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招聘 送福 微博 网站首页 订阅RSS
首页 农民博客 农民图片 农民视频 农民问答 农民超市 农民论坛 农民招聘 农民微博 农福频道 农评频道
头条 网罗 图话 监督 关注 话题 种植 养殖 农资 行情 加工 农法 情感 两性 劳动 顾问 说理 历史
您当前位置:农民互联网 >> 新闻频道 >> 朝闻天下 >> 网罗三农 >> 浏览文章
农民搜索

行唐郭三:“农民活雷锋”带动众乡邻

时间:2012年03月16日信息来源:河北新闻网 点击: 【字体:

 

行唐郭三:“农民活雷锋”带动众乡邻

燕赵都市报记者 祁胜勇 通讯员 王伟鹏 刘宏 文/图

    行唐县独羊岗乡独羊岗村有一位被称为“活雷锋”的老农民郭三,14年来,他一直整修村里通往县城的机耕路。为了村里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他有空就扫大街,直到除夕夜;为了方便大家出行,他带着热心的乡亲们为村里装了160多盏路灯。

    1 村里有个“活雷锋”

    独羊岗村离县城很近,村里通县城的公路在村东。这个村有2000多人,乡亲们去县城常爱走近路,从村西一条机耕路上走,能近一二公里。

    机耕路非常平展,路面精心铺了石子和砂子,即使没有柏油铺面,也很好走。

    村里人告诉记者,修这条两公里多长的机耕路的是村里的“活雷锋”郭三。

    记者来到村里,正见到义务安装电灯杆的郭三。

    63岁的郭三,个子不高,面目清瘦,话语不多,满手老茧,看上去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正在街上挖竖立电杆的坑,老人干起活来,很有力气,身后,还有一个老汉和一个小伙子跟他干。

    乡亲们介绍,郭三年前就在村里装路灯,已装了160来盏了。

    郭三说,是我修的路,是我带头安的路灯,可功劳是大家的,一会儿竖电杆的时候,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尤其是对村西的这条机耕路,郭三倾注了大量心血。

    除了种地,老郭在行唐县城小有名气,他是铺地砖的“老把式”。

    行唐县独羊岗村西的那条通往县城的机耕路,是郭三从家到县城建筑工地的必经之路。每天,老郭上下班时,总要带一把铁锹,见到路面上有坑,见到因浇地而冲坏的路基,老郭总要填上几锹土,把路填平,路上有块石头坷垃什么的,总要把它移到路边,保持道路的平整。每逢下雨,机耕土路就会泥泞不堪,这时,老郭要比往常早两三个小时出发,边走边把路上的积水排干,把车沟垫平。有时上班的时候没干完,下班后还要接着干到夜里十一二点钟。就这样,老郭一直坚持了14年。14年间,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乡亲们经常看到老郭弯腰修路的身影。

    2 带头筹款铺就便民路

    “小时候,我们弟兄几个,老三身子骨最弱。他修路经常起早贪黑拼命干,可把我老娘心疼坏了,嚷着吵着要我去劝他,可他说路修不好睡不着觉,没办法,只好依着他。”郭三的大哥告诉记者。

    2009年,家里打井,剩下了两方碎石子,老郭盘算着用来铺路正好,就向做铸造生意的赵永刚借三轮拉石子。赵永刚得知来意后,建议不如多拉几车碎石子把路都铺了。老郭当即掏出了200元钱,赵永刚也拿出500元钱,还差一些,老郭又跑去联系了村里的其他几位个体户。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老郭的带动下,大伙一上午就捐了2200元,买了8大车碎石渣,找来推土机,把路铺了厚厚的一层。当推土机老板得知是乡亲们自发集资修路时,非常感动,只要了油钱,连工人工资都是他个人垫付的。

