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贵州山村小学学生无力承担3元午餐费 饮水充饥

时间:2012年05月30日信息来源:中广网 点击: 【字体:

中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对于这个自己的节日,许多小朋友已经向爸爸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五花八门,去一次游乐园,买一只新足球,或是去商场将心仪已久的新款电子玩具收入囊中。但在贵州的大山深处,许多孩子的六一愿望却再简单不过每天中午能吃上一顿热乎饭。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洛万乡的秧木小学,在这里,有一群孩子吃不上中午饭,每天下午都饿着肚子上学。老师和孩子们都期待能吃上爱心午餐。

记者走进学校的时候,正是5月28号中午的11点半,还没有下课,在一楼最右边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认真地跟随着老师学习生字。顺着教学楼往下,几级台阶下边就是一个不大的小操场,地面上有一半是泥土,还没有硬化。在这个小操场边上,立着一间矮矮的小板房,记者看见上面写着大大的食堂两个字。走进这个食堂,颇感整洁和亮堂,但是,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却没有一个孩子到这里吃饭,整个食堂也显得空空荡荡。看到记者,学校的老师骆礼香热情地打起招呼,记者也同她攀谈了起来。

记者:这个食堂开了以后学生在这里吃过饭没有?

骆礼香:吃过。

记者:吃了多久?

骆礼香:大概三个月。

骆老师说,这个爱心食堂自从上学期建好以后,就只开办了半个学期,从这个学期开始,孩子们已经不在食堂吃饭了。对于孩子们为什么不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原因,20多岁略显年轻的骆老师羞涩地告诉记者:

骆礼香:因为学生家长交不起这个钱,我们学校也没有办法,因为学校搞建设,现在还欠了10多万(外债)。

这所学校在兴义市属于最远的一所乡村学校之一,很多孩子上学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学校的课时是不分上下午的,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上课,下午3点就放早学,好让孩子们回家吃饭。骆老师说,去年,每天大约有30个离家远的孩子在学校食堂吃午饭,每人自费缴纳3块钱,而今年,连3块钱也交不起,食堂也就只好停了。

记者:以前学生在这里吃饭钱从哪里来?他们给多少钱?

骆礼香:钱就是家长自己掏。

记者:掏多少?

骆礼香:3块钱。

记者:学校有没有补贴,补多少?

骆礼香:1块钱。

记者:补贴一块钱学校能承受吗?

骆礼香:就是因为承受不起才开办不下去。

记者:学校补贴1块钱,学生掏3块钱,每个人4块钱能吃到什么水平?

骆礼香:两个菜,然后一个汤。

记者:有没有肉?

骆礼香:有,每顿都有肉。

骆老师说,每个学生交3块钱在食堂吃午饭,一个学期算账下来,平均每个孩子每顿饭学校要倒贴1块多钱,而对于他们这样的乡村学校,没有经费来源,是亏不起的。家长普遍也只能接受每顿饭一两块钱的标准。

骆礼香:很多家长说,如果是他们出一块钱,学校给他们多一点的补助的话,他们也愿意在这里吃,因为他们在农村,干活一天也没有什么收入。

对于骆老师的说法,在食堂门口,记者也从六年级学生张美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记者:你们在学校食堂吃过没有?

张美:吃过。

记者:多少钱一顿?

张美:3块。

记者:你觉得吃得好不好?

张美:还可以。

记者: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在这儿吃了呢?

张美:太贵了吧。

张美家住在当地一个小地名叫竹林的地方,每天来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午都吃不上饭,家长能给一到两块钱,只能买点小零食充饥,有时候甚至只能喝点水撑到下午放学。她告诉记者,每天下午都会饿着肚子上课。

张美:走路要一个多小时,吃点早餐就上学了。中午饭我们有一点零花钱,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吃,买一些水喝就可以了。

在记者和张美交谈的时候,另外一些孩子也过来看起热闹,记者随机又问了一个叫李兴义的孩子。面对记者的问题,他的回答和张美近乎一致。交谈中,这个5年级的小男孩说出了他心中的期望。

记者:你最希望什么事情?

李兴义:希望上面有补贴,让大家都有饭吃,到中午以后有精神上课,好好学习。

说起学校食堂的事,教导主任吴鸿显得很为难,他说,建这个爱心食堂上面拿了4万1千块钱,但是远远不够,学校甚至负债才把食堂建好。当时的标准是只向家离学校2.5公里以上的孩子提供爱心午餐。根据当时的统计,全校264名孩子中至少有108名中午无法回家,需要在学校吃午饭。但是,一直到现在,爱心午餐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

吴鸿说,他从新闻报道中也了解到,在贵州的一些山区,像他们这样一些乡村学校的孩子们通过慈善基金的帮助,已经吃上了爱心午餐,他也希望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够像其他边远山区的孩子一样,中午有顿饭吃。

记者:孩子们的午餐这块来说,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吴鸿:我当然希望爱心午餐能够到我们学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中午的时候吃上这么一顿,因为每个孩子回家的话都是走路,没有家长来接,而且走2.5公里以上的学生挺多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播电台记者杨鑫)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