惊受怕造成的。

    柴车能够顺利赶出沟来,装车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必须把柴无论粗细,都得颠倒着横装在车厢上,根端朝里稍朝外,因为向外的柴稍有弹性,路上刮到什么不会别住、卡死。还要注意:既不能过宽,又不能过窄。另外辕轻辕沉都不好,前面装的少,后面装的多了造成辕轻,出沟下坡时会把驾辕的牲畜吊起来张跟斗;前面装的多,后面装的少了造成辕沉,出沟下坡时会把驾辕的牲畜压倒,这都是相当危险的,有时会造成人畜伤亡。所以装得必须平衡,还要用皮刹绳绞紧刹牢,越结实愈好。这样一路上无论怎样颠簸也就不怕了。





 

标签:当年拉柴苦     编辑 | 删除 | 阅读次数(23) | 回复数(0)



 

上一篇:煤和炉子

下一篇:煤和炉子(寓言故事)





阅读次数(418) | 回复数(0)
上一篇:煤和炉子(寓言故事)
下一篇:龙行龘龘乡贤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