    去年,乡中学校盖教学楼,运砖的拖拉机压坏了路面,老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再集资修路,又担心惹老伴生气。老郭晚上睡不着觉,叫醒儿子商量,儿子说:“修吧,我支持您,娘的工作我去做。”就这样,61岁还在建筑工地铺地砖的老郭又拿出了500元。但这点钱要想修好路不过是杯水车薪,老郭想到了发动群众,倡导村民捐款。他在村大喇叭上一广播,轰动了多半个村子,大家纷纷解囊,个体户、上学的学生、孤寡老人,多则上千元,少则几角钱,短短的三四天时间,就捐了12000元,不仅修了通往县城的机耕路,还把村北、村南的两条机耕路也都推平铺上了碎石渣,最后一结算还剩余了3000元。“以前,通往村北庄稼地的路很窄,夏天收割机进不去,秋天拖拉机进不去,种种收收都要绕道邻村,很不方便,自从老郭带着大伙修了路,现在真是方便多了。”村民赵香凤高兴地说。

    路平了,耕种机械能下地了,但机耕路上浇地用的垄沟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浇地时,经常会在平整的机耕路上起个垄沟,把路冲得坑坑洼洼,为此老郭可没少费脑筋。老郭把村里散落的旧牛槽运到地里,把牛槽两头锯开,几个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漫水桥,既节省又结实。后来村里的旧牛槽找不到了,老郭就把铺地板砖的下脚料带回来,一块一块地拼砌漫水桥,既结实又耐用。“这也是替国家做事呢,不修路,谁家的车巅坏了,也得修,钱可能是个人的,但浪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属于国家的。”老郭这么认为。

 3 “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

    老郭的家,紧邻着一条街,为了乡亲们夏天纳凉方便,老郭在房角处安了一盏灯,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在灯下打扑克、聊闲天,非常融洽。

    去年夏天,有人提议:“老郭,把咱这条街上都挂上路灯吧,咱晚上出个门就不黑咕隆咚的了,咱们也过过城里人的生活。”“对呀,这样大家晚上也不会跌跤了,这也方便大家。”老郭琢磨着。

    说干就干,第二天,老郭把家里几组旧暖气片卖了495元钱,到县城买了电料,向电工借了脚扣,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爬杆、挂线、没过几天,老郭还真在街上安了路灯。

    灯亮了,有说好的,也有说三道四,说风凉话的。但老郭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我一直坚持做好事,相信大家最后一定会理解。

    一条街上的路灯亮了,还有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街需要安灯,老郭的财力有限,为了发动乡亲们支持安路灯,老郭又偷偷地从家里拿了1000元,买了台玉米脱粒机,免费让乡亲们使用,帮助乡亲们脱玉米粒。

    老郭的妹妹回娘家,见郭三爬在5米高的电线杆上挂线,急得她高声嚷道:“三哥,你是不是疯了,要不赶紧住医院吧。”

    良善最能感动温暖人心。“老郭这么大年纪了,还爬杆架线,贴着钱为乡亲们办好事,人家这是图个啥?”乡亲们思考着。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了,你100元,我50元……从去年入冬以来,老郭共发动群众捐款8000多元,安装路灯100多盏,不仅村里的7条大点儿的街道安上了路灯,连小胡同里也亮了起来。

    每天早早起来,修路打扫村街,一时也闲不住,一次他凌晨三点起来干,被派出所巡逻的当成了歹人,他笑呵呵地说,我是郭三啊,打听打听我,都知道。

    4 “把钱捐给他,我们放心”

    2002年春天,老郭天天修路的事,被当地一位干部发现了,当即捐款2000元,支持老郭修路。“老郭,只要是为大家办好事,有了难处你说话,需要多少我们帮助多少。”村里几位个体老板表态说。但老郭告诉他们,谁赚钱也不容易,捐的钱使用时会和大家商量。“你怎么使用我们都支持,看着办就是了,你自己也不知道贴进去多少钱了,我们还信不过你”。

    前两天,老郭组织成立了村秧歌队,平整场地时,需要占用两个村民的部分旧宅基地,老郭和他们商量,对方爽快地答应了,“老郭建个秧歌队,大家没事了可以来这里活动活动筋骨,扭扭秧歌,唱两嗓子,这是办好事,用句时髦的词,也是活跃大家的文化生活,俺们当然要支持。”其中一个村民说。

    春节,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村里有挂“吊挂”的习惯,就是一条线上挂很多三角形的彩条。由于种种原因,村里很多年没挂过“吊挂”,年前,老郭提议,在村大街上挂吊挂,看着热闹喜庆。为了节省资金,老郭没有买成品吊挂,而是买了布料,找到几个妇女商量,请她们帮着加工。虽然年前乡亲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活计很多,但她们还是搁下家里的事情,用两天工夫缝制了400多条“吊挂”。春节期间,到独羊岗村走亲戚的人都说,“你们村真不一样,到处张灯结彩的,真喜庆,真有年味儿。”“老郭这么大年纪,还贴钱费力地整天想着为大伙做好事,老郭不仅影响了我,还教育了我。”郭小白说,他原先对家里的活儿不上心,干什么也是吊儿郎当的,在老郭的影响下,如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打理好自己的小日子,扫好门前的路,还经常拿起扫帚扫一扫邻着的那条街。“老郭为人正派没私心,说到做到,把钱捐到他那里,我们放心。”乡亲们说。为了让乡亲们明白钱的用项,老郭还设了专职的会计,定期公布账目,并且是专款专用,不做糊涂账。“老郭一门心思为大家着想,实心实意做好事,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村的村风也变了,打麻将,讲闲话,搬弄是非的少了,村里的矛盾纠纷少了,想正事,做好事的多了。”独羊岗村党支部书记郭连民说。

    5 “不做点好事还能干什么?”

    老郭从家里拿钱,给乡亲们做好事,老伴有时也会埋怨几句,老郭就和老伴解释,“这比我们年轻时给人家帮忙好多了。”原来,老郭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很多时候乡亲们修房盖屋打家具,都要找老郭,老郭给乡亲们白帮忙,不仅不要钱,有时还要搭上木料。有几年,虽然帮忙都帮得家里揭不开锅了,但老郭还是一直坚持着。“现在,吃饱了,穿暖了,我们白种地,政府还给钱,你不做点好事还能干什么?再说人这一辈子,总得干点什么,路修宽了,别人走,你也走啊,装上路灯,大家方便了,咱自己也方便啊。”谈起做好事的缘由,老郭率直地说。

    老郭不识字,但心里亮堂着呢,他说,你看我给村里干点好事,大家都感激我,我又感激他们,这叫感激换感激。别人和自己就是一码子事。

    老郭说,人老了,就不能再为自己想了,儿女们也不用操心了。

    儿女们都很孝顺他,他在村里装路灯,自己凑了4000元,儿子给他捐了10000元,两个女儿各自给他捐了5000元。“我这一生爱干好事,都是受我母亲影响,老人家活了89岁,一辈子就爱救济穷人,心眼好。”老郭说,“不仅活着我做好事,死了我也要做好事,我已经和儿子商量妥了,等我死后,我的遗体要捐献给那些用得着的人。”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热点排行
精选图片
    玉田白菜销售受阻 菜
    提起“玉菜”,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人肯定并不陌生。自[查看]
最新博文
最新贴子
最新求购
最新供应
农民互联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河北农民报主管 惠农文化传播主办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河北日报采编楼3层 邮 编:050013
  办公电话:网站0311-67563570编辑部0311-67562745发行部0311-67562175广告部0311- 67563195值班室0311-67562614传真0311-67563588
  驻地新闻热线:石家庄15933611158沧州衡水廊坊13503279812邯郸邢台13931037788保定张家口承德 13803279190
  Copyright 2013 nongm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132号 本网法律顾问:河北三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永健在线义务解疑、帮您维权